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作者: 杨新莲
【摘要】目前,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尤其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补齐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体小节内容为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分析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通过探究相关教学策略,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习;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3—0083—04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目前比较受师生欢迎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1]。信息技术是我国各中学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在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并不好。因此,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刻不容缓。本文基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并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信息技术使用存在短板
当今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很多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基本普及,但一些教师尤其年龄较大的教师在课件制作、多媒体设备使用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没有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方面,一些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不高,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掌握有限,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没有突出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实操性教学特色。很多时候,教师在使劲讲理论知识,学生却不感兴趣、很难听懂,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缺乏探究热情,实际上机操作能力也不太理想。
(二)教学理念和模式存在误区
在一些中学,很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信息技术理念更新不够重视,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仍采用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课本为主要学习载体、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和多样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课程教学低效化。在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2],缺少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未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动向,难以将学生被动学知识转换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3]。
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与优势
(一)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中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也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兼顾的基础性学科[5],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教学新技术的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有效地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正是改革的突破口。对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各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当前我国进行的新一轮教育改革也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6]。
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实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为今后学习计算机编程、计算机办公等打下坚实的基础[7]。学生具备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接受知识,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团队精神,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8]。
(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自主合作学习可以分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自主中有合作,合作中有自主探究[9]。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与才能,但比较缺乏交互性。而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及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及时解决问题[10]。
三、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
(一)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从学生入学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并在教学中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进行长期干预[11]。
在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内容,适当地为学生布置课前的预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剖析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教师应在课堂内设计相关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可以设置最佳自主学习先进个人、先进小组等荣誉激励学生。此外,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不断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应在思想上引导学生了解合作探究能力对个人成长、集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其次,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在计算机课程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展现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在具体实践中锻炼合作探究能力。最后,教师应在教学中体现合作探究成果的反馈情况,一方面,掌握这种学习方式是否有效且可执行,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合作探究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在之后的学习中,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提高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相关知识内容,适时解说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及时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在播放视频后,再将课前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计算机主机剖面图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自然而然地导出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拆装电脑主机,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部分,能够将部件与名称相匹配,并能了解各个部件的作用。
4.及时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口述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相关学习内容,及时温故知新,培养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回顾所学的计算机系统组成框架图,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组成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使用PPT播放留给学生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计算机主机剖面图,能够用数字标明各个重要部件,还可以介绍自己所查询了解到的每个标注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对应的计算机主机部件实物图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并一一介绍每个部件的规范名称,以及该部件的位置、作用。
通过一系列流程,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示范及指导。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计算机主机箱拿到讲台上,现场向学生进行计算机主机箱拆卸演示,边演示边口述步骤。在演示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好相关记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每拆卸一个部件后,向学生提问该部件的名称及作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回答问题,教师对回答正确率高的小组进行表扬。
5.有效运用组内合作学习策略。在具体的实操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主机拆装操作,学生可以参考讲解过程中自己记录的内容,大家分小组分工合作,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各小组选一名小组长负责协调分工,选组完成后,教师预留几分钟,让每个小组共同协商制订一个执行计划,明确完成拆装计算机主机这项任务的步骤与方法。为了防止小组合作中,有的同学“偷懒”,在进行小组协作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任务计划表中填写个人操作的思路,之后由小组成员一起交流、确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拆装计算机主机的技能,并且能够明确掌握计算机主机各部件的功能。
6.做好作业布置和学习反馈,为效果评价打好基础。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布置作业应与本节课所学内容紧密关联。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课后习题,巩固上课学习的内容,回想拆装主机机箱的步骤,复述、回顾每个步骤。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拆装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进行实操,探究笔记本电脑与课堂上所拆卸的台式计算机主机机箱构造的不同之处。
在学习反馈环节,教师可以在下节课上课前,引导学生回顾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继续保持学习动力,学会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计算机其他知识打好了基础。
(二)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评价

在上述教学实践中,应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模式探究理论知识,结合演示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拆装电脑主机任务,结合小组拆装速度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挑选出最优合作小组,进行评价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最初,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淡薄,更倾向于教师灌输式教学,但小组间的竞争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给学生确立共同的目标,引导学生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必要的正确指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可以说,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对此,教师将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与传统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对比中,笔者将学生分为两个组。第一组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第二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两组学生为同级学生且学情等情况相似。在分别使用两种教学模式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知识的情况下,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情况检验,得到表1所示结果。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结果不同,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学生的计算机主机拆装速度明显快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及功能回答的正确率,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学生也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自主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型教学、自主探究型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本文提出将自主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增强了自信心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基于这样的实践研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够实际运用到中学课堂中,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补充优化,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友静.自主合作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模式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8(07):67-68.
[2]周会艳,陈洁忠,马小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药理学教学模式构建[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60-64.
[3]李俊峰.高职“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弊端和原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17):83-84.
[4]熊赖澄.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新媒体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02):103-105.
[5]张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02):169-171.
[6]朱永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9(05):140-141.
[7]聂学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1):105-106.
[8]纪舜豪.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科学咨询,2020(34):278.
[9]赵春梅.试析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9):119-121.
[10]马宁,王猛.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及开展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7):12-13.
[1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1.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