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海棠诗社的孩子们学习
作者: 燕茈探春致信宝玉及姐妹们,建议成立诗社,得到宝玉和黛玉、宝钗等姐妹们的热烈响应。因为第一次诗会咏的是海棠,探春建议诗社取名“海棠社”。黛玉建议,今后大家都是诗友了,先把“姐妹叔嫂”的称呼去掉,各人取个别号才不俗,大家又一致赞同。于是有了“潇湘妃子”“稻香老农”“蕉下客”等文绉绉的别号。
宝玉和大观园的众多女子都具有诗人的气质,他们作了大量极具个性的诗。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是诗友,没有功名利禄,没有先来后到,没有长幼尊卑,大家都是诗友,你无须让我三招,我不用惧你三分。大家所写的都是纯粹的真性情,这样反而更能体现崇高的人文美学意义。
诗社的社长居然不是写诗最精彩的人,反而是不太作诗的李纨。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众人都道:“自然。”可见,李纨虽然不善作诗,但是她出身书香门第,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能看出来哪首诗是好诗,哪句诗最经典。这些不到20岁的孩子们,已经懂得作诗和评诗不能混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善于作诗的人一定善于评诗,而不善于作诗的人也一定不善于评诗。在后来的评诗中证明,李纨确实有这个能力。先看宝钗、黛玉的两首诗:
咏白海棠
蘅芜君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
潇湘妃子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黛玉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黛玉将白海棠的玉骨冰肌、纯洁高雅、与众不同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确实更风流别致。但文无定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标准。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有理有据,众人服气,没有口角之争。
他们虽是玩乐,却态度认真。即使是命题,也有许多的考虑。宝钗向湘云道:“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子气。”两人商量着作菊花诗,虽然是应景,又恐前人太多了,落入俗套。最后决定以菊花为宾,人为主,竟然想出十几个题目来,任君选择。如此细致、美好!
作菊花诗时,一共十二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绝。”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得拍手叫:“极是,极公道。”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却赞湘云的《供菊》:“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拆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李纨笑道:“固如此说,你的‘口齿噙香’句也敌的过了。”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宝钗笑道:“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湘云道:“‘偕谁隐’‘为底迟’,真个把个菊花问得无言可对。”这一群孩子是真的懂诗,对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黛玉的三首咏菊诗更多的是在咏自己,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诗中描写菊花如梦寻找故友陶会,说的就是自己的心声。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的那种悲伤无奈与菊花梦中的幽怨融为一体了。这样有血有肉的作品是最能打动读者的,所以夺魁当之无愧。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一千个哈姆雷特会写出一千篇好文。别人的美好不会减淡自己的精彩,生命的美好恰恰是因为有这么多不同。正所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并发自内心地赞叹。他们可以做到互相欣赏,对每个人都投去赞许的目光。不妒忌,真心喜欢那些漂亮的文字、经典的句子,哪怕不是出自自己的笔下,又如何?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非常感动。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写得美,更多的是在那么小的年纪,就已经懂得欣赏他人的美。这让多少相轻的文人在这群孩子面前面红耳赤,自愧不如。
他们没有尊卑观念,不会因为香菱是丫鬟就排斥。黛玉更是把自己学习写诗的过程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教给了香菱。“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作‘不以词害意’。”这种毫无保留让人十分感动。
有时候,技巧反而没有那么重要。只要生命有所领悟,懂得情境。就像宝玉说的,“会心处不在多”。香菱在那个年纪就已经能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寂寞之感,所以在梦中都能作出新巧有意趣的诗来。
常常觉得,我们应该向海棠诗社的孩子们学习。学习作诗的技巧,学习如何欣赏他人,学习为文做人的态度。让文字少一些虚张声势,多一些真性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