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告别开始

作者: 程歆迪

太阳红了脸,如害羞的少女,娇憨地扯下一片云彩,却不曾想晕染了金灿灿的天。捧起那桂花香包,沁人心脾,回忆绵长。

小时候每至中秋时分,我那美丽的故乡便又镶上一层金边,香溢满园。年幼的我颇喜爱这气味,也想像同伴那样,淋上一场桂花雨,尝上一口桂花糕。可惜家里不曾种这般娇嫩的花树。终于,在小伙伴又一次炫耀她的桂花酱时,我忍无可忍,回家挥舞着“拳头”抗议,声泪俱下,苦苦哀求。奶奶拗不过,答应为我开辟一块土地。

挖坑,买苗,栽树,我在家里忙前忙后,不亦乐乎。浇水,施肥,除草,早已烂熟于心,决不让我的小树受一点委屈。家里人常偷笑取乐,我也不恼,只觉他们是在赞我细致认真。

终于,小树不负众望,以迅雷之势长成一棵大树,路人经过,总叹一声:“呀!都长这么高了!”我也总是向人喜滋滋地笑道:“我家树要开花了!”

金秋十月,我的大树爆开了一树金黄,香气骄傲张扬地钻进我的身体,我开心地围着它打转。阳光为大树和女孩镀上金边,明媚、温馨。

山雨欲来风满楼,飒飒秋风吹碎了我金黄的梦,散落一地悲凉,我告别了我的桂花树!

奶奶仿佛察觉了我的不快,悄悄拾了残花几筐,却不知何用。

过后,奶奶唤我帮忙洗桂花。泡入水中,寒浸浸的。淘洗,晾干,又取出一片金黄的布,剪子上下游走,裁成两半。奶奶教我穿针引线,一入,一勾,一转,再从入线的孔入针,一勾,一挑,一扯,循环往复,一朵小小桂花露出脸庞。封口之时,再塞入桂花瓣与棉花,一枚小小的香包静静地躺在手心。我的桂花,与我重逢。

再后来,我告别了伙伴,告别了故乡。只是,我不再哭泣,不再彷徨。曾经那个幼稚胆小的姑娘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后来又告别了许许多多,蜕去了不成熟。即便有过伤感,有过遗憾,但她坚信,有失必有得,终有一天,在某处相遇熟悉的轮廓,成长,就在告别的瞬间。

生的轮回,失必复得。我们所失去的一切美好,必将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更好的我们身边。告别并不意味着再不会相遇,两条轨迹必会在某处相交。而那个点,会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去接受渺小,去创造伟大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是渺小的。于高耸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而言,人不过是微小的蝼蚁;于地球漫漫46亿年历史相比,人只是朝生暮死的蜉蝣;与滚滚而逝的红尘对照,人仅仅是一粒随风而逝的尘埃。面对苍茫宇宙,我们是渺小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绵延亘古的时光,辽远而无穷,让我们感到无助和孤独,千百年来,无数人慨叹人生之渺小。

但,我们就甘于渺小吗?不,人并不因渺小而卑贱,不因渺小而与伟大无缘。

两千年前的庄周早就参透了这一切。渺小如斥鷃的人在鲲鹏面前相形见绌,然而庄子不以为意,“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人不仅超越了天地,而且超越了自身的物质世界,心游万仞,化为宇宙间的永恒。

此刻,渺小转为伟大。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百态,人间万象,人是渺小的,每时每刻都有生老病死。人海芸芸,个人混迹其中激不起半点涟漪。能够称之为“伟大”的人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人都在平凡中度过一生,然后迅速淹没在社会前进的洪流之中。

然而,即便一个人渺小,也能推动社会向前。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千万万劳动者顽强拼搏,甘于奉献,忘我奋斗,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武汉一家医院有位护士叫甘如意,那年春节期间,她本来已经回到三百公里外的老家探亲,得知武汉急需医护人员后,她义无反顾地决定返回参加救治。在当时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她依靠骑行和步行,花四天三夜赶回武汉。

这,便是渺小的人创造出的伟大。

究竟何为渺小,何为伟大?这个界限由我们自己来定。在认清自己的渺小后,依然热爱生活,依然不放弃,这也是伟大。追求本身也是有意义的。渺小与伟大,看似是无法并存的两极,却因人而变。认识自己之渺小,察天地之大,便是伟大。人,因渺小而伟大。

庆幸于自己的渺小,去成就、去追逐独属于你自己的伟大吧!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就这样长大

少年不惧岁月长,披荆斩棘奔曙光。回首当年,感慨万千。那段来时路,有光、有梦、有热爱;有泪、有苦、有不甘。

曾记少年正茂时,他人早已快马加鞭登峰巅,我却还沉浸在梦里面,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自恃聪颖。谁料成绩从不陪我演戏,它就静静地躺在那,似嘲讽、似讥笑,如一把利刃,刺痛少年骄傲的心。不甘与自尊冲击着,幡然悔悟,改过自新。

纵有疾风起,借风直上九万里。从前丢下的,定要加倍努力弥补。课堂上全神贯注,课下练习一笔一画。深夜的台灯是照亮未来的光,再难的题也一一攻克,错误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学习,于我而言重于泰山。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

数学,宛如体型庞大的拦路虎,阻挡了前行道路。

短板、弱势学科成了一张张标签。我偏不信邪,“我命由我不由天”。加紧练习,可作业依旧漏洞百出;钻研思考,可永远想不出做题思路。眼瞧着模考将要到来,心急如焚,早已乱了阵脚。眼高手低,满把乱抓,急于求成。自以为凭一腔热血便能挥斥方遒。

试卷下发后,才发现有许多我曾因追求数量而失去质量的考点。答题时心生沮丧,成绩自然不如意。分析试卷时,老师一针见血地说:“不必否定自己的努力,只是太急功近利了。”

“一朵花的绽放需要时间,你也是。”

于是放慢脚步,亦步亦趋。拾起曾遗落的风景,且行且看且随风,且做且记且从容。慢慢地,数学渐渐有了起色,更明白了即使梦想遥不可及,坚持信念做就对了!

岁月不待人,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距离中考仅有月余,每日挤出些碎片时间,背历史,听英语,加深记忆。曾经的败绩历历在目,更警醒我加倍惜时。胜负,只此一战!不要再重蹈

覆辙,时光余味,拈花一梦。与时间赛跑,奋斗正当时。

历经风风雨雨,我就这样长大。时间让我更加成熟,褪去一身稚气。虽然有过挫折,有过迷茫,有过痛苦,有过放弃,但仍须努力。因为未来会成就更好的自己,脱离苦难上春山。

鲜衣怒马少年狂,一朝成名,看尽长安花!

行走间,我发现爱是理解

我讨厌我的父亲。

讨厌他总是发火,讨厌他总是打压我,讨厌他总是因为细节问题而喋喋不休,讨厌他这个“小镇做题家”总拿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审视我。

“这道计算题没化简,拿回去重新改!”父亲如是喊道。“不就是没化简,用得着大动干戈吗?”我不满地嘟囔。谁知却被父亲听见,他愤愤地把书摔在桌上:“这是小问题吗?你知道这没化简要扣分吗?万一是中考呢,差这1分上不了高中,你的前途还要不要?”咄咄逼人的态度,好似深山中的猛虎。我被骂得无地自容,拿起作业飞奔进房间,生怕让他看到我的泪花。难道我考不了高分,他就不爱我吗?赌气的我不愿再面对父亲,却听见门外,父亲生气地对母亲说:“我当年在镇上都是全校第一,她呢,恨不得考倒数,好来气死我!”我再也忍不住,埋头哭了起来。

为什么父亲不理解我呢?是不是一定要考高分,才能配当他的孩子呢?

我赌气不再和父亲说话,却希望父亲主动来找我。我们之间的沉默维持了很久。

有天晚上,睡梦中朦胧听到父亲在叫我的名字,很急促,很大声。我踉跄走过去,却发现父亲在说梦话。

“还会梦到我啊。”我自嘲地想。可心的什么地方,却融化了一些。他大概还是在乎我的吧。

第二天早上,看着父亲红肿的眼眶,我愈发好奇,于是故意问他昨晚睡得怎样。

父亲的眼中泛了一层薄雾,我吓了一跳。

他说,他昨晚梦到我离家出走,找遍了全世界却到处都寻不见,他特别害怕,然后惊醒了。

“爸爸就你一个女儿,平常对你要求严格,是因为不想让你以后受委屈,想要让你去做喜欢的事,即便我说话不好听,可我最爱你啊!”

一席话如霹雳般击穿了我,让我全身战栗,心如刀绞。

无数个日日夜夜,他即便工作到很晚,却依旧为我检查作业。他不会表达,可处处都有爱的痕迹。我终于明白了,爱是包容与理解。他的爱太隐晦,可他却以他的方式爱着我,我也以笨拙的方式理解他、回报他。我想,我理解了并爱着我的父亲。

樱落霜开满地花

我仍忘不了山坡上的那几株樱花。时至今日,它们依然频繁出入我的梦境,为我笼上一层淡粉色的迷雾。

樱总是美的,只是伫立在那里,重瓣的花朵轻轻摇曳,就能让人生出无限遐想。无论是正在盛放的,抑或是落了满地的红,都惹人怜爱。

樱是有神性的,因此,我为拥有几株樱而骄傲,似乎拥有了与之对话的能力。一年四季,有花无花,我爱在那里待着,渴望有一天,就在树下,它突然出现。可惜梦就是梦,再真实,再喜爱,也是要醒的。它或许害羞,见到那些虔诚信奉自己的人类,也会愧于没有给予他们任何回报吧。若它真能造福,何故遮掩躲藏,令人不解。

太阳与月光下的山坡是不同的,白天,日光穿过树的缝隙,懒懒地照耀着,散发着热力,捂手望去,阳光照在脸上时,才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是活着的。那时的樱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可总缺了些不可名状的意境,只有夜幕降临时,才能真正体现。月光泼洒满地,如霜凝结。此刻的樱是宁静的。它只为我一人开放,月色披在它的身上更显得凄美。往往悲剧才能震撼人心。晚间的樱带着几分凌厉的异样美,那是真正的、刻骨铭心的美,自上而下都散发着一种圣洁的光芒。

坐在树下看书,花朵也会忧心书中人物的命运,迫不及待地落下,时间久了,樱花就缀满四周,香气轻轻环绕着。别拒绝花,带它们回家,做成书签,成全它们的愿望。不要为落樱而叹息,生长在树上时,它是树中的花;落下后,它便是大地的花。在这里,你能感受到生命的轮回,它不会因凋零就失去美的资格。

我终究还是要离开的。

我跑,奔跑在四月樱花盛开的山坡上,听着风叫嚣自由,把花摇落一地,地上满是它的残骸。

“留下吧!”向天空呐喊,一次一次,一句一句,直到声嘶力竭,泪水淌满脸颊,漫过田野。

樱轻轻拂过,笑着。它说:“梦该

醒了。”我再也抓不住它,它开始慢慢消散。樱的嘴角挂着标准弧度的微笑,可我分明看到它的眼里充满悲哀。

我看到的樱花用灵魂与我对话。它不再是它,我还是我。

山坡上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我曾问一直住在附近的人,樱花树去哪里了?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答案。

从来没有任何一株植物能在山坡上存活,那里十五年前就是一片废墟了。我恍然,原是做了一场自欺欺人的梦。无人知晓,五年前的那个春末,一个女孩曾与樱花定下契约。

登高之“悲”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的杜甫已走入人生暮年,此时的他依旧为国仇家恨所扰,颠沛流离。人到晚年,体弱多病,客居他乡,离别的愁绪,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对百姓生灵涂炭的同情以及对自己“时日无多”的感慨一同交织着,染白了杜甫的双鬓。

首句由景引出,描绘了壮阔的天地,寥远、无边际,似乎鸟也在疾风中难以前行,暗喻大唐已如大厦之将倾,难以抵抗疾风。颔联写秋季苍茫之景,树叶纷纷落下,长江却不知疲倦、滚滚向前,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滔滔气势。俯仰结合,视听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感,使画面清晰地跃然纸上,即景伤怀。秋季本就是文人墨客抒发凄苦之情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更是将秋景的萧条挥写得淋漓尽致。颈联开始抒情,诗眼“悲”字点明了文章主旨,呼应了上文的铺垫,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聚心头,沉郁悲凉,极力渲染了诗人此刻内心的孤独。心头百感交集,故乡已成回不去的他乡,国家陷入危难之中,自己却无能为力,身体早已负上重病,独拖病体,登高远眺,看到的却是如此凄凉之景,一时所有的悲哀与痛苦涌现在诗人的脑海中。尾句升华了主题,将家国情怀一一抛洒,艰难苦恨繁霜鬓,时局多艰、生活多艰,已经使诗人的鬓发爬上了浓霜。自己眼睁睁看着国家陷入危亡,无能为力,无法为国家效力,困守长安,陷入贼手。好不容易得到了重用,却因为敢于直谏得罪权贵又被放逐,再次踏上流浪之旅。连年时局动荡、战事频发,百姓苦不堪言。在这段人生时期,杜甫早已阅遍世间百态,写下了“三吏三别”,对国家和民生的担忧已成为了他人生的主旋律,沉郁顿挫的诗风在此体现。是孤独,是无奈,是壮志未酬,是国仇未报,是客死他乡,是政治失意,是亲眼目睹骨肉分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无数次在梦中惊醒的痛,无数次地询问自己的麻木,质问自己、哀叹自己。但是不能视若无睹,不能无所作为,要奋起,要反抗。于是以笔为戈,也算征战沙场,也算不负天命。还好,还好。世事的变幻无常,命运的玩笑,再也无法将他击溃。

所以,即便是悲,也是慷慨地悲壮,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紧紧相连。杜甫的一生,失意占半数,正是身处盛世乱世的交织才成就了他,使他迅速成长,真可谓是“时势造英雄”。如果我们也能在人生的困境中,有如同杜甫一般的精神和毅力,不抛弃、不放弃,时常反思,那必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阔吧!

让这无止尽的长江继续奔流,一如往昔杜甫所看到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