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 宋萑 陈昕身 袁培丽

【摘 要】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的崇高使命。本文提出了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原则,分析了教育家精神在教师从新手到教育家型教师各阶段的引领作用,并讨论了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资源建设三方面的系统支持,以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坚力量。2024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1]。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并对此项行动的实施作出总体部署[2]。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是贯彻落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重要途径。厘清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原则,分析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架构和系统支持机制,对于推动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原则

教育家精神是广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孜孜以求并不断形成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崇高品质[3],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新时代语境下对教师的新要求。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需遵循以下行动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关注人、发展人,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人”的发展,尤其是教师的全面成长。

一是要尊重教师个性。教育家精神强调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倡导因材施教。尊重教师的个性化成长有助于激发其职业潜能,使其能够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找到符合自己理念与能力的成长路径,从而达到更高的职业成就和教育价值。二是要注重激发潜能。教育家精神强调通过教学实践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技巧上不断突破,还应在教育理念上进行创新,同时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家精神提倡通过反思和实践,激励教师不断追求自我超越。这种自我超越不仅包括技能的提高,也包括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育价值观的深刻转化。教师的职业成长应当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新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创新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教育家精神的引导能够帮助教师激发其教育责任感。三是要关怀教师。教师的职业不仅要求知识的传授,更要求情感的投入与人格的塑造。教师的情感状态、职业认同感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因此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关怀教师的情感与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支持教师的情感发展和心理调适,帮助教师保持积极的职业态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拓展教育实践的深度。

2. 价值引领原则

教育家精神本质上是对教师价值观的引领,要求教师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秉持正确的价值观。

一是弘扬使命感。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可通过三大核心维度彰显:首先,坚守教育使命的定力;其次,推动教育创新的创造力;最后,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这三个维度综合勾勒出了教育家精神的基本轮廓,它们分别源自对教育初衷的坚持、教育家精神的本质特征,以及教育家所承载的责任与使命感[4]。其核心之一是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人的全面塑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这种使命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超越知识传授的局限,将教育视为一种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体现。二是追求教育真理。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探索精神,强调教师要不断反思和自我批评,追求教育中的真理与本质。强调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等方面创新与反思,主动吸纳现代教育理论和科技成果,推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三是倡导公平与包容。教育家精神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应为所有教师提供平等的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机会,鼓励和支持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包括不同性别、种族、文化和语言背景等,将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浸润于教师的工作中。

3. 终身学习原则

教育家精神强调教师的知识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的知识架构和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一是强调自主学习的态度。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教育家精神注重教师的学习能力,在职业生涯中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己。二是强调教育理念的更新优化。鉴于教育领域的不断演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持续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教育的最新发展,掌握前沿的教育技术和理论,以此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三是强调知识共享。教育家精神不仅重视教师个体的学习与成长,还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与知识共享。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依赖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的支持。教育家精神强调通过知识共享与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教育创新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架构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可以加深教师理解和提升其实践能力的学习经历和过程[5]。当前,许多学者都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伯利纳在对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研究中,受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专家系统”思路的启发,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五阶段理论,即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等五个阶段。结合伯利纳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本文提出新手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四个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每一阶段教师的发展基础和条件、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均不同,因此,教育家精神在引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时侧重点也不同。

1. 新手教师阶段:涵养职业认同与职业道德,扎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新手教师一般是指入职(或从事相关行业工作)4年以内,准备承担或已经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新手教师刚刚步入教育行业,处于职业的早期生存阶段,首要任务是培养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并建立起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在这一阶段,需要通过教育家精神引领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道德,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这一阶段应当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指导和案例分析的课程,以促进其迅速适应教学职责。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深化对教育职业道德的认知和理解。此外,应当鼓励教师向骨干教师及教育家型教师学习,通过与他们的直接交流和师徒结对项目,亲身体验和内化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从而在实践中领悟教育的深层价值和精神追求。

2. 成熟教师阶段:增强教学智慧与专业能力,提升教学理念与方法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逐步进入职业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不仅具备了较强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在更高层次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在这一阶段,需要用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学智慧的增强和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更新。教育家精神倡导教师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精神,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此外,教育家精神鼓励教师勇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如探究式学习、协作式学习等,推动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换代。这一阶段应引导教师通过参与研讨会、培训班、教研活动等,保持对最新教育趋势的敏感性,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3. 骨干教师阶段:培养领导力与创新精神,凝练教育思想

骨干教师已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深厚的教育经验,在这一阶段,他们不仅要在教学中继续保持卓越表现,还应着重提升教育领导力,发展创新精神,并通过不同渠道引领新手教师成长。在这一阶段,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在强化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领导力,具备带领团队和推动教育改革的能力。一是应引导教师总结自身教学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个人的教育理念,并通过教育著作、讲座等形式,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二是应引导教师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教师导师制度等方式,引领新手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进步。

4. 教育家型教师阶段:弘道追求,扩大社会影响力,成为终身学习典范

教育家型教师是具有坚定的国家教育情怀和信念、独特的本土教育实践模式与理论,并能示范服务区域和国家教育发展的领导型教师[6]。在这一阶段,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侧重于弘道追求和社会影响力的扩展。一方面,应鼓励教师将深厚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洞察转化为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模型和教育政策建议,通过开展研究项目、参与教育论坛、出版专著等方式,广泛传播其教育理念,影响和启发更广泛的教育社群。另一方面,应支持教师在国内外教育合作项目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引进和融合全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同时展示本土教育的创新成果,提升自身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以期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力量。

三、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支持

发挥教育家精神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需要在制度、机制、资源建设方面提供系统支持。

1. 更新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与荣誉制度

教师专业标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用作提高教师质量、规范教师专业实践、调控教师职业和教育系统的一种手段。我国相继于2012年、2013年颁布了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自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的社会和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亟需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更新与完善专业标准的内容,为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提供支持和引导。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素养也需更新换代,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导,强调教师应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深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人文精神,以及持续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以适应教育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此外,要完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在考核标准中逐级融入教育家精神的具体要求,确保教师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技能,推动教师在职业生涯各个阶段都能持续提升自我,并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突破。健全教师荣誉制度,依据教育家精神制定人才培养和激励计划,评选并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为教师树立职业榜样,强化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共同推动教育家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2. 搭建多元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为了有效地发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应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搭建多元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一是要通过校内与校外多元协同机制,包括政府、学校、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参与,搭建起教师与不同情境下的学习课堂、工作课堂有效衔接的平台和桥梁,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二是要通过创设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集体智慧的共享。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和知识共享的文化环境,以共享愿景为方向,通过合作反思、社会支持和意义建构的评价来提升教师能力[7]。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教师在跨学科、跨区域的合作中互相学习,拓展教学思路。通过组织教师定期参与名师工作坊、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经验交流与教学互动,以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与创新能力,增强教育教学的协同性与连贯性。

3. 利用现代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构建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其功能不局限于教材更新,更应涵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在教育家精神的引导下,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应与社会发展同步,以适应时代趋势,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其次,加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为教师定制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展沉浸式技术培训,让教师亲身体验AI工具、VR教室等,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数智时代的理论,了解、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此外,中小学可以与研究机构搭建教师专业发展数据库,实时追踪数据,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动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成果以及课堂表现进行系统分析,为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24-08-26)[2024-12-21].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408/t20240826_1147269.html.

[2] 为建设教育强国注入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做挺膺担当奋斗者[EB/OL].(2024-09-11)[2024-12-2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409/t20240911_1150316.html.

[3] 宋萑,袁培丽,詹祺芳.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践行路径[J].中小学管理,2024(2):27-31.

[4] 周洪宇.教育家与教育家精神[J].教师教育论坛,2024,37(7):4-7.

[5] Broad k,Evans M.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tent and delivery modes for experienced teachers[M].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06.

[6] 靳伟,廖伟.论教育家型教师的内涵与成长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4):53-59.

[7] 茹荣芳,曹雪梅.专业学习共同体:走向文化生态的教师教育实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4):26-29.

(作者系:1.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2.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