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挖掘校园周边优质教育资源

系统挖掘校园周边优质教育资源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如何树立大课程观念,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功能,为学生认识、理解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资源支撑,是学校课程资源系统化建设必然面对的问题。首先,学校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借力社会有效支持,与学校周边的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以及相关单位等建立联系,提取相关课程元素,具象化为相关主题的校本课程,增强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其次,校长要按照学校办学定位,围绕学生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学校课程与课程资源挖掘价值的洞察、理解和规划能力,以及对课程建设的影响力,将课程资源挖掘与学校未来发展愿景结合起来,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优化整合资源,加强课程系统化建设。最后,课程资源挖掘过程是学校课程重构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仅需要考量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对课程资源的选择、课程体系的逻辑、师资力量的准备以及学生的发展等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同时,还要对课程目标、内容选择、实施方法、课时安排、师资水平、实施条件、资源状况、效果评价等问题进行系统考量。(李泽林)

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

系统挖掘校园周边优质教育资源0

寒假期间,有人借机违规举办竞赛活动。对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严肃查处,相关机构也发布没有参与举办违规竞赛的声明。

教育部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的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有关公司和个人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散布“考试获奖,助力升学”谣言、贩卖焦虑、非法敛财,属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加重学生负担、损害孩子身心健康,而且涉嫌诈骗。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抵制违法违规“黑竞赛”。(石向阳)

树牢法律意识理性适度实施教育惩戒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运用,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信息技术、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据报道,因为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要求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投屏聊天记录。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背后折射出的是教师信息媒介素养缺失的表现,无意间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一种网络侵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明确指出,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不得出现侵害学生权利的行为。教师这样做,侵害了学生的隐私权,显然已经跨越了教育惩戒理应坚持的理性适度原则。表面上看,是教师管理方式、教育惩戒尺度失当,其背后实质是缺少对学生的尊重,缺乏法律意识。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合理使用自己的教育惩戒权,保护和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教师也更需要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地教育部门在处理教师时,应听取教师本人的申诉意见,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部门对教师的管理,都应该需要一点温度和理性。教育需要温度,更需要相互尊重。(罗树庚)

编辑:徐春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