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谱写山丹教育新篇章

作者: 杨为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把教育摆在科技和人才的第一位,更加凸显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丹县立足县情实际,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新定位、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提速增质,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一、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以高水平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1.抓实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丰富学习载体,通过集中引导学、宣讲辅导学、研讨交流学、党务培训学、实践观摩学“五学”模式,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学习走深走实。

2.抓严规定动作提升党建水平。认真履行发展党员职责,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一线教师、学科骨干、青年教师纳入党组织来,激发党员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引领带动学校课堂改革、质量提升。重点抓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规定动作”,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等方面丰富“自选动作”,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和效果。

3.抓好特色党建促进融合发展。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和学校幼儿园工作实际,找准抓党建促业务、抓党建促教学、抓党建促质量的结合点和融入点,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新路径,聚力打造党建“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筑牢学校“党建引领教育”特色发展道路。

二、以高素质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师是教育之本,打好教师队伍建设“组合拳”,以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抓住学校幼儿园党组织书记、校长园长这个“关键少数”,健全完善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优秀年轻教师选配到中层岗位,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不断优化中层领导干部队伍。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统筹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队伍配置更趋均衡。

2.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完善宣传、教育、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师德师风在资格认定、岗位聘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等工作中的第一标准,切实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学校管理全过程。

3.强化师资队伍培训。以国培、省培、市培和县校“五级”培训为载体,精心选派参训教师,强化培训过程管理,开展返岗二次培训,切实提高培训成效。发挥县域内国家及省市县名优特教师“传帮带”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本土化”校本研修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具实效。

三、以高效率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我们从教育实际出发,以高效率改革为动力,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发力。

1.突出五育并举。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方面,扎实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开展“思政教育2分钟”活动,以贴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深化课堂改革。扎实开展教育教学“督、研、创”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督促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实践基于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的项目式、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耐心做好每一次辅导,以真督、真研、真创,向课堂要质量、求实效。

3.做实教育科研。突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和持续性,依托城区3个片区教研共同体和农村3个小学教研共同体,深入有效开展片区联盟教研,以富有成效的教科研活动,促进城乡教育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

4.丰富特色内涵。突出文化育人功能,持续深化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这“五园”建设,在统筹推进“五园”创建基础上,结合“双减”政策落实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2”课后服务,集中精力打造有特色、有影响、见成效的校园文化品牌,不断推动学校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5.创新督导方式。建立督学工作组包区和责任督学驻校工作机制,加大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力度,根据城乡学校园联盟发展实际,划分8个督学责任区,成立1个督导巡查工作组和8个督学工作组,常态化开展“联盟划区、驻校督导”工作,通过严督实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四、以高层次服务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维护好教育公平,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1.促进教育发展公平。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依托1个中心(全县特教资源中心)14个特教资源教室,推进“1+6+N”特教网络化管理,确保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就近入学零拒绝、全覆盖。

2.持续加强关爱服务。编制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实施方案,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学校考核重点内容,建立留守儿童台账,依托“留守儿童之家”,积极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等关爱服务行动。

3.全面落实资助政策。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延伸落实学前教育、高中阶段各级各类资助政策,做到建档立卡脱贫家庭、新纳入监测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助力乡村振兴,切实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学有所教、学有优教,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山丹县教育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大力实施教育提速增质三年行动,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编辑:张慧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