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作者: 陈斌

【摘要】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这主要是因为培养初中生的体育素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文章围绕立德树人与体育素养的内涵与特点及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意义展开阐述,进一步探究初中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实施路径,即引导学生主动遵守课堂常规,形式良好的体育素养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在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育道德素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素养;价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6—0114—03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期,此阶段的学生容易受情绪和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而在体育运动中做出违规或伤害自己及他人等行为,从而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鉴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研究关于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此有效端正学生对体育的态度,促进学生养成遵守体育素养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素养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立德树人教育与体育素养概述

1.立德树人教育概述。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先“立德”,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培养,接着再“树人”,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素养及科学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立德树人在新时代背景下又被赋予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全面理解理论知识,还要在知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理想信念、法治信念及道德情操等内容。立德树人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教育工程,学校、家庭及社会都应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模式下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体育素养概述。体育素养泛指在体育活动中应遵循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具体表现在遵守规则、公平正义、诚信自律等方面。其中,遵守规则是践行体育素养的基本要求,个体在参加集体性的体育赛事时,必须要以遵守规则为参赛基本要求,这样才能保障体育的公平与正义,人人信服;公平正义是体育素养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出发点,个体应依据体育素养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序且文明地参加体育赛事活动,并且要在比赛过程中保持公平和正义;诚信自律是体育素养有效弘扬的行为准则,自律大于他律,自律会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和满足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和价值观。总体而言,体育素养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让所有人都接受体育素养理念,这样才能推动体育事业稳健且健康发展。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及意义

1.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是因为初中生的体育活动大多为团体活动,需要学生团体合作。此时团队内的学生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而主动合作,相互尊重和配合,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而不是以个人为中心。体育素养中的诚信自律会指导学生约束个人行为,主动配合,以求合作力量最大化,最终取得成功。

2.有利于增强竞争意识。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意义还体现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方面。这是因为体育素养中的遵守规则使学生明白若想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成功,遵守规则是基本要求,其次才是能力的比拼。此时,学生会因体育素养的形成而将注意力放在个人体育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上,进而形成竞争意识,在竞争中学会尊重规则,认真看待每一个对手,形成公正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1]。

3.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意义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体现最为突出,这是因为体育素养要求初中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体育活动兴趣和需要,知晓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而不能故意伤害他人,不做危险动作以防害己害人,在体育比赛中不弄虚作假,不违反规则要求,服从裁判,同时也在体育比赛中做文明的观众等等。体育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指导学生学习体育规则,主动遵守课堂常规,端正体育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的意识和习惯,让身心健康发展[2]。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初中生体育素养的路径

1.引导学生主动遵守课堂常规,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氛围。立德树人视域下,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首先应引导学生主动遵守课堂常规,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以氛围影响学生行为举止与道德心态。与此同时,因为课堂常规教学相较于其他体育活动开展的频次要高很多,很容易端正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遵守体育素养的意识和习惯[3]。例如,在每次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集合、整队,这样的教学常规要求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守时意识和规则意识。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如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课堂上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课中注意爱护体育器材按照要求使用体育器材进行体育锻炼,课后有序收集整理体育器材并回收管理。与此同时,在教学中组织对抗比赛时,教师应向学生清晰说明比赛规则及要求,比赛前对抗小组应握手致意,向裁判致敬;比赛中严格遵守规则,不做出违规行为,不做伤害他人的行为;观看比赛的学生也需要遵守规则,有序观看比赛;比赛结束后,所有学生应主动收拾比赛场地,清理垃圾等等。以上要求皆是课堂教学的常规要求,当教师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都做强调和要求时,学生的体育素养意识就会逐步形成并增强。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立德树人视域下,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首先应知晓体育素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然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培养策略。遵守规则是体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体育道德的基本要求,而遵守体育素养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主动学习并掌握体育规则。鉴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规则,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例如,教师在班级中开展篮球竞赛,以此锻炼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此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向学生讲解篮球运动中都有哪些比赛规则。如,在篮球比赛中不能带球撞人,不能用拉人、打手、阻挡等方式防守,不能用推人、撞人等方式进攻,更不能使用不当的语言和行为等等[4]。篮球比赛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提前讲解比赛规则及违规行为,这样会让学生对篮球赛有一个基本的规则认知,以便于使学生明白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事上教人,一教就会”,学生会因此而主动学习并掌握体育规则,从“他律”进入到“自律”状态,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

3.在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育道德素养。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生体育素养培养路径应不断拓宽,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素养有更深刻和直观的认知和体验,进而持续增强体育道德素养。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品格,对此,教师便可以借助这些优秀文化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方式使学生知晓从古至今,体育道德都是人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进而主动接受体育素养教育,养成遵守体育道德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各种球类的体育运动教学中,教师应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我国传统美德中“武德”与当前的“体育道德”有着深刻联系,教师便可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述“武德”文化,如古人常“以武会友”“点到为止”;古人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反对好勇斗狠”。接着,教师可结合足球和篮球体育运动教学作体育道德教育:足球是一种强调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的体育运动项目,篮球虽然也主张集体配合,但更关注个人技能和素养,无论是古人的以武会友,还是当今社会的比赛竞争,其核心都是技能的比拼,所以遵守规则、公平公正、诚信自律等体育道德是每一名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受人尊重和敬佩[5]。总体而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道德素养,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学生践行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健康且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生体育素养培养的价值意义突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对此,教师应在初中体育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体育素养的渗透,有效端正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使学生养成遵守体育素养的意识和习惯,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立平.新中考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4(04):108.

[2]徐刚强.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9):112-113.

[3]罗京宁.初中体育教学中生态文明思想的渗透[J].环境工程,2023(03):296-297.

[4]陶恩海,程传银,牟向前.初中体育教科书中榜样人物的设置特征、教育价值及提升建议[J].体育学刊,2022(05):102-107.

[5]陈祁罕.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7(06):133-136.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