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育打好人生“底色”
作者: 陈有金历时8个多月,近4万余名师生参与,开启了一场盛大的美育盛宴!从2023年3月开始,10月底结束,民乐县举行了32场次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活动涵盖艺术表演类和艺术作品类,全面展示了该县学校美育教育成果。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演讲比赛、爱国歌曲大家唱、校园艺术展演、红色课本剧展演……这是民乐县金山小学2023年秋季部分活动安排。在该校,海量艺术活动滋养着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力,提升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一系列活动都是民乐县探索学校美育的一个缩影。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全县各类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民乐县坚持“五育并举”,切实把握育人导向,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美育融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艺术展演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开齐开足美育课程,构建美育新格局
“美育要落地生根,课程开设是保障。”县教育局基教股负责人张建广说:“为保证艺术课开齐开足,我县刚性规范课时,实行课程表公示制度,对艺术课程开设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督查,设‘底线’‘红线’,随意挤占、停上艺术课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民乐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要求开足开齐艺术课程,做到了艺术课程(音乐、美术)一、二、三年级每周共开课4节,四、五、六年级每周共开课3节,七、八、九年级每周共开课2节,开课率达到100%。
该县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学有案”“课时有量”“参与有面”“课间有样”“课外有影”等“五有”建设活动为载体,建立以美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督导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把美育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必查科目,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民乐县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打破音乐、美术学科限制,持续推广和扩大非遗、“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美育品牌覆盖面,积极拓展书法、舞蹈、戏剧、手工制作等多门类艺术教育,充分挖掘各学科丰富的美育资源,积极整合社区、乡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利用县文化馆、新华书店、影剧院、金山博物馆、留守儿童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公共资源,充分发挥这些场馆场所的社会服务功能,挖掘各具特色的育人功能,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美育课程+课程美育”的“大美育”课程体系。
县教育局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领相结合,鼓励特色发展,多措并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新格局。逐步探索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积极构建美育新格局。
配齐配强美育师资,激发美育新动能
“制作一幅精致的麦秆画,其中最难的就是烫,烙铁不容易掌握,需要通过温度、力度的精准把控来刻画线条、堆砌细节……”近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传承人孙秀英在给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生授课。

孙秀英老师是该校从校外聘请的美育老师,每周星期二、四下午孙老师都会准时到学校为该校师生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艺术指导。为满足学生对艺术课的需求,该校通过聘请民间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专业人士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有力促进了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民乐县增加美育师资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2020年以来,我们通过招考录用了47名音乐和美术教师,还聘请民间艺术家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大力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开展“送教下乡”“送培送教”“走教”等活动,让优质美育师资惠及乡镇中小学和农村学校,有力促进全县美育优质、均衡发展。”民乐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雄志说。
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入推进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提高美育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民乐县把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基础教育“强师工程”,持续强化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足配强师资力量,着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

抓好美育,切实提升美育教师素质能力是关键。为推进优质教学团队建设,提升美育教师专业水平,民乐县教育局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美育优质课评选、基本功比赛、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通过同课异构等方式展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让教师在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课堂美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一批批教学能手和基本功、优质课的佼佼者脱颖而出,为全县美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民乐县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建立市、县、校三级定期培训机制,制订实施美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通过专题讲座、以赛代训等方式,从美育教师专业素质、美育高效课堂、美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提升美育教师业务水平,2023年,全县累计参加培训200余人次,培训覆盖率为100%。
办实办精美育社团,搭建美育新平台
音乐小组,歌声飞扬;舞蹈小组,舞姿翩翩;书法小组,学生们挥毫泼墨……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民乐县洪水小学积极将美育融入办学理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充分发挥出美育的育人功能。
翻开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一页页鲜活的课程设计展现出学校具有特色的艺术之美。学校先后开设了篆刻、树皮画、剪纸、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秦腔、古筝、管乐队等25门各具特色的艺术特色课程,让学生们在一弹一唱、一剪一刻、一针一线、一笔一画中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打好人生底色。为了提高美育的受众面,该校把每周二和周四的下午15:00-17:00设定为全校的艺术特色课程时间,以兴趣班为单位,由本校的艺术教师和校外聘请的专业教师分别为孩子们授课。
民乐县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践行“教育立美”原则,把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让美育无处不在。全县各学校立足区域特色,以学校为阵地,在开齐上好规定美育课程的基础上,各校结合课改,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形成了“一班一品”“一校多品”的生动局面。
民乐县三堡裕展希望小学围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实现以美养心,以美育德,不断推进社团体系建设,先后组建了黑管、萨克斯、手风琴、古筝等多个高雅艺术社团,在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不断提高。
民乐县金山小学绘画社团的孩子们以遍地可见的石头为底板,依据石头的形状和喜好,选石、构思、绘画,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石头变成了脸谱、草莓、风景等精美手工艺品,激活了学生无穷的想象力。
在美育活动的开展中,各学校也加入了传统文化的元素。民乐县思源实验学校不仅开设了书法、美术、舞蹈等常规社团,还新增了茶艺、插花等传统文化社团。非遗文化传承示范校——民联寄宿制小学,积极打造了民乐艺术社团,当一支支具有民族特色的曲子在学生拨动琴弦的指尖缓缓流动时,他们不仅对音乐、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为中国艺术的传播增添了一抹亮丽底色。
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将顶碗舞、刺绣、打夯歌、王氏宫灯等多个省、市、县级非遗项目纳入学校美育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各种传统工艺手法与技法,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也让他们领悟了“传统之美”。

截至目前,全县已开设80多个美育校本课程,开发出150多个特色社团,包含管乐、古筝、插花、陶艺、中国画、拉丁舞、顶碗舞、版画、软硬笔书法等,其中,3个学生艺术社团被评为市级“十佳学生艺术社团”。艺术展演和体育比赛实现了常态化、系列化,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及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共4万余名在校学生,做到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班班有内容、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
多姿多彩艺术活动,展示美育新成果
“这291幅获奖作品主题突出、题材广泛,风格鲜明、质量上乘,充分展现了我县积极推进学校美育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也同时体现了我县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2023年1月,民乐县教育局对第十一届“思温杯”中小学师生书画大赛进行了表彰奖励,活动现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对全县美育工作取得的成效评价道。
多年来,民乐县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思温杯”中小学生书画大赛(“思温杯”以民乐籍著名国画家赵思温先生命名),此赛事已成为该县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展示中小学美育成果、提升师生美育创作水平的特色品牌活动。
热闹非凡的民乐县洪水小学操场上,学校正在开展主题为“我是中国人·我骄傲”的广场粉笔画比赛活动。在比赛现场,来自各班的“小画家们”以地为纸,围绕比赛题目,迅速确定作品的定位、构图、空间布局,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投入到创作中。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粉笔涂抹着各种颜色,徜徉在五彩的世界里,绘出自己心中的美景和憧憬。
该校每年定期举办艺术展演活动,班班参加,人人参与。“通过比赛不仅老师审美素养提高了,孩子们创造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也提高了,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校校长马多春说。
美育活动小组、美育第二课堂、美育展演等已成为民乐县美育的朵朵花蕾。在美育实践活动中,民乐县始终坚持以育人为宗旨,鼓励学校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通过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举办校园艺术节、艺术展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参加,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美育艺术活动。县级层面每年定期开展学生课本剧、语言艺术、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美育专项展示活动。
与此同时,为推动义务教育学段美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构建教育发展绿色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民乐县印发了《民乐县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方案》和《民乐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实践推荐清单》,自2022年以来,民乐县教育局组织教育督学和艺术类教师走进学校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对全县艺术教学质量开展评估与总结,促进了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加强了学科规范化教学,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有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让有特长的学生充分享受艺术带来的光芒,增强自信;让普通学生充分感受艺术绽放的魅力,得以滋养。目前,民乐县倡导全县中小学生“人人拥有一项艺术特长”“人人拥有一项体育专长”,大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
“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实践基地,以美育人,开发了一批美育课程优质教育资源,让全县各中小学多元化的学校美育特色项目遍地开花。”民乐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志根介绍,近年来,民乐县注重品牌培育和传承,鼓励各学校坚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以美育人”,积极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快乐校园示范学校、艺术特色校、实验项目校等,通过示范引领,着力提高全县美育工作实效。经过“以研促教—以赛促教—以评促学—以展促研”的美育体系探索和各校的美育实践,使全县美育体系化发展。把美种进学生心里,校校有特色,班班有乐器,生生有特长,打造综合型、创造型人才。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美育工作室,凝聚全县美育师资力量,开展教学研讨、美育论坛、课题研究等活动,打造出一系列高质量、有特色的美育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美育。”民乐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志根说。
编辑:阎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