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 我是怎样进入到教育哲学研究领域的 我大学本科是学化学专业的,主修高分子化学专业。1962年我赴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国际有机氟化学三大权威之一的伊凡诺维奇·克努杨茨(Ivanuoweichi Knuyangc
高教管理 | 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百年探索:历程、经验与深刻昭示 摘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跃升。梳理总结100年来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历史和经验,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党对高校全面
高教管理 | 新中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类型变迁与政策逻辑 摘 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贯穿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主线之一,具有鲜明的变迁轨迹和系统的政策逻辑。从历时角度看,随着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持续向好和发展任务的扩充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的恢复性调整
高教管理 | 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变迁与发展策略 摘 要: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变迁经历了“萌芽阶段:类型还是层次”“兴起阶段:谁来办”“深化阶段:如何办”等三个阶段。为了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需解决“如何办”的问题,可充分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讲授
高教管理 | 在“破五唯”语境下高校如何进行职称评价体系改革 摘 要:当前在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中普遍存在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大学排名引发的焦虑,学术KPI盛行,学术漂移导致各类高校在职称评审中都强调学历、资历、“帽子”
高教管理 | 从东部到中西部:高校人才逆向流动溯因与献策 摘 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于2017年1月发布,距今已有较长一段时间,为了探寻该政策的推行情况,以及促进其不断修订与拓展,文章聚焦之前面临着“巧妇难为
高教管理 |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高校教代会运行困境与改革探索 摘 要:高校教代会作为高校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方式,是依法治校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要求,其发展的路径之一是在运行中推行协商民主机制,然而两者契合中具有行政意志主导的倾向、高校教代会的提案
学科与专业 | 文理学科价值之争与三种知识旨趣 摘 要:文理学科的价值一直是学界和社会争论的焦点。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科价值形成了一种共识:理工科作用于物质,促进生产力发展 人文学科则作用于精神,为人生提供价值引领。这种观念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也造成了广
课程与教学 | 高校在地国际化的隐性课程体系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 摘 要:探索基于本土特色和校园环境的在地国际化近年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动向。过往针对高校在地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强调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主要关注了显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忽视了对于学生成长产生更深远影
课程与教学 | 教学满意度: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哪个影响更大? 摘 要:高校教学中,教学满意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研究通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随机森林变量的重要性评价以及交互作用等模型探究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教师教学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应用心理硕士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 要:自2010年设置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以来,各高校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心理专业硕士人才,为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做出贡献。在回溯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10余年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应用心理专业硕士
比较教育 | 帮助教师持续留任 摘 要:为应对20世纪9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教师体系出现的离职潮、流动性大、老龄化等负面问题,在抗逆力理论指引下,研究者通过教师抗逆力的理论研究和项目推进,希望解决澳大利亚教师体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经过
比较教育 | 美国公立大学治理改革的挑战、路径及启示 摘 要:美国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公立大学,其治理成效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面临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市场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网络化的挑战,美国公立大学采
比较教育 |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实践及启示 摘 要: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代学界关注的新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走向。马来西亚通过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引入世界名校本土办学、与国外名校“课程转移”合作办学,将国外优质高等教育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 |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是湾区建设基础性、持续性的动力,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路径,更是打造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现实需要。本文以布迪厄场域理论为依据,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问题、粤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 | “安所遂生”:港澳台大学生在内地高校求学的自我呈现 摘 要:对N地区13位港澳台大学生的质性研究发现,港澳台大学生作为与内地高校教育场域互动的社会行动者,在教育场域的转换过程中,其家庭资本与心理资本共同缔造了“被‘赋权’的跨域行动”和“‘赋权’的自主体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 | 粤北华南教育抗战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摘 要:抗战时期,随着广东经济、政治与军事中心的北迁,穗、港、澳许多中高等学校纷纷内迁韶关,粤北地区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中心。特殊的历史时期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使粤北地区文化发展展现出救亡与启蒙的双重特点,
大学生发展 | 艰难的突围:大学生“内卷”的多重效应 摘 要:“内卷”已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流行文化和生存哲学。“内卷”既是一种样态,反映竞争中的不良倾向 也是一种激励,促使大学生创新竞争模式。当前“内卷”的泛化使用混淆了“内卷”“竞争”和“努
大学生发展 | 从“往返票”到“单程票”:农村学生迈向城市的教育境遇 摘 要:从“往返票”到“单程票”的个体发展逻辑映射出农村学生的教育价值取向,学生通过教育铺设的阶梯逐步由农村迈向城市进行社会流动和阶层变化。农村迈入城市场域的变迁牵绊着农村学生的教育境遇,透视出个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