吃饭的规矩

作者: 王生文

祖父的那条有关吃饭的规矩,是我在膝盖突然受到他重重一击后牢记在心里的。祖父用他手中的筷子头击打我的膝盖,那一击不仅快,而且狠,让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痛,我狼狈地把悬在凳子上的脚放了下来……

但祖父并不为我含在眼眶里的泪水所动,一脸严肃地问我:“知道爷爷为什么打你吗?”

“知道……”我怯怯地说。

“说出来听听,看你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祖父并不罢休。

我望了望坐在桌边的爸爸妈妈,他们一手握着筷子,一手端着饭碗,双脚踏在地上,见我望着他们,就提醒我说:“爷爷教你两次了,你应该知道的。”

我用手背擦了一下眼泪,回答祖父说:“家有黄金万两,不可悬脚搁手吃饭。”

“没错,是这么说的。”祖父放下手中的筷子,环视了一遍正在吃饭的家人,接着说,“我从小就给别人当长工,除了银洋,黄金我见都没见过,今生也不可能拥有黄金万两。我没有,不等于你们以后也没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你们以后肯定要胜过我。不过,就算真的有一天你们大富大贵了,吃饭时也不能悬脚搁手。你们都知道为什么吃饭时不能悬脚搁手吗?”

祖父把对我的检测,扩大到对一大家人的检测。

“知道。”我的爸爸妈妈带头回答。

“知道。”我的叔父婶婶们接着回答。

“知道……”我的几个弟弟妹妹,还有堂弟堂妹们也都跟着这样回答。其实,他们未必知道,只是惧怕祖父威严的目光才这样说的。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分家较晚,祖父无疑是一家之长。

自此,我养成了吃饭时一手握筷一手端碗、双脚踏地的习惯。受我的影响,我的妻子吃饭时也这样。

转眼间,我有了孩子,饭桌上相继摆上了第三双和第四双筷子。

我的儿子有时也像我小时候一样,不是把碗放在桌上,就是坐姿不规范,我矫正过几次,但效果不明显。

“你曾祖父教给我的那句话和道理,该给你说一说了。”儿子知道他的曾祖父是谁,也见过几次,只是我们住在县城,他的曾祖父住在乡下,没有和我们一起吃过饭。

“曾祖父说过哪句话?”儿子问我。

“家有黄金万两,不可悬脚搁手吃饭。”

儿子低声重复了一遍,然后转头看向我,等着我往下讲。

“你曾祖父说,不要轻看了一碗饭,其实一碗饭得来是很不容易的,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吃饭时不悬脚不搁手,是对碗中之物的敬重。人在贫困时容易做到这一点,一旦富有了,就容易骄纵,会目中无人,也会对养活自己的草木失去敬畏之心……”

儿子听完我的转述,下意识地端坐在饭桌前,然后问我:“曾祖父读过很多书吧?”

“你曾祖父一出生就给大户人家做长工,一辈子都在跟庄稼打交道……”

“那他怎么说得出来那样的话?”儿子疑惑地问。

这疑惑不仅儿子有,我也有过,我可以问祖父,但我没有问。祖父没有读过书,但这不代表他就不能有属于自己的一句话,或许若干年后,这句话就成了祖父的一个符号。

多年后,当我儿子在饭桌上转述这番话时,听者变成了我的孙子。不用说,这时我的祖父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儿子早年留下的那点儿关于曾祖父的印象已经模糊,但唯有那个符号是清晰的。

还有一处不同的是,我儿子转述时没有我给他讲那番话时顺利,我那已上初中的孙子,以他的知识储备,打断了我儿子的讲述。

儿子刚说出前半句“家有黄金万两”,孙子接过去说:“不如美玉一方。”

“不是。”儿子笑着摇了摇头。

“不是?那就是‘家有黄金万两,也不过一日三餐’吧?”

儿子依然摇了摇头,望着正在努力思索的孙子,说:“你高祖父的那句原话是‘家有黄金万两,不可悬脚搁手吃饭’。”

孙子肯定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他默念了一遍,然后静静地等着他的爸爸继续讲述与这句话有关的往事。

儿子几乎一字不差地转述了我当年对他讲的那番话。孙子听了,立马端正了吃饭的态度。吃完饭,孙子轻轻放下碗,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拿起儿子放在一旁的手机,一番操作后,疑惑地望着我们说:“百度上怎么查不到高祖父说的那句话?”

原来孙子以为那句话是有出处的。

“你怎么想到去百度呢?”儿子问他。

“我觉得这应该是一句名人名言。”孙子认真地说。

“你高祖父是不是名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记住他说过的这句话,就当是他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名言,并且践行好、传承好。”

孙子点了点头,颇有仪式感。

我看在眼里,微微地点了点头。

上一篇: 父亲的寿衣
下一篇: 苏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