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文底蕴 彰显育人特色

作者: 杨国峰

靖远一中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弘文励教的传统,持续推进人文特色学校建设。学校围绕“德润人心,文化校园,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努力”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发展,努力建设人文特色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多年来,学校被评为“甘肃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甘肃省智慧教育标杆校”“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甘肃省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学校”等。

以办学理念厚植人文底蕴彰显办学特色

多年来,靖远一中以“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人文显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特色,以“崇文尚德,励教笃行”的校训,“严、勤、实、活”的校风为指引,促使广大师生不断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学有所长,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建设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人文教育特色高中,从而更高质量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靖远一中地处黄河上游,背靠乌兰山,可发掘整合的人文资源丰富,学校通过整合地域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有效提升了师生的人文实践活动水平,推进学校人文特色教育发展。

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到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吴家川西征公园缅怀先烈,这项活动已经持续开展了多年。与此同时,学校以黄河流域地区的红色资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努力打造体现学校人文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品牌。

“靖远县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学校多年来坚持利用本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赓续红色基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学校校长郭玉杰说。如今,红色文化教育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名片,真正实现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厚植人文底蕴 彰显育人特色0

不仅如此,靖远一中重视开展多样化的人文主题活动,积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实现“五育”并举、活动育人,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校园精品文化品牌。在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之时,学校师生共同诵读经典,砥砺前行。师生们通过诵读经典,接受文化洗礼,厚植爱国情怀,展现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样的活动也营造出学校崇文重教的浓厚氛围,促使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教书育人。在学校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师生以“青春筑梦新时代,激情奋进向未来”为活动主题,展示才艺,展现团结协作、奋发向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推动校园文化艺术教育发展。在“五月文化月”“读书月”“新年晚会”等重要节点,学校积极搭建人文特色教育发展成果展示的舞台,荟萃人文经典作品,引导师生品鉴文化经典精粹,涵养文化底蕴,传承文化品牌,使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剪纸社团、书法社团等精彩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正如高二学生金文悦所说:“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有效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养,促使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打造人文特色教育学校是靖远一中的不懈追求,而人文特色教育也促使师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学校秉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人文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人文关怀、引领师生成长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各环节。长期以来,学校先后培养了10多位正高级教师,数十位教师成为省内教育教学骨干和专家。学校现有甘肃省特级教师2人、甘肃省高层次人才3人、甘肃省骨干教师7人、白银市名师3人、白银市首席专家1人,成立陇原名师工作室1个。近年来,有数百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双一流”大学,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奋进新时代探索人文特色校新路径

围绕特色建设项目和学校发展定位,靖远一中积极创设特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靖远一中文化大道,在文化大道中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和靖远本土人文历史内容。该文化大道有醒目的浮雕设计,浮雕内容呈现了中华人文始祖炎黄二帝至现当代政治、历史、科技等领域的重要人物,还呈现了靖远一中的发展历程,同时,浮雕艺术的注入,也增加了艺术美感。

走进教学楼楼道,可以看到育人内容丰富的楼道文化;走进文化长廊,可以看到知名校友风采、教研文化;在新建的师生思想教育基地(靖远一中校史馆),可以看到靖远一中办学发展历史,这里也是广大师生进行文化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新征程千帆竞过,有了你才有新时代山河壮阔……”在一年一度的靖远一中“红色足迹,筑梦远航”远足励志行活动中,教师们一路护航,学生们精神抖擞,红旗高举迎风展,红歌激荡乡间路,这样的活动既是一次励志教育,又是一次难忘的红色文化教育,既激发了学生们立志成才的热情,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举办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给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如今,绿树成荫、花开四季的靖远一中已成为乌兰山下的花园式学校,校园景色如画,书声琅琅,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特色鲜明。走进靖远一中校园内,整洁素雅的广场、大理石花园墙、彩色喷泉、雕塑、长廊、绿树等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色融合,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教师崔自强说:“每天早晨,漫步在校园里,嗅着花香,听着学生们的读书声,很有幸福感,学校的育人环境越来越好,人文气息越来越浓厚了。”

人文特色教育发展离不开人文特色新型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靖远一中坚持弘文励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优良传统,加快学校人文特色新型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重视党建引领,教研兴校,质量强校,人文名校,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守正创新,与名校联手、与专家对话、与名家同行,培养具有大格局、大智慧的陇上名师。通过实施年轻教师“青芒计划”、中青年教师“磐石工程”等,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倾力打造基于学校人文特色发展的新型人文教师团队。青年教师张文燕说:“学校特别重视教师梯队建设,形成了名师引领、骨干示范、工程牵引的青年教师成长机制,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得到精心培养,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校人文课程体系建设也是丰富人文教育内容、传承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抓手。对此,靖远一中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精心做好顶层设计,遵循特色性、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原则,从设定课程目标、设置通识专业课程、强化师资配备和培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制定学校人文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打造校本人文特色课程,先后开发出生涯规划课程、靖远红色历史教育课程、靖远方言课程、靖远人文历史课程、靖远一中学生健美操训练课程、靖远一中陶艺及雕塑课程、靖远一中学生剪纸艺术课程、靖远一中校史课程等系列校本课程。同时,靖远一中积极搜集整理建校以来的学校人文发展文化资源及成果,汇编成人文教育典型案例和论文集,为学校人文特色建设提供研究和实践支撑。

瞄准新目标提升人文特色校建设水平

经过近几年的人文特色品牌建设,靖远一中的人文特色学校建设步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人文教育的底蕴更加丰厚,品牌效应逐渐呈现。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靖远一中的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校需要不断丰富相关人文教育内涵,彰显学校人文特色。

作为一所县域高中学校,学校还面临着教师队伍新旧更替的难题。尤其学校近几年面临着老教师大量退休、年轻教师队伍有待补充的情况。学校通过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充分利用教育数字化转型契机,精准把握教师供需信息,提升教师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方面,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师职业理想与行动自觉,使教师乐教、爱教、能教、会教、善教。同时,学校持续完善人文特色课程体系,进一步与时俱进开发一批特色更鲜明、内容更丰富和科学的校本课程,形成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立得住”的相关品牌课程。

为了使学校人文特色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靖远一中除了有效整合现有人文教育资源,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配合和支持,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进一步开拓视野,办好人文特色学校,积极走出去博采众长,不断擦亮学校人文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人文特色学校建设质量。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靖远一中逐渐探索出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特色教育之路,人文特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在今后的学校建设发展中,靖远一中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研究,推动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深度融合。同时,学校将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优秀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使人文特色教育更上新台阶。”郭玉杰说。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