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
作者: 薛清华【摘要】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渗透红色基因,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就如何充分挖掘家乡红色文化,活用红色资源阐述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七条创新路径,即讲述红色故事、朗诵红色诗歌、观看红色影视、阅读红色绘本、开展红色游戏,在幼儿的心里播撒红色文化的种子,使幼儿感悟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让酒泉大地上孕育出的铁人精神、航天精神、莫高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关键词】幼儿园;红色基因;传承;现状;价值;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5—0025—03
3-6岁的幼儿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萌芽的阶段。将红色基因种进幼儿心里,能起到培根铸魂的作用,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酒泉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敦煌艺术从这里走向世界,现代航天科技从这里起步腾飞,中国石油和中国核工业从这里发展壮大,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新中国成立后,酒泉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彰显出酒泉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进而创造奇迹的革命历程。党在这块热土上孕育出了伟大的铁人精神、航天精神、莫高精神,这种精神资源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当前幼儿园传承红色基因的现状审视
从表面上看,教师对幼儿进行传承红色基因的教育活动都开展起来了,但从酒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现状来看,距离发挥独特育人价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一,教师对酒泉地方红色文化内涵及其价值没有深入了解,甚至一知半解,且红色文化储备不足,无法及时选择合适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因材施教。第二,教师缺乏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的研究,没有用儿童化的方式开展教学,难以真正触动幼儿的心弦,更无从谈接受和传承。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内容和表述仅限于干巴巴的说教、填鸭式的灌输,让幼儿难以理解,难以激发兴趣。第三,幼儿园缺乏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教育的具体措施、方案和保障机制,导致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科领域的确定性、长久性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2]。
二、把握幼儿园红色基因传承融入的价值
1.幼儿园对地方红色文化内容的把握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考虑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教师要把酒泉历史中有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元素提炼成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内容,使幼儿对酒泉革命历史有比较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进而发自内心地敬仰、尊重每一位革命先烈和前辈。
2.在遵循课程原则的前提下,幼儿园五大领域要注重融入具有酒泉特色的地方红色文化内容,做到在整体中浸润,细节中突出。如“从小学铁人”主题活动可搜集有关歌颂铁人及石油工人的音乐、歌曲,教幼儿欣赏音乐,吟诵歌词,学唱歌曲;或创编舞台剧《难忘的歌》,用艺术表现的形式歌颂“爱国创业我最认真,求实奉献我最根本”的铁人精神,使幼儿领会其思想内涵,萌发对英雄、对红色文化的崇敬热爱之情;健康领域可选择“我为祖国献石油”“童心向党”“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等红色音乐,让其伴着幼儿做早操,玩户外游戏;社会领域可利用社区红色资源,如组织幼儿参观铁人纪念馆,扩展幼儿的眼界和思维,让幼儿能够从观览中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
3.要着重考虑对酒泉红色文化的尊重和融入,必须将标志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性格的精华植入其中,为幼儿价值观的成长找到灵魂和根基。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看待地方红色文化和英雄事迹,增强对地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励幼儿学习英雄,汲取前行的力量[3]。
三、幼儿园红色基因传承的创新路径
1.建立传承机制,活用红色基因。幼儿园可成立红色基因教研组,制订3-6岁幼儿红色基因融入计划,制订建设红色园本课程总目标,建立红色基因教育传承保障机制。可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融入办园目标、理念、管理制度中,引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逐渐形成鲜明的办园风格。如,校园文化以红色文化为主基调,最醒目的地方展示红色精神画面、英雄名言,对广大教师和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红色教育,使其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教研组可通过查阅网络资源,走访红色纪念馆,调阅红色文化资料的方式,充分挖掘本土优秀红色文化资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创作加工,把本土的红色基因变成幼儿能听懂、能理解、能接受、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丰富红色基因课程。
同时,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用活红色资源,即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我的航天梦”“我学樊奶奶,从小爱文物”等主题活动。这一系列“知我酒泉、爱我家乡、热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不仅能陶冶幼儿的身心,而且能在其幼小的心灵里播下酒泉革命历史、红色文化的种子,让其油然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走近”红色“圣地”,让环境育人。开展红色教育以来,我们确定了一些参观游览的目标,如酒泉解放纪念馆、玉门铁人纪念馆、东风航天城、敦煌莫高窟等。在酒泉本地,带大班的幼儿去游学参观,让其牢牢记住酒泉红色文化的代表人物和英雄事迹,知道“铁人精神”“航天精神”“莫高精神”的具体含义。较远的地方出行不方便,我们便运用红色资源创设教育环境,丰富主题墙、布置展厅,以展览馆的形式把“红色圣地”请进校园,给幼儿讲“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役精神”等。先由教师担任讲解员,用儿童化的语言讲解,后来互换角色,教师当听众。“听过千遍,不如讲过一遍”,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把红色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了幼儿的脑海里。
3.观看红色影视,启迪幼儿心灵。电影电视综合视觉、听觉艺术,表达手法独特多样,它的欣赏意义、教育意义以及娱乐意义都有无限的活力,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在看完电影后,明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牺牲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也是像铁人王进喜、航天英雄杨利伟、敦煌女儿樊锦诗为代表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应倍加珍惜。
4.讲好红色故事,培育幼儿爱国情怀。幼儿最喜欢听老师讲故事,他们最能记得牢的也是故事。我们根据幼儿的这个“喜好”顺势而为,宣讲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渗透每一个幼儿的内心。我们选择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故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青年习近平的奋斗故事》等,让幼儿知道这些伟人和领袖年轻时就树立了拯救、复兴中华民族的远大革命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精神;还选择了少年英雄如《小兵张嘎》《小萝卜头》《刘胡兰》的故事,他们年龄虽小但志气大,机智勇敢不害怕,是战火中的民族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教师用轻松活泼的语言以及生动的语言格调讲出了红色故事的“儿童味道”。这种讲述是双向的,教师讲完,幼儿复述。然后,再举办红色论坛,这时演讲的主角就换成幼儿,他们可以讲故事、讲感受、讲理想。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也更加丰富了。
5.朗诵红色诗歌,礼赞红色精神。诗歌为幼儿所喜爱,是因为它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结合我国一些特殊纪念日,如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我们都要围绕“颂歌献给亲爱的党”“祖国妈妈我爱您”等主题举行诗歌朗诵比赛,歌颂红色精神,培养幼儿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其中教师改编创作的《航天英雄赞》《大漠敦煌》《石油工人真光荣》《我是石油娃》等诗歌体现的是酒泉红色精神,家乡味浓,熟悉亲切,易懂易记,效果出彩,成为每期必上的传承节目。
一首诗歌虽小,但只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捕捉诗歌背后的红色内涵,那么红色教育就会“润物细无声”。
6.阅读红色绘本,培育英雄情结。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形式,每一本经典的绘本都是由精彩的图画构成,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精选了《小英雄雨来》《王二小》《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很多优质红色绘本,幼儿从这些绘本中感受到面对敌人、面对严酷的暴风雪,表现出不惧风险、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形象,激发了幼儿心中的英雄情结,觉得他们就是学习的榜样。
我们还请幼儿一起来策划,把酒泉红色文化也变成绘本,让更多的幼儿阅读。幼儿想象力真丰富,出了不少金点子,顺利地创作出《酒泉一个美丽的传说》《铁人王进喜爷爷》《我有一个梦》等绘本。当幼儿看着自己和老师共同创作的绘本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7.创新游戏方式,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课程要想浸入幼儿心扉、渗透幼儿血液,就要充分挖掘红色课程的趣味性及教育价值,让较为严肃的红色教育回归生活,让崇高的红色精神可以触摸,努力实现“红色教育游戏化”“游戏活动红色化”的有机融合。对此,我们开展了富含红色文化的创造性游戏。比如,在讲完《酒泉解放》的故事后,设计了游戏《炸碉堡》,布置了游戏场景“独木桥”“草地”“树林”“攀爬障碍物”“雷区”“碉堡”。幼儿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认真遵守游戏规则,争先恐后地扮演解放军。
历史传承文化,文化滋养一代新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努力探索幼儿园红色基因传承路径,让红色精神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迸发出照亮一代新人成长的绚丽光芒。
参考文献
[1]赵盼盼.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研究——以淮安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7):07.
[2]张玉锐.传承红色基因打好人生底色——以酉阳实验小学开展红色教育为例[J].今日教育,2021(Z1):124-127.
[3]刘思洋.基于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网络育人路径探究[J].才智,2022(05):163-166.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