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围棋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 王岁林

【摘要】开设一门新的幼儿课程,需要充足的师资力量、科学的课程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以及家园共育等多个关键因素。近三年来,秦安县第二幼儿园围棋教学从区域教学到全园普及、再到家园共育形成了有序开展的良好格局。文章通过对近三年幼儿园开展围棋教育实践的梳理,从幼儿围棋教学的关键因素、持续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和教学成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从观看动画视频、运用围棋宝典、开展幼儿对弈、举办围棋大赛、开展家园共育、参加国学展演等方面复盘幼儿围棋教学全过程,试图为幼儿围棋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幼儿园;围棋教学;关键因素;教学成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6—0117—04

近年来,基层幼儿园从办园条件、教师队伍建设、保育教育等各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但仍面临活动载体不够丰富、幼儿整体文化素养提升难、办园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全方位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笔者所在的秦安县第二幼儿园开设了围棋特色课程,即将围棋活动渗透到幼儿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围棋知识、传承围棋文化。通过近三年对幼儿围棋教学的观察,发现幼儿园开展围棋教学既可以丰富幼儿课程设置,更能很好地培养和激发幼儿兴趣,提升幼儿创意和思考能力,塑造他们坚韧的毅力和沉稳的个性。由此总结出,幼儿围棋教学是一门值得尝试、推广、可以长期开设的课程,可为后期继续提升围棋教学质量、开设更多传统文化类课程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探索。

一、幼儿围棋教学的关键因素

(一)全员前期培训,形成幼儿围棋教学师资力量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教授围棋课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还需要耐心和仔细观察的能力,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为解决专任教师在围棋教育知识储备方面不足的问题,我们邀请专业围棋教师对全园教师进行集中系统培训。经过培训,各位教师均掌握了围棋基础知识和常用技巧,为开展围棋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在围棋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将遇到的问题整理统计,发表见解并分享教学经验,大家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共同成长。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次邀请围棋专业教师来园培训、现场答疑解惑。

(二)合理设置课程,循序渐进开展围棋教学

1.课时安排。刚开始从大中班开始,每周开展一次围棋课程。目前,小班也开设围棋课程,小班和中班每学期8节课,大班每学期10节课。整个幼儿园阶段,共开设44节围棋课。

2.课程内容。小班主要以营造围棋氛围、培养兴趣为主,从第二学期开始围棋教学,开设了《围棋的起源》《围棋的手势和对局礼仪》《棋盘棋子基本规则》《气》等课程。中班主要学习围棋对弈中的方法、技巧,第一学期开设了《虎口与禁入》《扑与倒扑》《吃子方法》等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了《打劫》《打二还一》《链接与分断》《双打吃》《关门吃》《抱吃》《枷吃》《征吃》等课程。大班主要是通过实战使用棋对弈中的方法、技巧,第一学学期开设了《扑与倒扑》《接不归》《吃子的方向》《逃子》《真眼与假眼》《活棋与死棋》《做眼与破眼》等课程,第二学期开设了《死活基本》《双活》《做眼技巧》《破眼技巧》《长气的方法》《紧气的方法》《连接》《分断》等课程。

3.学习方式。小班主要以观看视频和使用“围棋宝典”App为主,适当引入对弈,培养幼儿对围棋的兴趣,帮助幼儿掌握基本方法;中班和大班交叉采用“围棋宝典”和幼儿对弈,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反复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从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上看,幼儿围棋教学体现了从易到难、从基础训练到技能提升、从理论知识到实战对弈的循序渐进原则。

(三)丰富教学载体,多措并举开展围棋教学

1.观看动画视频。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围棋教学初期,旨在培养幼儿对围棋的兴趣。主要内容是教幼儿学习围棋的起源、围棋儿歌,认识棋子、棋盘,学习规则礼仪、数气等围棋基础知识。比如,在教授“中间一子四口气,边上一子三口气,角上一子两口气,堵住鼻子没有气”等围棋儿歌的过程中,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授课方式是动画、视频和实际操作。

2.运用围棋宝典。围棋宝典是一款免费的公益App,中大班围棋教学较多运用围棋宝典,幼儿可以随时随地打谱、做题、学习、对弈、探讨,主要学习内容为围棋对弈的实战技巧,即“虎口与禁入”“扑与倒扑”“接不归”“逃子”“真眼与假眼”等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观察闯关,提升实战水平。比如,“黑先吃子”,每做对一道题围棋宝典都会鼓励幼儿说“太厉害了”“你比喜羊羊还厉害”“你真棒,喜羊羊都没有你厉害”等这种鼓励性的语言。如果失败了会说“不要气馁,再接再厉”,当幼儿对闯关游戏慢慢产生兴趣后,对围棋的兴趣也会逐渐增加。

3.开展幼儿对弈。对弈是围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贯穿围棋教学始终的教学手段。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适时开展幼儿对弈的学习和练习。幼儿刚开始接触围棋时,充满好奇与期待,开始下棋时相互鞠躬说“请多指教”,下棋时做到“落子无悔”,观棋时做到“观棋不语”。通过与同伴或老师对弈,幼儿可以应用学到的技巧,体验竞争和胜利的乐趣,学会运用之前学到的围棋知识和技巧应付对手的攻击,也能在棋盘上找到一些进攻的机会,明白在比赛中输棋是很常见的事情,并能够坦然接受这样的结果。同时,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解残局、完成特定目标等任务,让幼儿在挑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功后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

4.举办围棋大赛。自围棋课程开设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三届“园长”杯围棋大赛,组织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对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围棋教学水平,普及围棋学习的受众面,达到了以赛激趣、以赛促研、以赛促学的目的。在第二届围棋大赛中设立了亲子围棋比赛,通过亲子围棋比赛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增加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默契度;还提高了家长的围棋水平,真正达到了家园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目的。

5.开展家园共育。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幼儿园鼓励家长学习围棋,与孩子对弈指导、一起成长。同时,鼓励家庭参加幼儿园开展的围棋基础知识讲座、观摩围棋教学等活动,并通过宣传栏介绍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围棋,支持配合幼儿园围棋教学。

6.参与国学展演。可将围棋教学渗透到其他领域,以围棋为载体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还可把围棋对弈纳入各类传统文化展演范围,编排幼儿围棋对弈节目,多次组织开展幼儿园庆“六一”活动、社团汇报演出、经典诵读。还可积极带领幼儿参与秦安桃花会、女娲文化旅游节、春节联欢晚会等县内大型文艺活动,促进围棋教育回归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生活。

二、幼儿围棋教学成效分析

从最近一次的数据分析比对看,目前在秦安县第二幼儿园全园625名幼儿中,喜欢围棋的408人,不喜欢的217人,喜欢的占65.28%。全园幼儿对围棋的喜欢程度占比高,说明经过不懈努力,幼儿园围棋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主要有以下成效:

(一)激发学习兴趣,起到“以闲其情”的作用

通过围棋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围棋的兴趣,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许多家长反映,自学习围棋之后,孩子减少了对各类电子产品的依赖,其作用与“为制弈棋,以闲其情”同出一辙。在幼儿园开展围棋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真正回归了围棋“以闲其情”的最初功用,也是现代幼儿教育对传统蒙学的有效传承,具有科学性、传统性。

(二)锻炼思维能力,起到“潜能开发”的作用

下围棋时,每走动一子,都要看到落点,还要观察周围几步棋是否会被对方“吃”掉。棋盘上始终充满着紧张激烈的战斗,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或分散注意力,否则难以取胜。围棋教学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专注力、记忆力、控制力、想象力,帮助幼儿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对幼儿整体素养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涵养道德品质,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围棋课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流、互动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围棋课,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即讲棋道、守规则、讲礼节、胜不骄、败不馁。围棋讲究棋理,正如为人处事也要依理而行。在围棋对弈中,幼儿学会了尊重对手,遵守规则。围棋是竞争激烈的游戏,教人懂得争胜之道;围棋又具有和谐之美,教人懂得和平共处。棋盘是“人生的实验室”,使人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从而教会他们把人生的棋局走得更好更远。

(四)密切亲子关系,起到“家园共育”的作用

通过在家里陪孩子一起下围棋,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围棋大赛和亲子对弈,绝大多数家长的观念得到了转变,知道了学习围棋的好处,开始重视起围棋教育。部分家长专门给孩子报了围棋辅导班,并用文字记录陪孩子下围棋的感受,在家园共育等活动中分享心得体会50余篇,既积累了经验,又分享了喜悦。

(五)丰富教学实践,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近三年来,幼儿园教师开展围棋教学过程,先后探索出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竞赛(对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完成适合小中大年龄班的围棋教学活动设计集1册,小班《“棋”乐融融》、中班《方圆弈智》、大班《智在飞扬》等幼儿围棋教学园本课程,围棋教案100余篇;形成适合幼儿围棋比赛(预赛、决赛)的规则和方案3个,适合幼儿园教师围棋比赛规则、方案3个,适合幼儿园亲子围棋比赛的规则、方案2个,围棋活动剪影集3册;完成《以围棋教育为载体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研究报告》等论文3篇、教学文章30余篇、精品课程30节。

三、持续提升幼儿园围棋教学水平的途径

(一)教学环境游戏化

幼儿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对于周围环境较为敏感。无论是在幼儿园的区域性活动、日常课程中,还是在家庭环境下的游戏时光,游戏的深入渗透都能极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我们在开展围棋教学课程中,充分利用教室墙面、地面进行环境创设,如在班级里设立了棋类区角,在走廊设置围棋专题,利用围棋元素、历史故事等营造围棋教育氛围,最大限度地创设游戏化的教学环境,为更好开展围棋教育活动提供环境支持。

(二)教学内容趣味化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专用术语、口诀以及智慧语录,并且拥有各种图解名称。为了让幼儿更容易了解围棋知识,幼儿园教师需采用直观的语言,对围棋开展的规则、专业知识进行趣味化转换,以免幼儿对枯燥、抽象、深奥的围棋知识望而生畏。同时,为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幼儿园超越传统棋盘游戏形象,还设计出色彩斑斓、形状多样的棋子,以点燃幼儿对围棋的热情。

(三)围棋知识故事化

幼儿园组织教师用趣味性的语言,编排童话类、情境类为主的围棋小故事,将复杂的围棋规则、方法、技巧寓于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中,通过讲解、幼儿复述等环节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先后形成和教学内容相一致且富有童趣的围棋故事,如小班2个,分别为《喜羊羊和灰太狼》《围棋起源的故事》;中班11个,分别为《虎口与禁入》《打劫》《扑与倒扑》《扣二还一》《吃子的方向》《链接与分断》《双打吃》《关门吃》《不好吃》《枷吃》《征吃》;大班14个,分别为《接不归》《真眼与假眼》《活棋与死棋》《假眼与破眼》《死活基本》《双活》《做眼技巧》《破眼技巧》《长气的方法》《紧气的方法》《连接》《分断》。

(四)教育过程互动化

针对中大班幼儿的心理与生理成长特点,制订适宜的学习目标架构、多样化的活动课程内容,或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手法进行个别指导,让幼儿在围棋活动中感受到乐趣、获得相应的成就感。随着幼儿对围棋的学识逐渐加深,可主要通过小组对弈、班级对弈等方式鼓励其参与游戏,提升幼儿对围棋的兴趣。例如,可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对局,帮助他们学习基本方法和常用定式,并引入围棋策略,传授围棋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围棋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瑰宝,不仅蕴含着古人对天文地理、数学心算、政治军事的理解,还蕴藏着丰富的处世哲理和修身养性思想。幼儿园开展围棋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园的一次有益探索,需要不断尝试与革新。后续还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开发内容和课程,挖掘和更新传统围棋游戏,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围棋教学、围棋游戏中浸润、传承、弘扬,从而促进幼儿整体的心智和身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宏钰,霍力岩,谷虹.幼儿园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方式——基于政策文本的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33-40.

[2]韦克甲,吴雪梅.围棋教育——中小学生情商素质教育的法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1):57-59.

[3]朱亚文.创意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J].亚太教育,2024:180-182.

[4]拉毛才让.基于核心素养幼儿园活动的目标设计[J].知识文库,2024(24):156-159.

(本文系2023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以围棋教育为载体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传承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3]GHB0996)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