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考
作者: 单雪萍【摘要】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以主题、情境、任务、评价为课程要素,对语文课本的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对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认为,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更突出内容和结构的整合,体现大语文观,实施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必须注重体验过程,充分激活情境、内容、体验、评价的一体化驱动功能,并对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意义、内涵与本质特征、课程要素及实施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实践价值;课程要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1—0065—04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最明显的特征体现为课程内容、教学材料或资源“更多”,用“大观念”进行内容统摄,具有情境驱动效应[1]。其基本要素包括情境任务、统整内容、课程活动、动态评价,与传统初中语文课程要素相比,内涵有了新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要求。因此,提倡和开展大单元初中语文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价值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深入进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推动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创新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核心素养导向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发展需要决定的,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以学生核心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为目标,统摄教学资源、内容、情境、任务,以主题统摄、结构重组、情境创设、作业驱动组织教学过程,体现了目标的整体性、教材的结构化、学习过程的系统化,是为语文核心素养培育量身定做的教学模式[2]。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到来,教育目标体系也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过渡。近年来,部分有前瞻思维的一线语文教师和教育专家大胆创新,开展了“项目化学习”“主题学习”“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群文阅读”等语文教学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广大语文教师推广实践提供了借鉴案例。其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与中小学教学氛围条件对应性比较强,操作更接地气,逐渐成为最受一线语文教师欢迎的核心素养教育实践新型教学方式。202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秉承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理念与宗旨,真正解决了“培养谁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教育构建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时代已经来临且不可逆转。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这四个课程教学要素,与大单元教学理念推行的素养教育、结构整合、实践训练和情境任务的四环节高度统一。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在实践新课程核心素养教育中起着引领和传导作用,正是基于新时代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要求,把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大单元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为一体,必将为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新格局提供精彩的舞台[3]。
(三)统编教材为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提供了理论保证
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境中积累的结果,是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开发、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4]。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前提并以语言运用过程为载体实现的。2022年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下催生出来的。在对新旧初中语文教材的对比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材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育自主权,语文教师能更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教学特色和优势,以学生学习需求和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灵活运用教材、突破教材、处理教材,对教学内容、情境模式、探究方法进行系统化的单元重构与整合。这种教材编排理念,为大单元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保证。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概述
作为基础性学科,语文课程对实施德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文化自信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正确理解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本质特征、课程要素、使用原则,对于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核心素养教育理论研究至关重要。
(一)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著名教授崔允漷认为:“这里所说的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整体、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5]宏观上,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在学科大概念的指导下,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习环境的不同,将课文内容分为不同主题的“大单元”,教师以主题为线索、情境为支撑、任务为动力,遵循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进行持续单元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探究性创新。微观上,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微观的课程设计和个性化的课程实施,具有特定的质量目标,完整的教学内容、主题和具体的活动方法[6]。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对课文系统地解析和备课设计后,以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分类重组和整合,推动整个单元教学。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之二,是侧重于“大”,关注于“点”、借助于“贯”。它以教师系统建构的单元整体内容为对象进行框架性串解,以开放的视野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拓展延伸,体现跨学科、跨时间、跨空间、跨媒介的“大”语文学习理念。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之三,是它与传统的语文单元教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首先,从单元课文组合的角度来看,二者虽都是多种文本的合集,但传统教材单元侧重体裁结构的类同,大单元备课统整后的结构则体现要素整合、内核关联和教学方式整合。其次,从课程知识融合性的角度来看,传统教材单元结构中知识点和训练点是零散的、单向的、固定的;大单元备课统整后的结构是用“大概念”“大主题”来控制的、统领的、多维的、动态的[7]。第三,从教学方法上看,传统的单元教学是非情境式单篇机械训练,教与学都是被动的;大单元教学注重情境任务驱动策略功能,教与学是在激励、合作、参与、探究中进行,学生创造精神被激发。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课程要素
课程要素是任何学科、任何学段都必须具备的,但其内涵因学科、教材、教法、时代的不同而存在区别。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四个课程要素带有明显的指向性,课程各要素之间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各要素间逻辑关系和内在关系更加紧密,有时甚至很难区分各要素之间的界限。大单元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融合课程各要素为一体,以一种特定的形式丰富和发展了传统语文教学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构建和生成。
1.情境目标: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催生效果愿景,是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程度的实际标尺。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情境目标由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的具体要求及教师重构课程的实际主题决定,与传统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不是同一概念,大单元教学中的情境目标是指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创设的任务场景。
2.统整内容:传统语文单元教学的课程内容通常是固定和有限定的,教师的创新只能体现在操作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在大单元语文教学中,课程、教材、课文是动态的、相关的和无限量的,甚至跨学科、跨教材、跨书籍、跨年级和跨媒体都是常见的现象,其目的是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与课后、学校内外的真实生活世界联系起来。
3.体验过程(活动经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中的过程、经验是广义的概念。把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过程”“经验”可以理解为动词,是指教与学互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动态经历,包括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教学策略与路径的开发、资源应用和互动共享;把它解读为名词,是指学生在各种语言运用场景中对语文知识、技能、成就、态度、智慧的传承和创造。
4.动态评价: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动态评价区别于传统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中课程整合、资源共享、情境驱动等综合指标的考量,它对于课程其他要素的有效实施起着导向、调节、催化和反思的功能[8]。
三、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初中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教科书的“再度开发”。它是以单元为系统、单元主题为灵魂,坚持文章为例、引导为主的原则,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单元整合教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穿插安排不同风格、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精读,归纳出一般的阅读方法,再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在情境和任务驱动下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基于大单元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自身规律和语文学科课标要求,结合一些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进行归纳,通常情况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采取以下四步策略。
(一)确定情境任务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教师教学的活动走向和策略,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模式在实践中运用,更应该把握好目标。无论是课程标准目标、学科目标、教材目标,还是学生素养培养目标,都是语文教师精心研究的对象。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会使教师统整课程的难度增加,大单元语文教学就很容易回到传统单元教学的老路上。教学任务是教与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是实现教学训练目标的载体。任务既包括教师为教学所做的准备,如研究教材、确定目标、统整教学资源,也包括确定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外为学习所进行的准备、活动参与及延伸实践,如阅读、查找资料、生活体验等。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情境是广义的大情境,包括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场景、活动、阅读、资源共享等动态体验过程。确定情境就是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放在一个大概念的广域时空中自然地摄取知识,而不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简单的师生互动、多媒体教学展示。
(二)设计综合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基于情境任务目标确定之后对核心知识的研发[9]。教师能否准确定位目标、任务和情境策略,并有机统整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语文教师是否“读书博、涉猎广”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水平和有效利用程度,对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至关重要。
(三)设计课程体验活动
课程活动和体验设计是对初中语文教学大情境的具体规划。如何设计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具有创造性、可操作的有效学习活动形式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习惯于知识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对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了解肤浅、实践的空间小,在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方面很少深入研究,对于专家学者们设计的大单元情境支持、任务驱动的成果往往无法得到充分借鉴运用和实践验证,特别是语文教学中一些创新性大情境体验设计案例缺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推广效应[10]。
(四)组织课程交流评价
课程交流与课程评价是教学的必备环节,是教学改革的有效动力和保证。传统的课程评价一般放在学习之后,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大单元语文教学则更关注动态评价、过程评价和预先评价,这种逆向教学设计是发挥评价导向、指导和调控作用的前端环节,是协调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各要素科学运行的需要。
总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创新模式,其实践理念和新课程标准高度契合,与最新语文统编教材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要求对接紧密。但大单元语文教学对学校资源的开放程度、充实程度和教师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还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完善。
参考文献
[1]陆志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追求[J].语文建设,2019(06).
[2]熊娟.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95-96.
[3]刘晓奇.浅析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J].新课程研究,2020(28):69-70.
[4]王云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创设更广阔的空间:小学语文课程实施新探索试评[J].语文建设,2019(04).
[5]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2).
[6]王翔.初高中衔接学段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探微[J].语文建设,2021(07).
[7]戴晓娥.聚焦学科育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20(06).
[8]李源,王平平.基于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分析[J].新程,2020(32):01.
[9]孙翠萍,杜锁元.试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2020(27):43.
[10]王海东.大单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材自学指导设计中的应用[J].求知刊,2020(04):45-46.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