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学校当主动作为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学校当主动作为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当今社会的必修课,也是建设学习型大国的必由之路。教育数字化的推进关键在于人的素养的提升,而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人们不可或缺的必备素养。近年来,国际组织和一些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战略举措以提升公民的数字素养,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培养未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应主动作为,普及数字化条件下的新型教育环境,夯实基础支撑;普及数字化条件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深化课堂变革;提升管理者数字素养,强化领导力;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教育系统应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在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方面发挥基础作用,助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吴砥)
遵循阅读规律成就青少年精彩未来
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重视整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义务教育学校要将读书行动纳入“双减”工作,对学生不设硬性指标,不以考试、“打卡接龙”等方式检验读书数量和效果。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阅读是文明传承的基本方式,也是文明创新的基本条件,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引导青少年爱读书,不能仅靠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还要燃起青少年内在的阅读欲望;不仅要突破写若干字读后感等传统的阅读考量方式,还要善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阅读教学与青少年的兴趣、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相结合,还要尊重阅读规律,随孩子年龄增长逐渐从以虚构类作品为主向以非虚构类作品为主过渡,让优秀作品从奠定精神底色升级到完善知识结构,补齐能力短板,涵养家国情怀。(张贵勇)
切莫让网络“烂梗”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言网语”越来越成为青少年传递信息、宣泄情绪、缓解压力、释放感情的表达方式。一些“网言网语”具有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诠释着语言的生命活力和时代发展,但一些恶俗、粗鄙的网络“烂梗”也充斥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不仅直接影响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表达和运用能力,还弱化孩子们对正确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
抵制网络“烂梗”刻不容缓,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首先,家长要以身示范为孩子营造文明规范的家庭语言环境,及时制止和纠正网络“烂梗”渗入孩子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积极引导孩子认清网络“烂梗”的生成根源、严重危害及抵制方法,帮助不明真相、盲目跟风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次,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优秀同学的榜样引领、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培塑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价值志趣、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勇毅的意志品格,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会用文明、通俗、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最后,相关政府部门要当好“看护人”,出台法律政策,加强监测和监管。网络平台要当好“守门人”,做好入口的审核和把关,通过设置黑名单,采取屏蔽、关停等处置措施,将不良信息和网络“烂梗”锁在门外,为孩子们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李海容)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