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作者: 黄小凤

【摘要】甘肃红色文化是甘肃这片红色土地上产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甘肃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方法。文章认为高职院校要以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为依托,挖掘并科学应用红色资源,组织红色校园实践活动,并在课程建设和管理文化建设中将之融入,以丰富校园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将学生培养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管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5—0020—05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职业技术技能型学校,为社会培养和输出德技双修的基层技术技能型人才。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了培养有文化有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而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对弘扬红色传统美德、延续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1]。下面,笔者结合甘肃地域特色,就甘肃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路径,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高职院校更多的是注重基础设施和校园景观建设,如教学楼的建设、实训楼或实训基地的建设、办公环境的改善等。但是软文化建设,即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将硬件设施建设和人文精神建设融合起来,对于基础设施和校园景观所蕴含的文化挖掘力度不足,宣传力度不大,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内容学习和传承基本流于形式。以甘肃畜牧工程技术学院为例,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基础设施和校园景观建设外,还建立学校校史馆、专业科技文化馆;更是依托武威的地域优势,发挥红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建立了学校党史馆。但是如何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尤其是发挥红色文化精神的引领作用,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需要学校不断去思考和探究。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底蕴,红色文化传承缺乏方法。高职院校的前身大多是重点中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基础相对薄弱,体系不够科学,院校对其重视程度不足。主要表现为:采用单一的技术、技能培养模式,忽略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人文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轻视人文知识的灌输和教授,校园文化建设得不到重视和提升,没有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体系。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增强校园文化底蕴,彰显文化育人功能,学院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根据学生专业创建了学校特色建筑,如体现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农机工具的石雕;其次,设立学校专业中药园、中药标本等,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了解专业知识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沿革,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忽略了武威还是一片红色热土,在这片热土上孕育的红色文化更是职业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高校想更好地培养人,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要注重对红色文化的把握。”[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的影响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如,集体主义价值观淡化,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去选择自己的行为;功利主义的思想显现,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诚信的品质渐渐流失;拜金主义思潮盛行,生活中极具攀比和虚荣的心理,缺乏认真踏实、艰苦奋斗和创新创业精神。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的是高素质的基层技术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大学生有信仰担当、有社会责任、有民族情感。甘肃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这片土地上,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与建设并结合地方文化形成的具有民族气概和时代特色的独特红色文化,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形态的文化。既真实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艰难而又曲折的红色革命发展进程,又详细记载了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人物和革命先烈保家卫国、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生动革命故事。一个个可爱的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抒写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华丽篇章,为当代职业院校大学生在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树立了榜样,也提升了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2.增进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中,不同的思想暗流涌动,也将当代大学生推向了多元文化引发的思想碰撞的混流,尤其是深受西方所谓“普世价值”“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诱惑。大学生在此形势下,文化底子薄、思想堡垒薄弱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上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往往表现出对革命历史、民族英雄的淡漠态度,从思想上拉远了自身与红色历史的距离,从而沉迷于风云变幻、鱼龙混杂、消磨大学生意志的网络信息当中,致使缺乏坚定的政治态度和正确的是非观。为此,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向其他高职院校学习,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尝试着将甘肃红色文化融入各专业学科教学体系中。尤其是,在思政课程中增加了学生红色基地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当代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和精神价值引领,让学生切实感受甘肃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强大精神力量;应用甘肃红色文化的思想指引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认清各种错误文化和思想的实质和危害,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不断培养大学生对甘肃红色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成为红色文化的积极弘扬者。

3.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国红色文化是文化教育系统中最独特、最富有精神价值的宝贵文化资源,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形态的文化种类。高职院校利用其多种形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了多形态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情感触动和价值引领。首先,在理想信念方面,甘肃红色文化既指引着中国人民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包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对时代精神的创造。其次,在情感育人方面,红色文化中所涌现出来的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和震撼人心的人物事迹,体现着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展现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释放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生动活泼、感染力极强的显著优势,对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对充满自卑和处在理想空窗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影响力,对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对甘肃红色文化探究方面,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甘肃各地也在不断研究和开发甘肃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红色基因,地方大学纷纷将甘肃红色文化基地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基地,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物化载体和精神元素的挖掘不够。一方面,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冲击,学校忽视了特有的中国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撑作用。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更加紧密、频繁,但每个国家又具有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文化追求。在纷繁复杂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冲击下,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面临多种文化和价值理念的选择和取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思想理论功底弱,不能正确且清晰地认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在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之下变得无所适从,甚至在思想上与我国的价值理念相背离,为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中国红色文化所包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就是对大学生思想和精神的最好引领。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红色文化认识不足,对其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元素挖掘不够的情况。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如何实现甘肃红色文化的物质转化和精神元素的挖掘,找到学生易于学习和理解的学习方法、内容等,对于大学生坚定思想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学校对甘肃红色文化的精神元素挖掘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很好地将地域的优势和特点结合起来,也没有对甘肃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元素进一步提炼和转化,更不能将甘肃红色文化与学校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以甘肃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特色建筑等,而是单纯地依靠思政课教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对甘肃各地红色文化中的一些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的事迹,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进行讲授,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情感上更不能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没有找到将甘肃红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合点。

2.高职院校对红色文化实践行为塑造和学习覆盖面不足。一方面,部分高职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行为活动的资金投入虽然逐步增加,但比较其他学科还是明显不足,大大降低了思政课教师对红色文化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对红色文化学习的创新方法和内容研究,这为甘肃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滞后性影响。因此,如何在传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将甘肃红色文化转化为一定的情景声融合的红色文化表演或社会实践活动,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甘肃红色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校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缺乏文化积淀。从学校角度看,部分高职院校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大都循规蹈矩,缺少文化积淀,学生不能明确该项制度的文化渊源,不能明确自己为什么要遵守,只能确定自己必须遵守,而这种遵守带有极大的被动性,那么制度本身就无法在学生心目中形成良性的规则意识。所以如何用红色文化引领的校园文化来滋养制度,用善良的制度来育人也就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从教师的角度看,部分专业课教师自身对甘肃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能力较弱,加之对红色文化的教育不重视,教学带有功利性,误认为红色文化教育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专业课教师只要专心做好专业课教学即可,无形中剥离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其实,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是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财富。

四、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文化建设工程,甘肃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体现甘肃红色文化的精神和灵魂,发挥红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引领作用。那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针对以上存在的不足,科学有效地将甘肃红色文化融入进去,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1.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加大红色资源的物质载体挖掘。甘肃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发展中的奋斗历程,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顽强、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历史进程。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首先,要结合地域优势,不断挖掘和积累甘肃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加大甘肃红色文化基地的实践学习,使学生在充满红色文化的实物和场景中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厚重情感和精神内涵,在省内每一个烙印着红色革命足迹的历史纪念馆、红色文化遗址和呈现主要红色战争的场所中了解红色文化基因,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灵魂,帮助大学生站稳思想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重视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建设,实现甘肃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创新发展。如,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了学校党史学习馆,分四个阶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也呈现了甘肃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红色人物;学校的思政课教师也集体汇编了甘肃红色人物100例资料汇编,为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的氛围提供了场所,实现了学生红色文化实物学习的全覆盖,直观地加强了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引领,也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科学应用红色资源之魂。红色文化的精神基因和元素是红色文化之“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科学运用甘肃红色文化的精神元素来诠释甘肃红色文化内涵,使红色文化教育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同时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理论知识学习的恐惧心理和弥补对理论知识积累的欠缺。如,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充分尊重大学生对甘肃红色文化的学习状况和认知结构,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渠道,从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出发,借助学校党史学习馆,让大学生在馆内录制讲述甘肃红色文化的短视频。从寻找甘肃红色故事到故事脚本制作再到视频录制,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然后,由学生将制作好的视频发往自己喜欢的自媒体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对甘肃红色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形成适合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甘肃红色文化精神的理论教育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如,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要充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农机与汽车专业的学生要培养民族产业的爱国情怀和专业的工匠精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