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促进教育提质扩优

作者: 张全林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打造“一个先行区、两个示范区”,是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抓手,同时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增强教师育人本领是关键。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弘扬新时代教师道德风尚,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还需建立健全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现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用“四有好老师”标准统领教师成长发展,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更需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组织实施教师培训与发展项目,促进教师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专业成长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建设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师资队伍专业素质能力是硬支撑。“数字”深度融入普通教育,首先是教师有本领“接得住”,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师资建设必须以变应变,拥抱时代潮流。应结合实施国培、省培计划,创新开展教师培训,构建全科、全员、全覆盖的“数字”植入教师培训体系。打造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首先是一个教育人才引育使用的创新问题。贯通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为甘肃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建设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均衡。针对边远地区教师短缺、配置不均衡和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应通过实施引进补充工程、教师“安心”工程、交流互助工程,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是乡村教师队伍面临的实际问题。应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抓实待遇留人,调动教师“愿下乡”的积极性。或有效实施城乡交流,采取分片结对、区域一体化办学、优质和薄弱学校交流、名优特教师支教、富余学科交流、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切实提升薄弱学校的教学水平。还应持续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有效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留得住”的硬件设施。

打造“一个先行区、两个示范区”的实质是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涉及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都必须优先考虑师资队伍这一最活跃的决定性变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