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隐形分层的运用

作者: 代玉芬 张族华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分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难”的问题,以分层教育策略为切入点,探究高中英语阅读教育的新路径。班内隐形分层教学方式通过对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尝试,在不断完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出班内隐形分层对高中英语阅读四大题型的具体实施策略,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阅读的乐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隐形分层教育;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2—0102—04

新课程改革以来,英语阅读在大学入学考试中所占比例越发显著。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虽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尤其在改善县域内地区学生英语底子薄、基础弱的现状上尤为突出。在班内实施隐形分层教学,不仅能解决学生因英语阅读不好的“面子”问题,还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重拾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班内隐形分层教学不但对学生英语阅读“难”的现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英语阅读的效率和质量也有显著提升。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综述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采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分层教育是其中最重要、持续时间最长的方法之一。19世纪6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哈里斯提出了分层教育理念,其创立的“活动分团制”[1]是最早的分层教学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改善,分层教学日趋完善。分层教学提倡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的对应结果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小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成绩比较高的两个小组在进行随堂练习时,教师对成绩相对落后的最后一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当这部分学生在理解了教材内容后,将继续开展新内容的教学活动。同时,大量教育学者研究指出,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采用统一的教育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势必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困生赶不上教学的统一进度。此外,显性分层对赶不上教学进度的这一部分学生在自信心和兴趣上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易于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学习好的一部分学生而言,学习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和提升,遂学习成绩也得不到显著提高。相对而言,分层教学的思想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晚期。著名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并实践了分层教育”[2]的思想,提倡“因材施教”。该方法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唐代的韩愈、明代的王守仁等人对“因材施教”的方法就十分认同并推行。在清末民初之际,国外分层教育被引入我国的教育界,在国内掀起了分层教学的研究,这些探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近现代分层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改善,在20世纪80年代,分层教学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分层教学形式”[3]。在以人为本、尊重个人发展的理念下,分层教学逐渐演变成为学校根据学生某个学科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来划分不同班级,或在不改变现有班级的基础上,实施班内学生水平分层的教育形式。简言之,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次教学,以课堂教学如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已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方式既可以考虑到学生个人的差异,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隐形分层教学的内涵及优势

分层教育主要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为主旨,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4]。”分层教学又分为显性班内分层教学与隐形班内分层教学。显性分层教学主要根据学生水平层级化、教学目标层级化、教学设计层级化、课后练习以及评价层级化的方式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进行相互讨论,互相帮助,采用分层策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但该方法明显的不足之处是给学生贴上优等生和差等生的标签,容易给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致使部分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在丧失学习信心的同时,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与显性分层教学相比而言,隐形班内分层教学主要在现有班级的基础之上,教师需对全班学生进行评估,以“智力特征、知识基础、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设定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层教学和评价,让所有层级和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5]。”该方法主要围绕班级将所有学生以学习能力与基础进行分层,学生班内隐形分层仅任课教师知道学生具体分层,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有效避免了显性分层带给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不利影响。

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既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又要满足不同分层学生的各种阅读需求,隐性分层教学则正好能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该教学方法重点在“隐”,把分层教学和学生自身实际的能力水平结合作为切入点,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期找到适合学生自身的最佳“学习方法,缩小差距[6]。”隐形分层教学法“隐”的关键在于“不告知学生他们正处于分层中,分层结果仅教师一人知晓。[7]”这种方法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还可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8]。”虽然隐性分层教学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这种方式也并非十分成熟。笔者在详细梳理国内外相关分层教学的研究文献与理论依据之后,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同一班级为基础,采用隐形分层教学方式,发现在探究班内隐形分层对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效果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县域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近年以来,尽管国家非常重视县域内的英语教育,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大了相当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以引进人才为切入点,以期能有效提升县域内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学习理念、教师能力等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致使县域内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依然处于不理想状态。英语阅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语篇信息、提炼对文中知识的提取、分析、推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关键所在。由于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能力方面、学习水平、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此外,一些学者也曾指出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过程与方法单一,对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都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同时,鉴于各方面的因素与教育资源限制,高中学生阅读量偏少,词汇量不足导致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学习时,出现不能阅读文章、看不懂与不能理解内容的情况,进而使教师在上阅读课时,只能以教师为主体对教材内容逐字逐句的翻译来帮助学生理解,形成了对学生而言的一种填鸭式教学。然而,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和目的,也是高中英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如学生长时间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英语阅读方面,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可能会对英语及阅读课丧失兴趣,进而缺乏阅读的信心,甚至放弃英语阅读。由此可见,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较理想的英语成绩,就必须跨越阅读这道难关,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就成为关键所在。鉴于此,帮助学生提升英语阅读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找出合适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就成为英语教师的重要责任,也成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发现高中阶段学生英语阅读方面的差距逐渐明显,教师教学面临的是“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既要使优等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也要较好地照顾中等生及学困生的学习状态。

四、隐形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运用隐形分层教学在英语阅读课堂中,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为依据,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不同能力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有所提升。基于对分层教学理论的梳理,班内隐形分层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学生学习水平分层,有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及成绩水平差异把学生区分为A、B、C三种类型:成绩最好的为A类学生、成绩优良的为B类学生以及以C为主的学困生。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学习水平分层,有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教学设计分层,以便于教师更有效的开展教学。这个环节要求授课者首先要潜心研读教材,深入挖掘英语课本中蕴藏的内容,然后结合学生分层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层。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导读、判断推理、语义推测、寻找主题句以及主题探索等策略,在阅读过程中指导A类学生以锁定关键词和主题句为起点,进行尝试文章体裁的辨别,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如果选择报纸和新闻之类的话,则要更加关注其中的时事内容。B、C类学生刚开始读文章,可能会比较慢,尤其是C类学生。在不断阅读训练中尝试寻找主题句与关键词,进而掌握文章主旨大意。英语文章的阅读,没有必要搞懂其中每一个单词的含义,只需读懂文章的主旨大意,特别在碰到不懂的句子和单词时,要根据脑海中的已知信息来进行推测,推断出接下来文章大致的发展意向,尽量避免反复读文章。这样不仅可以节约阅读时间,还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

3.课后练习的水平分层,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一篇英语小阅读最好控制在15分钟内完成,不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还要注重做题的效率。英语阅读主要分为主旨大意、细节理解、词义猜测以及推理判断四大题型。基于以上四大题型,采用对学生与英语阅读文本分层的方法,将学生的课后阅读练习进行分层:A类学生主要以推理判断和主旨大意题型为主。推理判断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详细掌握,以便对即将要阅读的文章进行大致的研究判断,进而对文章内容做出正确及客观的推理与猜测。排除法主要是针对主旨大意类问题,学生很容易能排除理解肤浅、简单明了的选项,这类选项本身经常会出现过于绝对的词,比如only,all,must,no,every等词。经过认真阅读,也可排除第二个选项;虽然剩余两个选项排除比较困难,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将文章的第一个段落、最后一个段落和各段落的第一个句子组合起来仔细阅读,选择最接近中心意思的选项,特别是文章主旨问题主要围绕中心句展开。B、C类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细节理解和语义推测的类型问题上,这类问题主要采用定位法和带入法。定位法主要是针对细节部分的理解题型,在问题中出现who、what、which、why、when、when、where和how等词时多为细节问题,主要通过“定”—“画”—“比”三个步骤,即依据问题中给出的选项中进行文意定位,“画”出问题的关键词。“定”指定原文、定句意和段落,如果定位后不能选择正确选项,连接原句中的上下文,特别要注意句子连接时采用的连词,如but、however、instead of、yet、and、or等词,如果依然不能做出选择,就必须看本段的首尾句。因为首尾句一般是该段的中心句,所以此时要采用“比”的方法,即对比原文和选项,必须遵循原文复现、置换和信息整合的原则。与之相比,带入法主要解读推测词义题型,该类题型中给出单词的原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文中的意思,必须要注意词性对等。例如,在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等,在这类题型中要注意相应的否定前缀,如:a-,an-,dis-,in-,non-,un-等。

4.评价水平分层,不断提高教与学的实效。实施班内隐形分层教学,评价不采用考试、成绩与分数等作为主要标准和手段,而是采用新的评价标准,即教师的评价重点以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表现为新的评价基准。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随堂提问、小测验以及课后练习等教学活动,对不同类别学生的表达做出及时、积极、正面的评价,更要鼓励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逐渐得到提升。

简言之,隐形分层教学主要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采取因材施教的一种方式。该教学方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分层设计,更要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以便对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因此,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和技巧的指导,特别是在英语阅读中采用隐形分层教学方式,不仅使A类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益于激发B、C类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自信心。

总之,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技巧是高效率阅读的前提与保证。在英语阅读中采取班内隐形分层教学,不仅能很好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笔者以改善高中英语阅读“难”为基点,采用班内隐形分层教学方式,经过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尝试,客观且详细的总结出班内隐形分层对高中英语阅读四大题型的具体实施以及其重要性,在不断完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班内隐形分层法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英语阅读的乐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波含.分层走班制班级管理研究——以郑州市H中学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06.

[2]张英荟.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10.

[3]叶琳,刘文霞.国内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05-08.

[4]李俊芳.合作分层互嵌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04.

[5]孙云平,潘洪建.隐性分层:大班额英语教学新取向[J].教育科学论坛,2013(03):30-32.

[6]崔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02.

[7]郝卿.隐性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01.

[8]李鹏飞.分层教学在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8:01.

编辑:赵玉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