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为了学生更好成长,教师要努力更好成长 自古以来,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教师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使他们进入社会后成为有益于国家和民族、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高素质的人、人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
大家关注 | 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困境、契机与对策 【摘 要】当前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面临教学质量下滑、师资生源流失、资金投入不足、办学规模缩减等困境。随着“双减”等系列教育改革政策出台,基础教育开始了从顶层设计到终端实施的系统改革,这是县域普通高中发展
大家关注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四个着力点 【摘 要】课程思政改革是加强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抓手。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阐述了
大家关注 | 中小学教师学习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三个全面”策略 【摘 要】中小学教师学习和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学习中要以系统思维建构认识网络,实现“点”“线”“面”的结合;在全面把握中切实落实“一总四分”,将其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关联;在全面落实中
专题 | “优师计划”: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8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中西部
专题 | 以“优师计划”引领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强教必先强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
专题 | “优师计划”背景下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究 【摘 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撬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杠杆,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优师计划”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统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优师计划”的深入实施,需要瞄准教师培养目标
专题 | 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意义、困境及优化路径 【摘 要】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从源头上树牢师范生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赋能乡村教育优质发展、赓续传统乡土文化根脉、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专题 | “优师计划”的现实举措、价值审视与图景展望 【摘 要】“优师计划”旨在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培养高素质乡村教师,促进师资供需配给的区域均衡。“优师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师范大学
专题 | “优师计划”实施: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摘 要】教育是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优师计划”则旨在促进教育发展中教师资源供需配给的区域均衡。“优师计划”从政策提出到实践落地,需要培养目标、育人机制、课程载体与师资供给等多维度的支撑。
专题 | “U-G-S-T”联动机制下“优师计划”师范生协同培养优化路径探究 【摘 要】“优师计划”是强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的重要举措,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并从源头上改善教师队伍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优师计划”在实施推进中面临人事管理制度不完善、招生计划与
名师工作坊 | 历史学科涵育文化自信:生成逻辑与教学路径 【摘 要】文化自信有其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历史学科涵育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为: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史学科涵育文化自信应注重设定教学目标,明确涵育学生文
名师工作坊 | 锚定课堂关键环节 凸显文化自信教学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拔节孕穗期”,学校教育教学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
名师工作坊 | 文化自信教学的核心要义 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的学科,它在涵育学生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无法替代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学把涵育青少年文化自信放在重要位置,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以外,还要让
课程与教学 | 课堂观察新模型:聚焦真实的学习和真正的价值 【摘 要】课堂观察运用焦点学生观察法,通过对焦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的分析,从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四个维度来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真相;从判断价值、促成价值、创生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
课程与教学 | 高质量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现实困境和实践对策 【摘 要】针对博物馆研学活动良莠不齐的现象,本文提出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视野下高质量博物馆研学活动需要具备具身学习、交互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针对低效研学活动普遍存在的主题缺少综合性、设计缺少生本化、
课程与教学 | 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路径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学习任务群之一,并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试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构建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情
课程与教学 | 主题式学习模式指引下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摘 要】主题式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具有高度匹配性。主题式学习模式下,教师可立足于主题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将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内容和资源的
课程与教学 | 语文戏剧课程:在项目制学习中提升沟通与合作素养 【摘 要】语文戏剧课程是以戏剧剧本理解为基础,以增强学生人文审美体验为目的,通过台词揣摩(品味语言)、角色扮演(感受形象、体验情感)、道具制作、舞美设计等项目提升文学欣赏素养与沟通合作能力的综合性、实
教师与发展 | 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策略 【摘 要】提升中小学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应从树立坚定的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师德源泉、不断锤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入
教师与发展 | 校本视域下提升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实践路径 【摘 要】中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是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应然需求,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要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就要着力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教师课
教师与发展 | 高中数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摘 要】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以高中数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为研究主体,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字化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提升其数字
学前教育 | 依托生活操作区培养大班幼儿劳动态度的实践探索 【摘 要】培养良好的劳动态度,有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建立积极的劳动情感,为良好的劳动行为储备力量。然而,当前幼儿劳动态度存在认知不清晰、缺乏积极情感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基于生活操作区培养大班幼
学前教育 | 自然材料在乡村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以游戏活动为基础对幼儿进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在学前教育中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自然材
探索与回声 | 以“441”作业设计管理模式推进强课提质 【摘 要】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山东省乳山市以系统思维探索构建“441”作业设计管理模式,推进强课提质行动、深化小班化教学改革等重点工作,创新作业设计、管理的思路和措施,有效扭转了学校作业过多、质量
探索与回声 |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育探索 【摘 要】本文对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方法和优势进行阐述。实施方法与路径包括:基于数学眼光、基于数学思维、基于数学语言和基于数学触觉。跨学科融合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未来成长赋能、为教师专业成长提速。【关
探索与回声 | 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常规的认知思维,是一种强调突出事物的本质,将思维模式和创造力相结合的开放性思维。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高中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
探索与回声 | 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生命成长的高度、用动态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很正常。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充分关注课堂上有探究价值的“错误资源
探索与回声 | 建构思维导图,探索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新路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各学科教学都为之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
探索与回声 | 读写一体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读写一体强调将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师需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梳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并且基于具体内容对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侧重点、写作实践的要求进行分析,以便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联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通过
博览与叙事 | 马来西亚免费师范生的选拔与特点 马来西亚于2005年设立师范教育学院并开设免费师范生专业。作为培养马来西亚公立小学教师的唯一渠道,马来西亚免费师范生的选拔经过了科学设计和不断调整优化,最终发展为现行制度。本文对马来西亚免费师范生选拔
博览与叙事 | 殊途同归,教育相随 四月的一天,我对学生说,其他班都在商量毕业照穿什么,如果他们也有此想法,最好提早准备。学生们多数表示正有此意,我问谁愿意负责此事,L同学举手,我说那就全权交由她负责。几天后,课间。H和W同学找到我,说
博览与叙事 | 一颗糖与体育课 耐久跑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过,耐久跑相对单调、枯燥,并且运动强度和密度均较高。一些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和厌学情绪,乐不起来、练不起来、赛不起来。每当上耐久跑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