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一点浪漫
作者: 李雪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读完王开东老师《最好的老师不教书》这本书,《最浪漫的事》这首歌曲总会在耳边响起。浪漫不只是诗意和远方,还应该包括慢慢变老的平淡。教育又何尝不需要一点浪漫呢?
最浪漫的教育是一种信仰。当八哥、海鸥、老鹰都抱怨天空灰蒙蒙的,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时,这种信仰就是总得有人擦星星的主动担当;这种信仰是没有职称、没有荣誉仍旧不忘教书育人初心,不随波逐流的坚守;这种信仰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成为好老师,但愿意成为好老师的生命追求。
最浪漫的教育是对孩子的敬畏。这种敬畏是对生命的热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心;这种敬畏是对世界的善意,他们懂得孩子如同草叶上的小露珠那么晶莹又无力,一个冷漠的眼神,一声不经意的叹息都可能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惊涛骇浪。这种敬畏是对一切生命个体的尊重,不管孩子的成绩优异、品德优劣,在敬畏孩子的老师眼里他们都是孩子。教育决不能只记得教书,忘记了育人。
最浪漫的教育是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期待。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是农业的,不是工业的,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撒下一粒种子,然后等待岁月的拾捡,不违背农时,谷方才不可胜食。我们能做的就是给所有孩子一样的阳光、雨水,然后在爱意的目光中看着他们,告诉他们慢一点,再慢一点,只要我们曾经给他们播下了种子,给过他们明亮的东西,我们就会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是大树,就一定会一柱擎天;是玫瑰,就一定会吐露芬芳;是小草,一定会绿满天涯。
最浪漫的教育一定不是教师如蜡炬成灰样的单方面给予,而是师生的彼此成就。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叙事者,教师承担着学生成长的同行者、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师生命叙事的主角,我们和学生一起经历失败、收获成长,为了给学生的不是一滴水而是一朵朵新鲜的浪花,我们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不断地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完善自我,并努力地成长为自己最美的样子,这又何尝不是学生给予我们的成就。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教育是做一个老师,给我一个班,慢慢变老。前几天我校郑彦峰主任岗位调整后任职发言,他说:“从92年进入环城小学,我在这里遇到了自己一生的伴侣,我的孩子在这里出生、成长,我会用自己对这所学校近三十年的情感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场下掌声雷动,这份对学校的爱,又怎能不让人动容?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幸福的,只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一定是最浪漫的。给我一个班,让我慢慢变老,晨起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如花般笑脸的孩子,午后我们目送背着小书包的孩子蹦跳着扑向家长的怀抱;我们从一笔一划开始书写中国汉字,带领孩子去徜徉书海,我们惊喜于他们点滴的收获,我们惊喜于岁月给予他们的成长。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做事至善处,无非是知行合一;教育最美时,莫过于触及灵魂。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将自己的读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继续谋划好专业发展之路,总结好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继续凝练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讲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求真、向善、向美,追求幸福的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环县环城小学)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