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变迁与发展策略
作者: 陈宝华摘 要: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变迁经历了“萌芽阶段:类型还是层次”“兴起阶段:谁来办”“深化阶段:如何办”等三个阶段。为了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需解决“如何办”的问题,可充分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讲授实用工艺的多科技术学校,到科学技术型学院,再发展成研究型大学,并开创创业型大学模式的成功经验,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应优中择优,稳步推进;精准引导,高度聚焦;优化机制,加大激励。
关键词:职业本科;政策变迁;创业型大学
1994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三改一补”政策获得快速发展,并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迅速扩张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2006年,教育部在政策文件中首次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2014年,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开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1年,确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如何办好职业本科教育成为当前我们急需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对职业本科教育相关政策变迁进行梳理,重点聚焦高等职业教育是类型还是层次、谁来承办职业本科教育、如何提升职业本科教育质量等三个发展阶段,同时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展经验,针对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作初步思考。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变迁
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提出并建构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政府、市场、大学“三角协调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属于比较典型的偏向政府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都是在政府出台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推进,当然也包括职业本科教育。通过政策变迁的分析,能较好把握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背景和脉络,更好地贯彻落实“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精神,做到保持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
1.职业本科教育的萌芽阶段:类型还是层次
我国历来重视职业技术教育,20世纪80年代开始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后,在政策文本中逐渐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专科层次的一部分。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逐步建立起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该《决定》首次在政策文本中提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强调行业特色、自成体系(初级、中级和高级)的一种新型教育类型,而高等职业教育属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部分。
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三改”是现有的职业大学、部分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改革办学模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一补”是少数具备条件的重点中等专业学校通过改制或举办高职班等方式,作为补充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99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属于高等学校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印发《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试用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将其限定为专科层次,具体承担机构包括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经过选拔考试符合条件的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深造学习。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所以其和高等专科教育一起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各政策文件严格要求:不允许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进一步规范高等职业学校的名称,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逐步统一规范为“××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严格规定:2010年以前,原则上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1]
尽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较晚,政策文本把其仅限为“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但学术界一直有声音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层次教育,而是类型教育,并提出积极探索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例如,郭扬(2002)[2]认为,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于培养技术精英人才的要求,我国应该发展较长学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本科;石伟平、徐国庆(2003)[3]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体系发展两个维度,充分论证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李均等人(2003)[4]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乃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之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高职应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个层次”;雷世平等人(2005)[5]认为,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不断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职业本科教育的兴起阶段:谁来办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职业本科教育也逐渐兴起,谁来承办职业本科教育成为该阶段探讨的重点。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职业本科教育因此成为一种可能,至于谁来承办,文件并未提及,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同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决定,重点支持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原来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的基础上,新增100所左右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并要求“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方向,2020年以前骨干高职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
2011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对谁来承办职业本科教育提出意见:“对民办普通专科层次学校,如其布局合理,办学条件达标、办学特色突出、无违规行为、毕业生届数在7届以上,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可在原有基础上申请组建本科学校。”同时,强调“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学校,不与本科学校进行合并,也不更名为高等专科学校”。因此,职业本科教育先由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开始试点和探索。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在已有民办职业技术大学的基础上,开辟本科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学校转型的新路径,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引导一批传统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转设为独立设置高校的独立学院,鼓励其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定位和转型,并同时强调原则上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高等学校。同年,为了更好落实上述文件,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现代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类型,并就研究型院校、应用技术型院校及高职院校的分类管理制定更为具体的建设规划方案。在已有传统普通本科高校以及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发展外,也鼓励本科高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加强合作,协同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此外,继续强调“原则上现有专科高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普通高等学校”。
2019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申: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一种教育类型,并继续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传统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鼓励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举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并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随后,197所高等职业学校成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值得注意的是,该文件不再重申高职院校不升格或不并入的规定,转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19年12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6月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成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就独立学院转设工作作出要求,到2020年末,所有独立学院均完成转设工作方案的制定。同时,推动部分独立学院完成转设工作,并“鼓励各地积极创新,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学校的名称一般为××××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该文件为多年来苦苦寻求升格机会的高等职业学校注入一针强心剂,在各地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几十所高等职业学校与独立学院洽谈合并事宜,并进入转设公示环节。2021年,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加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规范和管理,引导高校科学设置专业。
至此,职业本科教育兴起并进入实践探索阶段,承担该任务的除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唯一一所由公办高等职业学校直接整体升格以外,主要是由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应用技术型学校、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升格和独立学院(或与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合并)转设的职业技术大学。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信息,截至2021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2756所(其中本科1270所、专科1486所),以“职业技术大学”命名的本科学校共19所,其中12所为民办。对于谁来办职业本科教育的问题,学术界也一直有声音认为应用技术院校专注度不够、民办院校水平不够,还是应该通过遴选优秀专科层次职业技术院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来承办。例如,石伟平、徐国庆(2003)[6]认为有的高等职业学校具有丰富的技术教育办学经验和雄厚的技术教育办学条件,这些学校升格为本科探索职业本科教育,更容易办出技术教育的特色。黄达人等人(2012)[7]提出“专业试办”方案,依托办学质量高、办学资质好的高等职业学校,进行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邢晖、郭静(2021)[8]认为应用技术本科和职业本科具有非常相似之处,但不能混为一谈,职业本科教育不应包含应用技术大学;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举办职业本科教育难以服众,应公办民办“一视同仁”,以办学条件为依托,同台竞争。笔者(2017)[9]认为,通过并不承认自己是职业教育的应用技术大学承办职业本科教育,并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甚至存在阻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风险。
3.职业本科教育的深化阶段:如何办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由应用技术型学校和民办职业技术大学承办职业本科教育并不被人们所认可,政策文本重点转向在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优中选优,强调办学方向、培养模式、特色发展等三不变,职业本科教育进入如何办的深化阶段。
2021年1月,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要求,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定职业教育定位、属性和特色,办学目标是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2021年7月,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以优质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稳步发展的原则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并严把质量关。同时,通过专业设置标准、学位授予以及评价机制等,引导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坚持职业教育属性,办出职业教育特色。8月,《关于开展“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强调:“拟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须把控节奏、优中选优。”“原则上每省(区、市)不超过2所;独立学院转设事项不受数量限制。”至此,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强调不允许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基本政策被彻底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