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作者: 廉武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推进教育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要加强整体布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工作全过程,努力做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标有机融合。要注重学段衔接,构建横向贯通理想信念教育、历史文化教育、道德法治教育,纵向贯穿各学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大中小学螺旋式推进。要提升教育保障水平,坚持教育投入向民族地区倾斜,不断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加快民族地区全面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要强化师资培训,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育人意识和能力水平,让广大教师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坚定的拥护者、宣讲者和传播者。
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立体式建构。深入挖掘历史资源,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历史纵深感和厚重感。深入挖掘现实资源,充分展现新时代各族人民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兴边富农等进程中的伟大实践。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如我省独特的敦煌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讲好甘肃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精神力量。深入挖掘实践资源,全面展示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不断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推进教育内容建设,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重视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紧紧抓住“拔节孕穗”关键期开展有形有感有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根本遵循。要注重内在逻辑,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教学内容。要加强话语建设,重视教学资源开发,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实现理论话语向教学话语和实践话语的转化。要加强内容整合,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搭建适合各级各类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资源平台。
推进教育改革研究,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涵式提升。要充分依托广大科研教育工作者,专注多学科交叉、多团队合作的协同联动和综合研究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牵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研究,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话语研究,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教育改革研究、现代教学载体手段开发以及特色育人实践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涵式提升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既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我们要时刻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认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付诸行动,取得实效。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