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项管理”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
作者: 高文妍【摘要】作业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在“五项管理”理念深入推进和实施视域下,教师应综合考量学生的管理需求,创新与优化数学作业形式,合理调节数学作业数量,减轻学生数学作业压力,提升作业完成质量,确保作业的价值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文章从“五项管理”的基本理念出发,从转变作业设计观念,调整作业设计思路;创新数学作业类型,提升作业质量;做好作业评测,改善作业评测体系等方面就“五项管理”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五项管理”;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16—0125—04
“五项管理”视域下的学校教育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而且需要从睡眠、手机、作业、课外读物、健康等几个层面,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管理。在这一背景下,数学教师设计作业时,需要综合考量和分析数学课程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管控作业的难度和复杂性,设计具有全面性、针对性与趣味性特点的数学作业,以提升数学作业质量,确保数学作业的价值与作用可以最大程度发挥。
一、转变作业设计观念,调整作业设计思路
在“五项管理”视域下,作业设计过程需要重点关注实效性和有效性,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科学合理选取作业内容,转变作业设计理念、作业设计思路等,优化作业难度、数量等,确保作业质量可以不断提升[1]。首先,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业设计与数学备课有机整合。例如,在备课过程中,综合考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数学内容和知识,预估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并且针对学生日常学习反馈进行分析研究,提前展开数学作业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设计工作。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总结与分析学生课堂表现以及课堂实际反映,并在数学课堂作业布置与设计过程中,重新调整和设计数学作业内容,确保数学作业与学生需求相符合。最后,在数学教研工作中,教师可以将数学作业设计效果研究分析、作业设计举措当作教学研究核心、重点内容,积极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讨论,分析研究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数学作业,确保数学作业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需求符合。
二、创新数学作业类型,提升作业质量
在“五项管理”背景下,为保证数学作业整体质量,确保数学作业功能作用可以有效发挥,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等层面出发,规划设计适宜恰当、类型各不相同的数学作业,包括层次性作业、口述作业、小组合作类作业、融合性作业,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水平。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形式、数学认知结构以及数学学科学习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区别,知识接受与获取程度各不相同,即使同类型的数学作业,学生完成质量和效率也参差不齐[2]。在“五项管理”视域下,为避免数学作业存在无效或者低效等问题,让学生数学作业负担以及压力能够逐步减轻,教师需要深入分析研究学生闪光点、思维薄弱点以及学习潜力等,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梯度性的数学作业,借此实现数学作业“增效控量”的目的。
例如,“多位数乘一位数”基础知识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就可按照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将数学作业划分为基础类作业、应用类作业、思维类作业等三种类型不同的作业。一是基础类作业:“兔子妈妈准备考小兔子口算数学题,小兔子在50×6时,需要将50当作()个10,再计算()时,就可以得出结果();小狐狸和小兔子互相帮助计算45×8,其中小狐狸主要使用估算的计算手段,将45当作(),计算结果为();小狐狸选择使用笔算的手段,计算结果为()。”要求学生在括号内填写答案。基础类数学题主要面向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旨在激活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作业完成信心,打牢学生基础知识。二是应用类作业:“二年级四班与五班小学生准备前往文化馆,两个班级数量一共有93人,准备了三辆车,其中前两辆车坐的人数有56人,请问第三辆车必须坐多少学生,才可一次性将学生全部拉走?”这一道数学题与学生生活实际贴合,具有实践应用性特点,主要面向知识实践应用能力欠缺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思想进一步发展。三是思维类作业:“使用简单、常见的数学计算方法,计算122+121+124+125+123=,计算1×99,2×99, 3×99,4×99,5×99,6×99,7×99,8×99,9×99等,找出计算规律。”这一类作业具有精细化、创新化等特点,主要面向学习能力优异并且基础知识牢固的学生,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计算方法,分析研究数学计算规律,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归纳总结思维能力。在层次化作业设计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及时收集整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学生数学作业完成质量和成效,借此总结与评估数学作业数量、质量调节与管控规律,让作业的价值可以全面发挥[3]。
(二)设计口述类作业,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口述类作业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与布置具有导向性、指向性并且使用口头语言形式表达的任务和作业,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语言能力进一步提升等具有一定的引领与促进作用。因此,在“五项管理”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规划设计口述类数学作业,指导学生自主梳理问题的解答思路、作业完成计划和方案,针对数学作业进行思考和判断,借此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倍的认识”这一基础知识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口述类数学作业:“6岁的小红体重为25千克,爸爸比小红重50千克,妈妈比爸爸轻25千克,爷爷的体重是小红的2倍,依据上述条件和信息,说一说、讲一讲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只需清楚掌握“小、大”的关联性,就可正确理解题目信息。同时,教师还可在这一基础上,设计变式题:“爸爸的体重是爷爷的多少倍?妈妈的体重是小红的多少倍?爸爸的体重是妈妈的多少倍?”这一类题目只需要学生寻找数学关系,明确掌握数学语言,通过口述的模式就可顺利、高效完成数学作业,借此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意识和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4]。
(三)设计小组合作类作业,提升作业质量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和延伸,在“五项管理”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依据数学课程要求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让数学作业质量能够进一步提升,而且需要培养和训练学生作业自主解答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全面完成数学作业[5]。小组合作类数学作业是提升学生作业自主解答能力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设置小组合作作业,可以让学生交流互动,自主高效完成数学作业。
1.设计合作调查类数学作业。“五项管理”理念强调与提倡适当减轻学生数学作业压力、作业负担,让学生天性能够回归。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调查类数学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能够走进社会,借助社会调查研究的模式,寻找与收集数据信息,做好数据分析研究,求得结果,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感知体会数学知识具备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合理设计小组合作调查类数学作业,指导学生针对生鲜超市内部水果价格进行调查研究,并自主计算与测量水果每周价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采取交流合作的模式,针对数据进行统计,制作和设计条形统计图,接着深入分析一周内水果价格走势,最后解答问题:“一周以内水果平均价格是多少?哪两天水果平均价格差别比较大?”通过小组合作类作业,学生数据调查分析能力、小组交流互动能力可以全面提升,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设计合作实践类数学作业。借助小组合作实践类数学作业,鼓励与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从中进一步体会与感知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测量”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为:让学生加深对基本长度单位的掌握和理解,明确了解与掌握长度单位实际换算关系,并且可以巧妙灵活使用长度单位,自主展开测量与计算。教师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设计实践类数学作业:“学校准备为校园内的长方形花坛围一圈栅栏,需要针对花坛长、宽、周长等进行测量,明确掌握花坛的实际周长,判断需要准备的栅栏长度,请你估算一下长方形花坛宽度、长度分别是多少?想一想需要使用什么测量工具,针对花坛周长测量与计算?测量一下学校长方形花坛的长、宽数据;说一说、讲一讲在测量与计算过程中自己的实际收获,思考分析如何测量才可保证数据精准度与真实度。”通过布置与设计小组合作实践类作业,鼓励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探究,经历“估算、联想、测量、记录与反思”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知与了解长度单位,而且可以提升数学作业趣味性以及多样性特点,保证数学作业设计效果。
(四)设计融合类作业,拓展作业设计范围
在“五项管理”视域下,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进一步发展,消除和缓解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抵触心理和排斥情绪,教师需要站在宏观、顶层视角,分析研究数学与语文、美术等学科之间的关系,设计具有融合性特点的数学作业,逐步拓展作业范围,丰富和优化作业内容,减轻学生的数学作业压力。
1.有机结合数学作业和语文知识,为作业赋予一定人文性、趣味性等特点,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感知数学知识魅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发展。例如,“百分数”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综合考量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结构,设计百分数相关作业:“‘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请问诗歌当中‘一’出现的频率是多少?”通过将数学作业与古诗词有机整合,可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数学素养的协调发展。
2.有机结合数学作业和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将数学作业与美术知识深度、有效整合,在数学作业中融入一定的美术元素,包括绘画元素和手工元素,可以为作业赋予一定的感性美,让学生数学作业完成兴趣逐步提升,确保学生可以进一步感知体会数学作业具备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例如,“圆柱与圆锥”数学知识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融入美术绘画技能和知识,设计数学作业:“利用所学的圆柱和圆锥知识技能,自主创作与设计一个火箭,将其画出来,并使用硬纸板动手制作一个火箭,自主计算火箭的体积与占地面积。”通过有机整合数学作业和美术元素,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产生良好的艺术感悟与感官体验。
三、做好作业评测,改善作业评测体系
在“五项管理”背景下,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优化数学作业呈现形式,而且需要优化数学作业评测体系,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和特点选择使用针对性的评测标准,明确掌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质量,及时有效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获取一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全身心、全方位投入数学作业完成活动中。
例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及时有效检查学生数学作业,点评学生作业成果,对于优等生从“作业完成水平和质量、作业完成时间”等层面组织展开评测;对于学困生作业评测标准为“认真高效完成作业、及时有效上交作业”等,在点评过程中,需要采取激励性和肯定性语言表扬、指导学生,保证作业评测成效和质量。
综上所述,数学作业是“五项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数学作业具备的价值可以全面发挥,进一步提升数学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水平,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优化数学作业形式,科学合理开展数学作业评测活动,保证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周扬萍.双减背景下,基于五项管理中作业管理要求下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应用研究[J].互动软件,2022(10): 819-820.
[2]杨智.落实“双减”,有效作业——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运用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3(29): 46-48.
[3]齐铁清.“双减”政策下小学作业内容设计解析——以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为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3(02):01-03.
[4]吴爱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校本作业设计探究——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单元为例[J].教师博览,2023(21):73-75.
[5]陈英.“双减”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为例[J].情感读本,2023(20):127-129.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