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皮影艺术特色课程的开发
作者: 党金娟【摘要】为优化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引入皮影艺术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文章通过从拓展学生美术学习视野和空间、提供交流互动平台等方面,分析了小学皮影艺术特色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同时结合教学现状和教学条件,提出了皮影艺术特色课程的开发策略,诸如通过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创设生动教学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学习、强化合作互动实践、创建特色体验平台、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以期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皮影艺术;特色课程;意义;可行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3—0062—04
皮影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皮影艺术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继承危机。学校教育不只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职责,更肩负着传播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的责任和使命。小学美术教学应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教育中皮影艺术的渗透有限,皮影课程开发也有所欠缺,因而,开发皮影艺术特色课程势在必行。
一、小学皮影艺术特色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是重要的一部分,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民间文化,皮影艺术就是民间艺术代表之一,但受外来文化和商业文化的冲击,民间传统艺术逐渐被社会所忽视。通过对学生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小学生对皮影艺术了解有限,对本土地域美术文化更是不甚了解,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遗失的重要体现。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小学生认识到皮影艺术的意义,学校开发特色皮影艺术课程,将其科学地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皮影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洗礼,不断丰富和完善,是文化智慧的结晶。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艺术了解有限,但皮影艺术的学习仍然能够带给其文化的震撼,从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将皮影戏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开发特色课程,以多元特色教学手段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皮影戏,寓教于乐,更有利于文化的渗透和传承。
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小学皮影艺术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学生了解民族美术文化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通过皮影艺术学习,提高民族文化认知,提高对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的喜爱,通过皮影艺术学习鉴赏,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在美术课堂上引入皮影艺术,更有利于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其民族艺术认同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二、小学皮影艺术特色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新课标的推行,为皮影艺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引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新课标中,针对美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探索、综合这一内容要求,规定了美术教学要与舞蹈、戏剧、文学等内容相结合,创新连环画、故事插图等设计,制作表演影子戏、皮影戏等。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可将校本课程作为教材,纳入教学计划当中。皮影戏包括舞蹈、诗歌、绘画、雕刻等多个方面,是美术、语文、音乐等学科相结合的体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皮影戏课程教学,是超越美术学科,且能够不断向学校生活外延伸,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关联,形成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将皮影戏教学融入其中,开发特色课程,能集设计、表现、欣赏等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视野和空间,提高其审美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目标[1]。
三、小学皮影艺术特色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
1.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在系列准备后实施,这是小学皮影艺术特色课程开发的重要体现。对此,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工作。首先,学校可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以及学生与家长对皮影艺术的认识,在获得支持后,学校可聘请专业皮影团的艺人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皮影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确保教师掌握雕刻技艺、演唱方法和乐器使用方法等,并将这些知识融入校本课程当中,进而传授给学生。学校可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特色课程的开发,其中包括专家、单位领导和家长等,整合学校及社会资源,形成多方共育的良好环境。针对调查情况、学生需求以及学校条件等,确定合适的课程科目,如皮影操纵、皮影演唱、皮影雕刻、皮影伴奏等,供学生自主选择。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其与美术教学资源的整合,突出课程体验性,体现课程特点和特色,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性学习空间。例如,在皮影演唱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编写相关的演唱教材,准备好皮影演唱所使用的光盘等,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欣赏《杜十娘》《鞭打芦花》等皮影戏剧目,使学生了解和感受皮影艺术魅力,分阶段引导学生演唱并录音[2]。在皮影操纵课程开发中,要重点考虑低年级学生特点。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会更喜欢皮影操纵课程,且这一课程类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可促进学生头脑配合,学生在操纵练习的过程中,还可自由演唱、配白,能促使其各器官灵活运用和相互配合,提高学生对皮影戏的感受力,保证校本课程的落实效果。其次,由校本课程委员会对皮影艺术教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构建可行性、合理性评价机制,由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抽查听课,了解课程开展情况,随时调整和完善校本课程内容。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较为明显,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发展特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就是其学习动力的根本,只有保证满足其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兴趣是主要动力,应当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等,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教学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对美术教学具备学习动力。对此,在皮影艺术特色课程开发中,教师可创设生动的情境,将美术课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打造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在美术课堂中,将欣赏皮影戏作为引入环节,凭借皮影戏鲜活多变、色彩鲜明的特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乘胜追击,进入皮影制作环节[3]。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视频展示皮影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根据学生情况,教师可展示从简到繁的皮影制作方法,使学生了解皮影画样、过画稿、剪刻、上色、涂蜡等制作过程和方法,使学生通过生动情境的创设,沉浸到皮影艺术学习中,对皮影艺术形成初步认识,并提高对皮影学习的兴趣,升华情感体验,进而积极主动探索相关内容,促进皮影艺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开发皮影艺术特色课程,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强调学生学法的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发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道具,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皮影,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分析皮影的色彩、造型等特征。在对皮影形成初步了解和认识后,教师可进一步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皮影戏,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基础掌握情况、能力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将学生分组,以保证各小组学生能力均衡。在分好小组后,提出相应的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教师可让学生以语文课本为脚本,设计改编剧本。在接到任务后,学生自己进行分工,教师主要担任引导者和辅助者的作用,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小组成员互相分工,确定彼此任务,明确谁设计形象、谁编排剧本等。而不同任务的学生,势必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比如,编排剧本的学生,需要自主了解皮影剧本常识、常用格式等。在教师讲解到相关内容时,学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以便更好地完成自身任务。由于设计形象、改编剧本任务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指导,观察学生学习成果,鼓励并点拨学生,做好课内外的衔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补充和完善,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4.强化合作互动实践。小学皮影艺术特色教学中,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在学生自主完成分工任务后,小组成员共同对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和完善。在剧本编制完成后,学生可根据剧本排练和演出。由于形象设计和剧本编排工作已经完成,学生对皮影戏也已形成初步认识,工作难度相对减轻,教师便可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完成相关任务。在合作排练过程中,学生需充当导演、演员的角色,学生分工完成配唱、操影、配器等工作任务,设计皮影人动作,共同配合,相互帮助完成皮影戏表演。在此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有的人负责控制灯光,有的人负责音乐,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能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从而完成整个表演过程[4]。在皮影戏表演展示期间,其他小组学生观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强化皮影戏学习成效,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深刻认识皮影戏艺术,对其产生深厚情感。
5.创建特色体验平台。开发皮影艺术特色课程体系,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是一重要途径,仅依靠美术教学开展皮影艺术,将皮影教学局限在美术学科内也是有所不足的。在学生对皮影艺术形成初步了解和认识,并对皮影艺术越来越感兴趣后,教师应突破学科界限,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实践空间。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社会中去实践和感受皮影艺术。对此,教师可为学生创建特色的体验平台,如组建校园皮影社,学生主动报名参加,担任演员职责,使其可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皮影艺术,接触皮影艺术和表演皮影艺术。对于课堂活动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可将其吸纳到表演社团当中,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升华学生皮影体验。在皮影社完成排练后,学校便可联合相关企业和社区,共同组织校园艺术大赛、小学生艺术节、校园剧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皮影戏表演向社会传递皮影艺术[5]。同时,还可联系当地媒体,对活动采访、报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其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以促进皮影艺术的特色教学活动开展。
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是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基本特点,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将教师的评价看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肯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快感。皮影艺术课程教学中,学生一开始对其产生兴趣,往往是由于皮影戏作为新鲜的事物能够吸引学生,使其产生直接兴趣,但这种吸引是短暂的,若不能持久,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会很快消失。因此,为了激发学生新的兴趣,让学生将对皮影戏的兴趣转化为长久坚持的动力,教师就需要在开发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可根据学生在皮影艺术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操作动作是否熟练、感情表达是否充沛、演唱台词是否熟练等,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教师所关注,自己的努力被教师所肯定,进而以积极正面的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完善。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多元评价体系,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师生评价,以多种评价模式相结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学生之间根据小组活动开展情况,对各成员评价,相互交流探讨,取长补短。通过多元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和长处,进而在后续的皮影艺术课程学习中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引入皮影教学,开发特色皮影艺术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陶冶学生情操,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为开发皮影艺术特色课程,学校和教师应当创设生动教学情境、鼓励自主探究学习、强化合作互动实践、创建特色体验平台、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发挥皮影艺术的育人作用,弘扬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文化认知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宋丹华.关于皮影戏走进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5):170-172.
[2]唐晨怡.小学美术扩展课程之皮影戏教学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1(31):40-41.
[3]吕成文.皮影戏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智力,2021(06):147-148.
[4]符会.小学美术教学中皮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22.
[5]赵芳.四川皮影艺术在学校美术课程中传承模式的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04):172-174.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