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课程思政实践策略
作者: 孙南竹 王利洁 张妤 陈佳 张誉馨【摘要】文章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重新构建外科护理课程思政,从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提炼思政元素、设计教学策略与实施、成效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充分挖掘本课程各章节知识点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与教学策略。结果表明,外科护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非常高。学生在接受外科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受职业素养教育,以期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工作者,也为本课程的进一步建设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4—0022—04
外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二年级第一学期。在临床护理岗位中,外科护理岗位主要面向外科病房、手术室等,要求学生在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要具备人文关怀的职业素养。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秉承人性、德性,融知识、情感、意志等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服务于患者的实际工作本领和才能[1],也是护理专业思政教育的落脚点。本研究将外科护理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按章节深入挖掘并提炼外科临床和课堂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重新构建外科护理课程思政,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能的同时,以加强学生人文关怀素养为主要任务,从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提炼思政元素、设计教学策略与实施、成效分析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使护理专业知识与思政人文元素水乳交融,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素养教育融为一体,让课堂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阵地,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2]。
一、确定外科护理课程思政目标
(一)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成员包括外科护理学教学小组5人,均为双师型教师,从事教学工作10年以上,并完成2轮以上外科护理课程教学。小组成员统一学习,明确工作任务,熟练掌握课程思政元素提炼与教学策略的设计、实施。
(二)明确外科护理课程思政培养目标
外科护理课程是提高学生临床护理工作核心能力的重要部分。在学习外科护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关心病人、敬畏生命;在评估患者时,学生应展示与患者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对每项护理技术操作动作应轻、稳、准且连贯,并能通过动作传递情感,表现出人文关怀和高度的责任感。因此,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在原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推动“德融课堂”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程思政,将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养融入课程教学中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护理伦理、职业素养等有效渗透,实现“与护理工作结合,培养外科护理学应用能力”的课程目标[3]。通过典型案例、故事、视频、图片、文字等教学素材的设计运用,趣味性与时效性并重,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课程与思政无缝衔接、巧妙融合,做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从而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技能型合格护理人才[4]。
二、提炼外科护理课程思政元素
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这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目标,延伸和套用“课程思政”的概念[5],充分寻找、提炼外科护理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思政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对外科护理课程按章节梳理的方法,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列出蕴含思政元素的知识点,提出相关的思政融入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比如,在讲授水钠失衡病人的护理时播放电影《上甘岭》片段,观看被困山洞的志愿军战士在严重缺水时的状态,引出高渗性脱水病人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记忆,同时让学生感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爱国情怀。
三、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一)制订教学方案
外科护理教学研究小组成员,以学生的认知特征、教学要求以及思政教学规律作为依据,按照设定的课程内容及思政元素融入点与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积极讨论并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教师试讲等方式对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进行讨论和充分挖掘,并对教学中可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进行研究讨论,制订出和课程知识点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方案,确订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策略,进而形成教学教案。
(二)教学实施
本次研究对2019级护理三年制4个班,共计207名学生实施外科护理课程的思政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外科护理课程教学全过程。
1.课堂理论教学。理论课以自然班为授课单位,由校内专任教师承担,讲师以上职称,均有医学、护理专业背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教师言传身教,强化外科护理理论教学,将课堂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现象。教师在强化所授专业课程思政意识的基础上,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将提炼出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与教学策略应用于各章节教学内容中。充分运用讲授法、演示法等抓准切入点,在教学中适时结合社会热点新闻以及临床案例,强化课堂讨论,通过对医学相关思政热点问题讨论、教师适时点评等方式进行课堂思政教育。重视启发式教学,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多元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显性教育以及隐性教育。强调护理职业人文素质培养,使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政元素充分结合,实现教学过程中与思政教育无缝融入[6]。
2.实训技能教学。实践课采用模拟教学+实训室团队带教方式进行。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操作时,将诚信、严谨、友善关爱的职业道德精神隐性渗透给学生;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认真掌握基本技能。
通过学生操作练习时互相充当模拟患者,让学生对患者感同身受,从而自主关爱患者。实训过程中教师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得体的仪容仪表、规范的操作行为、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带动学生、改变学生。将爱岗敬业、平等待人、团队协作、仁心仁术的职业道德精神内化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训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完成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促进学生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前,教师将思政素材发布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线上可以针对该素材反映的问题进行生生互动讨论,课堂上教师在适当环节引出素材,连线临床一线工作场景,力求将大量的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扩大教学的知识容量,增强趣味性。线下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多次的认知学习中,理性地看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提升学生的获得感,真正体现课程思政的实效性。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多媒体仿真软件等信息资源,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成效分析
(一)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策略评价
经过两轮实施后,研究小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课程思政教育方式、课程思政元素资源质量、课程思政接受程度等三个方面以记名的方式对2019级护理三年制4个班共计20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对外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策略评价较好,对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认可,其中,53.2%的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思政教学环节设计的思政内容表示容易理解并接受,对课程思政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表示满意(非常满意占21.7%、满意占47.3%、比较满意占25.1%),大部分学生认为本课程思政元素与外科护理知识技能的关联度及人文关怀教育适宜(完全适宜占40.1%、基本适宜占59.9%),认为思政教育对自己在职业素养方面有触动(明显触动占42.0%、较明显的触动占49.8%)。同时在外科护理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护理职业有了更深的认知。
(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从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巩固学习、高阶学习、整合性学习、学习绩效这六个维度,对207名学生教学策略改进前后的两个学期学习效果作了调查,并通过小组互评和生生互评,适时评价,实训过程考核及期末考试成绩统计等方法,将课程思政教育前后学生学习能力及成绩加以比较。结果显示,在课程思政教育后学生深度学习各项得分均高于课程思政教育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对重难点知识掌握有所提高,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平时测验不及格率大幅度下降。
五、建议
(一)提炼外科护理课程思政元素,让人文教育落地
外科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35章。总论阐述了外科护理学的发展、手术室的管理护理,针对外科疾病患者的体液失调、围手术期、感染、损伤、肿瘤等方面的护理进行论述;各论详细介绍各系统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护理。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嵌入专业课堂中,是多数护理专业课教师的困惑。双师型研究团队针对外科护理课程各章节教学内容,提炼出可以融入思政元素的知识点,将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政资源结合专业知识点,以分析临床案例、讲故事、看视频、讨论时事热点等方式呈现于课堂教学中,使课程思政系统化、规范化。同时,以专业知识点为切入点融入人文关怀、优质护理、工匠精神、爱国情怀、自信、仁爱等思政元素设计的相关教学策略及素材,能够更好地帮助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课程内容及思政元素融入点与教学策略”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7],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水乳交融,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实施思政教学策略,让专业课程升华
研究团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知识点将思政教学策略应用在外科护理课堂教学中,通过理论课堂教学、技能实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路径,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授课内容,实现思政人文教育目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有不满意之处,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加强专业储备,还要提升思政人文素养及教学技巧,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注重“术”与“道”的结合,并固化于教学方案中。
(三)提升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让学生受益
护理专业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及“课程人文”的实施,其基础在课程,重点在人文;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经过两轮教学实践,对207名学生教学策略改进前后的两个学期学习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课程思政教育后学生深度学习各项得分均高于课程思政教育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对重难点知识掌握有所提高,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平时测验不及格率大幅度下降。外科护理课程思政教育加深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护理专业具有对从业者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要求高的特点,在当前新形势下,研究如何与时俱进,改革护理人文教育,必当有为。本研究尚存在思政元素资源库建设还不够完善、思政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不足,因此还需专业课教师在未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要增强自身政治意识的敏感度,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以逐渐适应新时期对于高校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育人的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5):86-90.
[2]陈宝生.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8-06-22.
[3]陈磊,沈扬,黄波.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方向、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超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4):51-53.
[4]刘升长,翁美芝,舒青龙,等.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促进医学人才培养:以医学基础课程生物化学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33-134.
[5]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等.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4-66.
[6]刘艳艳,代爱英,李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05):28-30.
[7]张立磊,董铁军,王垚,等.“课程思政”视域下医学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21):94-95.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