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出精彩“增”实成长

作者: 张虎

“现在作业变少了,我在学校就能做完。每天下午,学校都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快乐变多了。”“双减”后,学生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张掖市甘州区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

“‘双减’政策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切实保障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教育工作者回归教育初心,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今年,我们结合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三抓三促’行动要求,突出‘能力为先、执行为要、效能为王’的导向,继续把‘双减’工作列为局党组的‘一号工程’和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持续跟进政策落实,让‘双减’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甘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李金铭如是说。

今年以来,甘州区各义务教育学校坚持把“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三抓三促”行动的实践载体,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思想要提升,我该懂什么”专题学习、“学校要发展,我该谋什么”专题研讨、“问题要解决,我该干什么”专题调研、“能力要增强,我该会什么”专题练兵等系列活动,多点发力,推进“双减”,在育人质量上做“加法”,在学业负担上做“减法”,在改革创新上做“乘法”,在顽瘴痼疾上做“除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在校内高效学习,有效解决学生放学无人管、家长接孩子难的问题。全区47449名学生自愿参与课后服务,参与率100%,实现了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充分发挥责任督学划片包抓、校外监督管理员指导监督作用,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督检查机制,积极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对违规办学培训机构进行查处、停办,压缩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从根本上保证了“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减负”工作目标初步实现。

聚焦校内减负让学校回归本真

“‘双减’政策是学校教育的及时雨,‘三抓三促’行动是教育发展的助推器。自‘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甘州区借‘双减’的东风,从‘管’‘教’‘学’三个方面,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常态化开展教学督导,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把脉问诊,提升常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甘州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建明说。

甘州区教育局始终高度重视校内减负工作,一方面,出台《甘州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意见(试行)》,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坚持科学有效、多元评价、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另一方面,监督指导全区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印发《甘州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全区各义务教育学校以“一校一案”的思路,按照“5+2”模式,制定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课后服务工作方案和课后服务安排表,充分利用学校育人主阵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阳光体育”“第二课堂”等课后育人活动。现在,各校已建立了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完善了管理制度,配齐配足了教师,课后服务平稳有序开展。在课后服务中,重点开设作业辅导、室外活动、兴趣社团等项目,杜绝课后服务上新课或占用大量时间进行集体辅导、讲评等情况,有效破解了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中小学生无人看管、学生作业辅导难度大等难题,构建出良好的育人生态,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甘州区大成学校聚焦学生健康体质、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劳动素养培养,自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打造“读100本中外名著、背100首优秀古诗文、看100部优秀电影、赏100幅名画、听100首名曲、会1-2项体育技能、知100位名人故事、写100篇随笔、练好字、练好口才”九项文化工程,助力课后服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解家长后顾之忧。

“目前,全区38所义务教育学校均开展课后服务,各小学在放学后的时间开展,结束时间不早于家长下班时间;各初中采用晚餐后开设自习班的形式开展,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30分,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全区学校共开设管弦乐、民乐、书画、剪纸、彩陶、民间手工艺制作等150余项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项目,组建学生社团680多个。”甘州区教育局教育股负责人任海德介绍。

与此同时,甘州区积极总结各学校综合实践作业共性问题,寻找工作堵点,在《甘州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中加入规范综合实践作业布置与反馈内容,提出教师在布置综合实践任务时,要充分考虑现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不布置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综合实践作业;在布置手抄报、征文、调查研究等设计类综合实践作业时,提前谋划,留足留够完成时间,任务较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分项目分组等方式统筹布置,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求各中小学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和社团时间,加强学生在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落实之前,我们学校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参加晚上或节假日的校外文化课程辅导,经过学校长期广泛宣传和积极引导,现在基本没有学生参加校外文化课程辅导,学生作业量合理减少。节假日,学生大多居家读书、参与体育锻炼、参与家务劳动等。”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缪自军告诉学校责任督学,“春学期开学前,我们专门召开‘双减’教师论坛,深入研究探讨校内减负的有效措施,学校将持续严格作业管理,以备课组为单位,统一学生的作业总量和内容,将艺术类、兴趣类活动渗透到学生作业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自‘三抓三促’行动在教育系统部署以来,我们坚持抓实教学教研,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积极为教师们搭建课堂展示、研讨、交流的平台。通过青年教师培养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同课异构、优质课评选,不断把课堂改革引向纵深,为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甘州区教育局教研室负责人段雁宾说。

“‘双减’前,我们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学科类培训,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参加艺术类培训。‘双减’后,学生学科类培训人数大幅度减少,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我们为各年级学生提供了阅读、体育锻炼、劳动实践、游戏等活动清单,让学生回家后自主选择、参与,家长们的反响也很好。”甘州区南关学校校长普长德介绍。

在甘州区北街小学,该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摸索,在作业布置中,采用“3+2”作业单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采用“常规+个性”的分层作业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巩固需求,学校学科备课组每天在作业设计上求精、求准,作业单设计分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有所收获。还采用“运动+护眼”的运动作业单落实体育作业制度,增强学生体质,每天的学生作业单中都有一项体育运动任务和护眼运动任务。采用“兴趣+延伸”的兴趣作业单,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兴趣作业单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美术、阅读、科技等“菜单式”选项中,选择兴趣方向,制定个性化兴趣作业单。

“学校要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就需要持续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场馆、改革评价、优化课程、改革教学。对此,我们持续合理有序扩大城区学校学位供给,全面消除大班额,农村六年级毕业生将全部转入城区初中就读,全面实现初中阶段教学工作向城区集中的调整目标。”甘州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组成员李汉文介绍,为保障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双减”工作质量,甘州区教育局还研究制定《甘州区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管理办法(暂行)》,严格按照标准依规收取课后服务费,落实奖补政策。定期开展学校“双减”工作满意度调查,将乡村少年宫项目、学科第二课堂与课后服务相融合,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

聚焦校外减负把童年还给学生

假期结束,甘州中学学生李承泽欣喜地说:“现在作业量减少了,每天的作业不多,一两个小时就做完了,我就预习新课、练练画、做做创意手工,干些我喜欢的事情。”

随着“三抓三促”行动深入推进,甘州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省、市、区关于“双减”工作的部署要求,一方面,成立由12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取得明显成效。另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广泛宣传“双减”政策,定期发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和《致家长一封信》,做到宣传有声势、有力度、全覆盖,有效引导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正确认知“双减”,吃透有关精神,实现家校联手、方向一致、节奏同步,让学生在良好的“双减”氛围中全面健康成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校外减负具体实施中,坚持从严审批,严把审批关口,与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登记的通知》,对现有各类培训机构进行分类登记管理。同时,持续规范办学行为,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要求所有机构在办学场所显著位置,对机构资质、教师资质、收退费标准、培训内容等信息进行公示,加大信息透明度。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业时间,从严控制时长,强化培训内容管理,坚持培训内容备案制度,对培训所用教材进行严格审查,从源头上净化教材环境。

“之前作业多,几乎没有太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减负’后,我每天差不多用40分钟就能写完作业,然后可以安心练琴、帮父母干家务,挺喜欢这样的生活。”甘州区甘泉街小学学生成卓满面笑容地说。

“双减”取得了一定成效,还需要进一步巩固。甘州区政府教育督学张维雄在全区督学工作会议上,为新聘督学介绍:“为了使校外减负的成效落在实处,教育督导室从公办学校选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员,实行责任督学分片包抓机制,对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检查。并协调职教办联合检察院、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公安、人社、民政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小组,对不符合资质、存在管理混乱和虚假宣传等问题的机构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减负’后,孩子不再为参加校外辅导班而焦虑,每周至少可以完整读完两本课外书,我们家长在经济上的压力也小了不少。”张掖四中学生张子萱的家长陈女士说。

“现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严格,这是好事,我们也严格按照要求,规范了办学行为。尤其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动中,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了相关工作,被教育局打造成了样板,受到了好评。”萌萌艺校负责人储繁静说。

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甘州区教育工作者落实“双减”工作满怀信心。“我们将持续精准施策,抓好‘四个坚持’,强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坚持精准摸排、从严审批,对现有各类培训机构进行全面排查、分类登记、综合研判,做到底清数明;坚持多层发力、强化监管,建立远程视频监控、党建指导员监督、责任督学常态化督导、学校工作专班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坚持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依法依规严厉查处无证无照‘黑机构’、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和各类违规行为;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宣传引导,通过集中宣传、承诺践诺、定期发布‘黑白名单’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卢建明说。

不忘育人初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双减”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战役中,甘州区广大教育工作者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把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做到持之以恒,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双减”工作得到了社会、学生家长的认可,新时代教育观念走进了家家户户,家校协同育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持续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常态化开展校内‘推门听课’,打造高效课堂,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品课程、优秀教学法、优秀教改项目和优秀课例;着力加强作业有效性研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科学布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积极推广‘基础性作业+弹性作业’,探索制作类、家务劳动类等作业模式,在做好‘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持续抓好社团活动和乡村少年宫管理,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和组织形式,全面提升‘5+2’课后服务质量;全区中小学在源头管理上落实责任,管好学生,管好老师,形成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工作合力。”李金铭说。

今后,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落细,教育生态将会更加优化,教育改革也会向着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进,甘州区的基础教育格局也会呈现出更好的变化。全体甘州区教育工作者将聚焦“三抓三促”行动,在学习上下苦功、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围绕“建成教育强区”的远景目标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强化育人担当,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以更昂扬的斗志、更高的热情、更加奋进的姿态,加快推动甘州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辑:彭雪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