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手绘线条图像课的教学方法

作者: 郑小英

【摘要】时代发展要求每个公民具备图像传达与交流的能力,手绘线条图像因此成为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使用的工具。本文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手绘线条图像在社会生活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出发,探讨了初中学生年龄特征与手绘线条图像教学的关涉和互动,结合教学经验指出了解决学生畏难情绪这个重点任务,并提出了线条训练、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示范及评价、观察习惯培养、趣味教学方法、特色作业设计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手绘线条图像;教学策略;畏难情绪;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1—0050—04

手绘线条图像是用手绘线条的方式描绘物像,在绘画领域有“白话文”之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常锐伦先生指出:“美术学科要给学生奠定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继续学习和发展之基础的美术能力。”[1]手绘线条图像成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经常使用的交流工具,它被用来叙事、说明、交流、记录、抒情等,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之一。著名导演张艺谋在拍摄电影时就经常用手绘线条图像制作分镜头,如电影《英雄》的分镜头,整个一系列图像工整到一丝不苟。1997年姜文导演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分镜稿,同样是手绘线条图像,因其纪念意义最后被收录在《一部电影的诞生》一书中[2]。

手绘线条图像教学是初中美术课造型的基础,是学生基本造型训练的一种方式。初中手绘线条图像课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能通过线条进行交流,传达信息,用美术知识来服务自己的学习生活。初中美术手绘线条图像课的内容包括会说话的图画、物像的立体表达、物像的空间表达、物像的多视角表达,内容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手绘线条图像涉猎范围广泛且充满趣味性,非常适合其学习。但因其知识储备、年龄特征等原因,容易出现缺乏耐心而坚持不下去的现象,所以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教学环境要轻松愉快。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方法,完成手绘线条图像课教学目标呢?

一、解决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是根本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传统教学注重美术技能教授,很少关注学生心理活动,而想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习自信心才是首要任务。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易退缩或逃避,失去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使学习变得被动,而找到学生退缩的原因,引导他们解决困难,帮助其重拾自信心才是教师的主要责任。

1.解决线条练习问题。线条是手绘线条图像表现的基本语言,是其灵魂所在。优秀手绘图像的线条都是有生命力的。加强线条练习,让学生能随意画出自己想要的线条,可以在第一时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初中学生容易缺乏耐心,那么如何让枯燥的线条练习变得有趣就显得很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从线条练习的内容及形式入手,刚开始让学生画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用不同的直线把这些图形填满;然后让学生画大一些的几何图形,把这些几何图形自由分割成几块面之后在框内进行横线、竖线、斜线的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线条的组合、虚实及粗细变化;到后面在整张白纸上作类似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如可用直线组合成曲线形,反过来再用不同的曲线组合成直线,增强平面构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练习线条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将所画的每一张图作为一张完整的作品保留并注明日期,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重视程度,便于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并逐步树立自信心。

2.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3]手绘线条图像教学内容应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和事,把美术专业教学生活化,使手绘线条图像教学更直观形象。教学内容因贴近生活情景,学生容易产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树立自信心。再者,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逐步推进,遵循层层递进原则。在手绘线条图像教学课堂中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让绝大多数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学生才能学有所得,为以后顺利学习打下基础。如在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中,可就地选择笔袋里的学习用具(直尺、铅笔)、教室里能看见的各种物体、身上穿的服装等进行教学,这类简单的物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强化教师示范引导。教师要加强示范及引导,让学生自己创作并体验成功感。“示范教学法是以教师的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让学生产生相应的行动,使其通过模仿掌握必要的技能。”[4]在手绘线条图像教学中,教师示范如何观察物像特征、如何用线条把物像特征表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观察物像的侧重点及具体表现方法,学生才能在练习中有的放矢。如对于表现一杯热水这节课,教师可拿电壶烧水,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阶段水的变化特征,同时示范多种不同的热水表现形式。有的学生会用直线表现一丝热气的水,有的用曲线表现很热的水,有的用云朵形状的线条表现沸腾的水;还有学生用很多点来表现水蒸气等。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自信满满,课堂效果提升明显,作业形式丰富多样。当然,教师除了统一示范外,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单独示范引导,让他们从心里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更好地树立学习信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遇到表现外形比较复杂的物体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如在针对花卉练习时,对如何绘画复杂的花叶学生会有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用三角形、圆形等来表现花叶花瓣,再用前后、左右、上下、围绕、倒顺等位置关系来处理花叶花瓣的结构关系,这样学生很容易模仿表现,当模仿积累到一定量时就会发生质变。

4.加强鼓励性评价。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5]《美术课标》指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学生的作业千差万别,即使作业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找到切入点,给予其真诚的鼓励。教师可根据所学内容确定评价侧重点,评价时要注意全面性及个性差异原则,针对每张作业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也可对单个学生作业进行分析并示范表现方法过程,让学生从心里认可老师,从而尝试练习;对于作业做得好的学生,除了肯定其能力外,可鼓励其进一步尝试难度更高的作业,并将其作业作为示范作品展示,同龄人的作品更能给同伴启示和鼓舞,这样既让作业好的学生增加了自信心,又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作业有欠缺的学生,要肯定其学习态度及好的方面,针对作业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耐心跟进,直到学生自己修改完成,让每个学生内心都充满自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做作业前就已经认定自己水平有限,抵触情绪较高,这时笔者会仔细观察并耐心询问,找到他不自信的原因,再逐步分析示范直到解决问题。也有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与别人不一样时会说自己画错了,笔者就解释绘画没有对错之说,只有表现形式的不同,与众不同说明很有想象力、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6]教师的鼓励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合理的教学是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好的理论也需要实践,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合理性。育人是目的,教学是手段,笔者以多年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能积累手绘线条图像创作素材,诱发其创作表现冲动。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他们能观察到物像特征就能够表现出来,图在脑海中,下笔如有神。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能提高学生的敏锐度,使学生的手绘线条图像表现能力得以提高。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观察侧重点,如在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课中,可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物像的特征,既要观察物像的外在可视特征,还要感受物像无形的特征,如气味、重量、温度、声音、速度等。手绘线条图像的立体表现课中观察侧重点可放在其结构特征上,初中学生容易把观察重点放在物像的外在特征细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暂时忽略其外在特征,把观察重点放在物像结构方面,用几何图形概括出其结构,再添加外在细节,如在正面汽车的表现中,可用大小不同的梯形、长方形表现出汽车的正面挡风玻璃、引擎盖、车头、车轮,然后让学生添加汽车外在细节特征,使表面复杂的物体简单化。手绘线条图像的物像空间表现课中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物像之间的位置关系(前后、左右、遮挡等),物像因位置远近会引起大小虚实变化,要让学生明白物像空间表现其实就是物体位置关系的表现。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的多视角表现课中可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像,同一个物体不同角度的形态有很大区别,如一支粉笔竖立正面是长方形或梯形,俯视仰视是圆柱形,平放正对视点就是一个圆。对物体常见角度的特征学生比较熟悉,对正面、顶面、后面、底面等角度有些陌生,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先用语言来描述所观察到的物像特征,加深学生对物像形体特征的印象,再进行创作表现。

2.运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美术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多感官的综合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容易感兴趣但也缺乏持久性,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手绘线条图像教学每学期都有,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而失去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可采用抢答、拟人化表演来教学。如在观察物像特征时,采用抢答方法可激励学生仔细全面地观察物体。在学生练习时可通过联想表现手绘线条图像,即先确定一个几何图形,让学生展开想象,如由圆联想到什么物体就画出来,箭头指引联想顺序,联想可以与形状有关联,也可以与故事情节相关联。在手绘线条图像物像的多视角教学中,可由几个学生扮演所要表现的物体,让他们用拟人化的方法逐一说出不同角度物体特征,如在示范水壶多角度特征时,就可采用这一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室外空间表现方法,教师还可让学生画出大小不同的树、房屋、人等平面物像,然后用剪纸的方式剪下来,再按照简单的透视原则,如视平线以下遵循近低远高、近大远小以及前后遮挡的原则粘贴到纸上,直观通俗的方法会使课堂教学成果显著。

3.设计特色作业。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在美术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色作业设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如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布置分层作业,能更好地让学生完成作业,同时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成就感。分层作业不能分太多,二到三层合适,并且要巧妙布置。可让学生在教师布置的几个作业中自己选择。在学生选择时,教师先介绍不同作业的要求及完成所需时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确定自己所选的作业;也可打破以往美术作业一定要动手的原则,让学生用语言、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表现美术作业。在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作业练习时,可让学生描述物像特征,教师根据学生描述在黑板上画出来,或者让学生两两分组,一个描述一个画,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古人云“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青少年又何尝不是给教师以“教学”呢?初中美术是一门从宏观到微观跨度极广的课程,小到线条圆点,大到宇宙星体,都可在一张白纸上呈现。故而对学生的指导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激发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他们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的束缚,在艺术中自由飞翔,从而达到艺术育人的目标。初中手绘线条图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是最基础的课程,也是极其讲究细节的课程。笔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了初中手绘线条图像课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点带面,以后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更多的思考,争取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常锐伦.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2年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43.

[2]常锐伦,欧京海.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2012年版.第13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09.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0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4]路孝强.初中手绘线条图像的教学策略及美育功能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48-149.

[5]鲁道夫·德雷克斯.孩子:挑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王金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