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混合式体育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甘博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混合式体育教学设计研究0

【摘要】“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模式、新理念且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等特征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需要学生进行身体参与,在一定的空间领域学习和运用不同的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其教学环境的空间属性、教学模式有别于其他学科。为了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更好地完成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任务,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简述混合式体育教学开展的困境。文章通过分析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学习目标具体性、学生中心性、学习内容可操作性、学习环境稳定性,设计出了课前导学、课中教学、课后练习再到课前导学的循环式教学流程,从而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校体育课程开展效果不佳、体育教师教学设计单一枯燥、学生对体育课程厌倦的问题。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育教学;混合式教学;困境;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3—0077—06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设置课前导学、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反馈等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学生,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知识的开发者、组织者。刘浏等学者认为“线上+线下”的体育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只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简单结合与叠加,而是一种新模式、新理念,具有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特征,是将体育在线学习与线下体育课堂的优势进行有效的融合[1]。刘朝辉学者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冲击,网络教学模式蓬勃发展,然而两者都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混合式教学兼顾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网络教学的优点,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3]。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情景中,如在学校封闭式管理,师生不能面对面教与学、学生缺少有效的监督、运动技能练习的场地不能使用等学习环境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该如何进行设计?能否在学校的安排下、教师的授课中、学生的学习后达到相应的效果?基于此,笔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困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体育教学开展因素进行思考与分析,以此探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从而为体育教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设计教学方案、选取教学方法提供帮助,为学生创造更优的教学服务。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教学的困境

1.学校的困境。学校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对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培养,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等。近几年,各地政府不断下发文件,大力开展学校体育,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学校体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短板,中、小学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优秀的体育教师缺乏,城乡教育资源配备不平衡。高等院校也存在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条件不完善、师资水平不均衡等问题。

那么,在突发公共卫生情况下,根据政府的有关政策进行封校停课、居家学习,由师生面对面在体育场地进行传统教学转换为师生隔着互联网络进行混合式教学时,上述问题会更加凸显出来。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进行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策略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路径,对“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缺乏实质性的认识与了解,只为完成设定的教学时长而开展体育教学,没有根据师生所面临的诸多困难进行研讨与制订相关的体育混合式教学方案。并且学校缺乏混合式教学、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以至于不能充分了解教师教学的进展和学生学习的情况,导致体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教师的困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运动技能,是学生学习的绝对主导者。混合式教学则要求体育教师从传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体育数字化网络课程的开发者和混合式学习的组织者和解答者[4]。体育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开放式的空间,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与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理运用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新颖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师生很难进行面对面的直观教学,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多的是进行讲解而学生则缺乏对所学技术动作的练习,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无法对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动作直接纠错,不能有效地监督学生的身体活动,确保学生练习的运动负荷。在进行混合式体育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如何直接或间接参与运动技能学习。对学生存在的错误动作技能如何纠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且进行相关网络课程的制订,即将单一的教学资源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进行学习,这极大地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尤其是对年龄较大、电子设备不精通的教师的不小考验。体育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与约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本质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与体育融合的成果来解决混合式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件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学习兴趣不能激发等问题。教师在体育混合式教学中只注重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却淡化了学生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需求,教师在课堂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没有做好从主导者向开发者、组织者、解答者的身份转变。

3.学生的困境。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在学校接受教师教导的人,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各个阶段身心发展都存在个性化的差异。在进行学习时,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方式、记忆能力、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各种因素决定了学生学习结果的不同。在体育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同在一个时空环境内,教师可以直接观察到学生对技能动作的掌握情况,督促其学习态度的转变,及时准确地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动作技能的纠正,学生也可以及时地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体育混合式教学中,线上课程在没有教师进行可靠的监督情况下,学生的自控力与学习的目标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自控力差、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导致注意力分散,对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不能建立完善与巩固的知识体系和动作表象,从而影响后续知识的串联与动作技能的学习。体育教学需要一定范围的空间环境、相应的场地设施,并教给学生应有的身体技能,学生在缺少身体活动的空间下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受困于狭小的空间中,不能在真实的场地中进行相应的练习,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感也会下降,学习兴趣也会随着空间的缩小而减少,从而产生厌倦、懈怠的学习态度。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混合式体育教学分析

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核心,是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现实情境进行重新审视,分析学习目标的具体性、学生为中心性、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学习环境的稳定性,从而进行有效的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

1.学习目标的具体性分析。混合式体育学习目标具体性要在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来,不应该只注重教学结果,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完成每一层次的学习目标所付出的努力更需要关注。具体的学习目标是各类体育课程教学的方向保证,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即知识、技能、价值。知识的具体目标是专项知识和健康知识的相互穿插,比如篮球项目中易发生的运动损伤与运动恢复相结合等;技能的具体目标是学会——勤练——常赛的共同进行,每节体育课的技能学习、练习强度、竞赛安排都要合理有效,承上启下;价值的具体目标是爱国育人——规则意识——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终身体育的完全展示,是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的隐性体现。学习目标的具体性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际可操作性等现实问题。在进行混合式体育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知识、技能、价值的具体目标,将具体的知识目标如何在线上教学中完美地展现、具体的技能目标如何在线下实操中有效地监督、具体的价值目标如何体现在课程设计中,都是学习目标具体性分析的重中之重。

2.学生为中心性分析。体育教学过程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混合式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转变[5],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教师与学生受到不可抗拒因素的制约,不能在同一空间领域下进行面对面教学,从而转为“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时,学生的学习需要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需要教师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合理要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被动”受教转向“主动”参与,有目的地减弱教师的控制性,增加学生的中心性。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完成混合式体育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知晓学生家庭的硬件设施,有助于体育教师选择相应的教学设备、知晓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助于体育教师设计贴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而学习反馈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中心性的另一重要体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要确保学生反馈信息的真实性,需要体育教师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问题。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关怀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学生中心性的重要体现。

3.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分析。混合式体育教学学习内容的分析要根据各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价值及教学要求进行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筛选、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更应该深度挖掘各体育项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明确“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学会、勤练、常赛”的体教融合模式,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运动技能,以及以体育人的功能。学习内容需要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利用好线上学习资源,在资源的多维支撑下体育教师需要巧妙构思、推陈出新,设计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体育教学内容,其内容要紧贴体育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实际教与学的情景中,既能达到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并符合各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价值,体现出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科学性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还要注重学生家庭的差异性,每位学生所处的家庭条件并不相同,在进行线上教学时,采用先进的软件或者教学设备时要充分考虑这种条件差异,以免设计好的体育教学内容不能顺利完成。

4.学习环境的稳定性分析。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和促进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其学习环境是开放性的,教师与学生需要在一定的时空领域中进行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讲授与学习,其稳定性是体育教学实施的保障。除去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不可抗拒的因素也是影响体育学习环境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根据相应的政策居家学习、线上学习、封闭管理,教师与学生远离传统教学场地,互不相见,导致体育学习环境的稳定性缺乏可靠的支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线上学习、扎实牢固地进行线下锻炼、诚实守信的反馈学习结果,以此构建稳定的学习环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进行混合式体育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了解学生后,创造出适用于每位学生的教学环境,利用好互联网与教学平台等多种智能终端的网络资源、教学资源制订线上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合理有趣的线下体育练习,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练习状况,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不能过多将学习环境进行局限,还要在特定学习环境中不断拓宽学习的空间界限,打破传统体育学习环境的限制与约束,共同创造出稳定的学习环境。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通过上述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设计一方面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习内容的可操作性与学习目标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并利用互联网的智慧化、多样化优势资源打造稳定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个人对知识点的认知,形成课前知识反馈。另一方面,课后教学活动在混合式智慧教学中至关重要,既是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优化和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也是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如图1所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