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糖与体育课
作者: 刘云
耐久跑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过,耐久跑相对单调、枯燥,并且运动强度和密度均较高。一些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乐不起来、练不起来、赛不起来。每当上耐久跑单元课时,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总是不高。偶然的一次耐久跑课上,一颗糖让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一节耐久跑课上,我刚宣布那节课的练习内容为400米重复跑,就有3名学生跟我请假,说:“老师,这个强度太大了,跑不了。”我一看,是我们班体能各方面比较薄弱的学生,只能做一些基础性、强度相对较低的运动。于是,做完准备活动后,我安排他们做一些小练习,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静力性的练习。其他同学则进行400米跑。
跑完第一组400米后,突然看到一名学生脸色有点苍白,我迅速跑过去询问情况,其他学生说他中午没有吃午饭,我想可能是低血糖了,还好预防学生出现低血糖这类的情况,我一直有口袋里备糖的习惯,于是我迅速拿出糖来让他吃掉。过了一会儿,学生的脸色有所缓和。
几名请假的学生看到有糖吃,急忙凑过来说:“老师,我也想吃糖。”我说:“你们没跑步,又没有低血糖,为什么要吃糖?”不知是谁突然冒出一句话:“老师,是不是我们跑步就会有糖吃?”听到这儿,我灵机一动,随即道:“是的,如果你们能跟着跑,老师也会发糖给你们吃。但为了避免受伤,在跑之前一定要把身体各关节充分活动开。”
果不其然,第二组400米跑练习时,有两个请假的学生跑过来说:“老师,我们也想跑。”我说:“你们不是觉得强度太大不能跑吗?”他们俩互相看了看后说:“老师,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速度可能会慢一点儿。”我说:“好的,那你们俩尽力跑就行了。”跑完之后,两人跟在我身后问我要糖吃。我说:“老师这节课只带了一颗糖,下次课给你们带来好不好?”他们俩还是不依不饶地跟在我后面不停地追问:“老师,是不是以后只要我们好好跑步,每节课都有糖吃?”我觉得好笑:“是的。”他俩听到后,蹦蹦跳跳地跑走了,嘴里还念叨着以后每节课都有糖吃喽。
这节课后,我思考了很久。我执教的几个班级,几乎每个班上都有几名耐久跑能力较差并对此有恐惧心理的学生,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借助这颗“糖”来改变学生不喜欢、怕上耐久跑课的状况呢?可以用糖来调动那些耐力非常薄弱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又不能每节课都给学生带糖,那怎么办呢?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积分换糖”机制呢?将学生在课上的纪律表现、学练情况、进步程度、学练态度都纳入积分的范围,每节课后按照学生的表现进行1~5分的加分与减分,分为个人积分和小组积分,个人积分不仅会影响自己,而且也会影响小组的积分。
下一次上课时,我把“积分换糖”的奖励办法告诉了学生,“积分换糖”每个月兑换一次,奖品包括糖、自由活动时间、练习减组、免跑等,积分不同,奖品不同。学生们听到后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赢取“奖品”。
再进行耐久跑课堂教学时,学生为了得到“糖”,积极多了,甚至耐力素质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加入练习。但是,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又消退了。一次耐久跑课堂上,我安排学生进行2000米变速跑,有些学生开始偷懒,速度很慢。我说:“如果不认真跑,就扣分了。”可学生依然慢悠悠地跑,丝毫没有要提速的意思。我很生气,大声说道:“小张同学今天扣五分。”小张满不在乎地说:“扣就扣呗,反正我也不想要奖励。”
这让我意识到,“积分换糖”只是用“糖”调动了学生一时的兴趣,当“糖”的新鲜感消失后,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练兴趣,从而主动进行学练呢?
反复思考后,针对学情特征,我采用了游戏教学法。游戏作为体育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和内容之一,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增强体质能起到积极作用。
以七(4)班第二节耐久跑课为例,上课伊始,我以“寻宝”为主题导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刚开始就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内容为耐久跑,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有很强的恐惧感,后面教学内容的开展就会很困难。所以那节课我一改常态,从“寻宝”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于见习生,他们虽然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全程参加课堂上大强度的练习,但是他们也是课堂的一分子,不能丢在一旁不管,所以安排他们协助我完成课堂上的任务,做一些简单练习。这样一来,他们既可以参与到课堂中,又能够得到适当的锻炼。每一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一个都不能少。
在课堂热身准备环节,我改变传统的围绕操场慢跑热身的方法,组织学生玩“贪吃蛇”的小游戏。具体规则是:选出四个“蛇头”,第一声哨音,学生在规定区域内分散;第二声哨音,学生变成木头人;第三声哨音,“蛇头”开始行动,找到一个木头人变为蛇身,最后按照每组“贪吃蛇”人数多少判定胜负。不同于以往慢跑形式的热身游戏,学生感到新奇又能激发练习的兴趣,并且在游戏中达到了热身的目的。
在课堂的基本部分,我设置了两个环节。
环节一:你抽我跑
我提前准备了四张扑克牌,分别是四个不同的数字,我让每组选派一名小组长前来抽取一张扑克牌,每组按照小组长抽到牌上的数字,围绕操场进行记圈跑。对跑得整齐、没有学生掉队,且每圈控制在一分十秒以内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由我和见习生一起进行评价。
环节二:寻宝
上课之前,我准备了打坏的羽毛球、自制的小纸球、不同种类的饮料瓶、快递盒、酸奶盒等物品,并将收集来的“宝物”藏在操场的各个角落。我手里有四张“寻宝地图”,图上明确要求各组需找回多少个什么“宝物”,如卡片一要求找回羽毛球5个、酸奶盒3个。小组长依然各抽取一张“寻宝地图”,各小组明确本组需要寻找的“宝物”有哪些,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量好“寻宝”路线和方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本组的“寻宝”任务。我和见习生监督各小组是否按照要求寻宝,如有违反规则的小组给予提醒,并对最先完成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这样一来,整个班级的练习热情高涨,练习结束后所有学生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却依然沉浸在刚才的“寻宝”游戏当中,互相讨论着刚才游戏中发生的趣事,并指出一些学生犯规,要扣分。
那一节耐久跑课堂,学生一改往日的怨声连连,课堂练习的积极性高涨,一方面是因为积分制下学生相互管理与制约;另一方面是不同于传统的枯燥学练方式,学生在游戏比赛中觉得很有意思。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练习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改观,一些耐力素质薄弱和有畏难情绪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耐久跑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本文以耐久跑项目教学为例,通过设置积分换“糖”机制、巧设游戏与竞赛,双管齐下,以“糖”管理,以“游”启趣。
在积分换“糖”机制中,学生为了赢得“糖”,无论是在课堂纪律方面,还是在课堂学练中,同学之间会互相监督,互相管理。有了积分换“糖”的目标,学生的自主管理就会被唤醒。有了自主管理还不够,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练的兴趣。
对于一些耐久跑、投掷等比较枯燥的项目,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适当采用一些游戏与比赛、小组合作、定向越野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练习方法。例如,耐久跑项目练习除了上述的游戏之外,还可以设置小组“滚雪球”接力赛。将学生按照异质分成六组,每组四到五人,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设置相应的距离,第一名学生从起点加速跑到终点后回来拉起第二名学生一起出发,回来后继续拉起第三名学生,直到小组最后一名学生一起完成加速跑,游戏结束。每组学生可以根据体能情况自行调整先后跑的顺序。还可以联合隔壁班的教师一起,组织不同班级之间进行“班级耐力PK赛”,比一比哪个班学生的耐力素质更好;可以将所有学生的成绩相加,最后比一比哪个班的总用时最少;也可以比一比耐久跑中第一名是哪个班的。利用不同班级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耐久跑的热情。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只有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和乐趣,学生才会乐于参加运动。本案例用了积分换“糖”机制、巧设游戏与竞赛,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大大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运动的成功与乐趣后,才会逐渐爱上体育课堂与锻炼,从而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让每一个生命因运动而绽放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