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径依赖、市场导向与升学志愿选择
作者: 黄伟棋 霍伟东
摘 要:基于2020年和2021年澳门保送生的录取结果、内地高校和专业信息数据,本研究探讨澳门保送生内地升学志愿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校和专业在往届的收生人数、学校排名、学校的主校区在一线城市都会对本届专业收生人数的提升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结合澳门人才供需情况,路径依赖与市场导向是澳门高中毕业生内地升学志愿选择的动力机制。为了吸引港澳青年到内地学习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应该从资源调拨、精准匹配和就业支持三方面提升相关政策效能。
关键词:澳门保送生政策;内地升学;路径依赖;市场导向;升学志愿选择
一、引言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吸引港澳青年到内地学习、工作,均是国家对港澳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香港、澳门作为“一国两制”下的成功实践,以及在近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推动下,大部分港澳青年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其中,有关港澳人才培养问题必作为有关方向的首要工作。针对港澳高中毕业生到內地的升学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教育部亦有相关政策,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1]、《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工作的通知》[2]。在中央有关部门、教育部和相关高校的努力下,目前主要有三个招收港澳的高中毕业生的政策渠道,分别是:“中国内地普通高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简称“保送生政策”)、“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考试”(简称“全国联招”)和“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联合招收香港、澳门、台湾、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学生入学考试”(简称“两校联招”)。另外,为了减轻港澳学生的考试负担,内地部分高校也允许学生凭“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或“澳门四高校联合入学考试”的成绩进行申请,对港澳高中毕业生进行额外的招生[3]。上述渠道基本形成港澳学生到内地升学的路径和政策体系。
在上述背景下,近年内地高校增加了在澳门招收保送生的名额,为吸引澳门高中毕业生选择到内地升学提供了更大的诱因。但在保送生政策下,澳门高中毕业生对高校和学科专业的选择偏好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研究问题设定为:什么因素影响着保送生政策下澳门高中毕业生内地的升学志愿选择?并透过回答研究问题,对目前国家有关政策提供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升学志愿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学术界中,有关升学志愿选择的经典理论为霍斯勒(Hossler)和加拉赫(Gallagher)提出倾向阶段(Predisposition)、资讯收集阶段(Search)和决定阶段(Choice)的“三阶段模式(Three-Phase Model)”[4]。在近年针对我国进行的研究中,学生升学志愿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外在动机(家庭因素、就业前景等)和内在动机(自身兴趣、能力等)两大类别。樊明成、陈小伟的研究指出自己的兴趣、工作机会、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自己的学(术)科能力、考虑分数落点、父母和家人的影响是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因素[5];郭孟超、郭丛斌、王家齐的研究发现家庭背景显著影响了子女的专业选择,呈现出“富学文穷学理”的特点[6]。肖蕾的研究发现影响因素为家长的文化程度、报考信息的获得、对报考学校/专业的了解[7]。吴红斌、郭建如、程化琴等人研究什么样的学生选择医科,研究发现与其他学科相比,医科学生受外在动机影响最强,第一志愿录取比例最高[8]。此外,随着近年内地高校转为大类招生的发展方向,杜洋、童玲欣、曹庆华等人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并认为当学生充分了解大学专业的内涵、明确个人专业意向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和专业思想稳固度[9]。
(二)澳门高中毕业生升学选择的相关研究
过往针对澳门高中毕业生升学情况的研究较少,主要以推拉理论为基础,透过分析推力和拉力的因素,了解什么因素影响澳门高中毕业生的升学地区选择。
韩娟、黄素君针对升学流向现状进行梳理,研究指出大学期间的收支状况、个人兴趣发展、入学条件和澳门就业前景均是主要因素,影响着澳门高中毕业生的升学选择[10]。施雨丹、郑桂卿运用访谈法,提出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澳门学生升学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澳门升学对就业的匹配度更高,所以在澳门升学作为学生们的首选[11];任振夏、陈志峰、杨璐柳婷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法,对影响内地升学的因素进行研究,指出保送政策、不同文化、学校专业声誉好、在内地高校的澳门学生社团、教育花费低均是选择内地升学的拉力因素[12]。陈志峰、梁俊杰、王锦江分别对天主教学校、基督教学校与社团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指出升学难易度、未来就业环境与地区学术水平均是影响澳门高中生升学地区选择的主要因素,而家人、朋友、同学则是影响的主要群体。当奖学金达到升学所需费用的75%时,三分之二的澳门高中生容易受到奖学金的影响,决定其升学地区。[13]
(三)研究评述
纵观上述文献,有关升学志愿选择的已有研究主要以“推力—拉力”模型作为分析基础,同时聚焦两个因素。第一种是“内在因素”,此类研究主要以报考前没有明确专业意向的学生作为研究群体,聚焦学生自身的主客观动机和家庭环境两项影响因素,将志愿选择理解为学生的一项匹配性或策略性的行动。第二种是“外在因素”,此因素下研究者关注就业前景、所处地区环境、社会文化等前景性因素,将志愿选择看做是选择者所进行的一项投资性的理性选择行为。
过往研究主要以入学考试为研究背景,没有考虑相关研究成果在以保送生政策为代表的特殊升学渠道的适用性。因此,本文通过研究2020至2021年中国内地普通高校联合招收澳门保送生的录取结果,结合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简称“澳门教青局”)和内地高校、专业等的基本数据,从被选择项的角度,研究高校和专业因素如何影响高中毕业生的志愿选择。
三、案例与研究设计
(一)近年澳门高中毕业生的内地升学情况
由于历史发展原因,过往澳门高等教育资源未能满足澳门高中毕业生的需求。近年,在澳门特区政府和内地教育部门的积极拓展下,澳门高中毕业生赴外地升学的人数、地区均日益增加,呈现多样化的格局。根据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公布的高等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7学年及以前,高中毕业生选择内地升学是澳门本地升学外的最热门选择;2010/2011学年到2015/2016学年期间,澳门高中毕业生到中国台湾地区升学的人数超越中国内地,并且比例持续上升,直到2016/2017学年才出现大幅度反转的情况。2019/2020学年内地升学的高中生超过三分之一(34.36%)。此后,澳门高中生到内地升学的比例逐年回升,由2016/2017学年的24.24%上升到2019/2020学年的34.36%,共计上升10.12%,比例已经超越三分之一。
这说明,随着我国内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推动,内地高校已经成为他们本地升学外的第一选择,也可能在未来成为首要选择。近年澳门高中毕业生升学情况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澳门学生赴内地修读本科课程的途径中,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的两校联招/保送是招生数量最多的途径,暨南大学又是中国内地招收学生最多的内地高等学府。从表1可知,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2013-2019年澳门高中毕业生在内地升学的重点分布在广东省的高等院校,一直占全国一半以上的升学学生人数,暨南大学又占广东省高校的50%以上。虽然澳门高中毕业生到内地升学的首要选择目标仍然是广东省高校,尤其是暨南大学,但是比例逐年下降。这说明澳门高中毕业生的志愿选择日益多元化,也更加相信和认同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
图2和表2是澳门高中毕业生在内地就读学士学位和高等专科学位课程的学科分类统计情况。2018/2019年度,澳门在外(除澳门本地升学外)就读学士学位和高等专科课程人员的学科构成明显倾向社会科学类,超过8700人;理工农科虽然整体人数接近3000人,但是大部分细分学科的选择人数较少;医学类人数超过2000人,艺术和文史哲类的学生人数较少。本文通过比较三个年度的学科范畴分类数据后发现,首五位学科的总和占比在近年有所下降,首五位学科的各自占比之间的差距缩小,澳门在外升学的学科分类整体上呈现多元化和平衡化的趋势。从单一学科来看,医学上升幅度较高达到7%—8%,教育学也有5%左右的提升。由于近年澳门博彩业处于调整周期,旅游、运输和其他服务类型的工作需求有所下降,此类别在2018/2019年度比2012/2013年度下降了13.68%。
(二)研究对象与案例选择:澳门内地升学保送生政策
根据内地升学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的描述和总结,保送生政策已经成为澳门高中毕业生报读内地高校的主要途径。教育部和内地高校早于1995年出台在澳门招收保送生政策,初期每年大约招收100名,招生名额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14]。2011年以前,全国联招是澳门高中毕业生报读国内其他高校的主要途径,其录取人数一直高于除“两校联招”外的其他方式。2011年以后,保送考试超越全国联招。[15]2017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保送途径招生名额大幅增加名额,由2016年的580名增加至2017年的930名[16],2021年上升至1215名[17]。澳门高中生通过这一途径能够接触国内更多优秀的高等院校,从而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寻找更多的机遇,开辟新的赛道,与中国高速经济、社会相接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之中。
一般来说,在以统一升学考试成绩作为主要录取条件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关系,即大学学位一般都大大少于报考人数,优质学位更是高度竞争的“优质资源”。特别的是,澳门高中毕业生的内地升学却是一个“供过于求”的状态,这主要取决于澳门“保送生政策”的特点和实施情况。
2021年,我国共有98所内地高校招收澳门保送生,名额1215个,原则上对澳门学生开放所有专业。每所中学可推荐应届高中毕业生总人数40%。中学可于上述指定期限内透过网上系统直接推荐学生参加保送。凡持有效的澳门居民身份证及“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俗称回乡证)、品学兼优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通过所属中学推荐参加保送。此外,在推荐学生参加保送的前提下,同时实施“征集志愿计划”,让参加首轮“保送考试”但未获录取的学生向尚有余额的高校争取保送机会[18]。2021年内地高校提供1215个名额,预报名人数为1217人,确认推荐人数为1192人;“征集志愿计划”另外提供350个名额,最终确认推荐177人。2017年以来,澳门在内地升学的“保送生政策”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澳门高中毕业生的状态——内地在澳门招收保送生的名额多于或基本等于报考的人数,即使首次“保送考试”没有通过,还能通过“征集志愿计划”进行补充。
考虑到澳门保送生政策的情况,本文选择澳门内地升学保送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方法考察保送生志愿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保送生政策的实施进行评估,进而为政策效能的提升和澳门青年的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考虑案例中保送政策与学生志愿选择过程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基于学生“先选学校,再选专业”的逻辑展开分析。
(三)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数据来源有三个,分别是澳门教青局2020年和2021年公布的保送录取名单[19]、“内地与澳门高等教育展2020”网站公布的内地高校基本信息[20],以及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所公布的中国大学排行信息[21]。
澳门教青局公布的保送录取名单只公布学生的姓名、录取学校和录取专业,本文从另外两个数据源获取各个学校和专业的具体信息,然后与录取名单的数据进行匹配,接着采用计量模型和St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发现并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