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必扶智 用教育点亮未来

作者: 马和平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百姓幸福的千秋伟业,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扶贫,越来越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最近的一次业务培训,刚到报到点,突然听到一个热情的招呼声:“马老师,您怎么也在这?”我忙抬头寻声音的主人,一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庞映入眼帘。他,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学生——文清。

2001年,我刚从师专毕业分配到家乡的县中,他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很不错。可刚教了一学期,初一第二学期开学就不见了他的踪影。这个学生的家境较为贫困,下面的弟弟妹妹也都正是上学的年龄,当时在农村,辍学现象还是很常见的。于是周末借了同事的自行车,一路骑一路打听,硬是骑了20多公里的路,找到了文清的家。

他家里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除了几个孩子读书的经济压力,父母还都有慢性疾病,干不了什么太重的活,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家里的收入就指着几头牛,父母身体不好也顾不过来,只能让文清辍学养牛。那一天,我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一样的农村出身,一样的贫困,但我比他幸运,家父早年当过兵,深知读书改变命运,所以不论家里多困难,都一直坚持让我上学,而我,在家庭的支持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帮助下,最终走出了那个小山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现在的我已经不记得那个周末和他父亲聊了多久,只记得返程时天已黑了,从孩子的表现到家庭的未来,从自己的出生到自己的现在,最终,他的父亲被我打动了,同意让他复学。后来,他顺利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北师大,毕业后也成了一名教师,被分配到县城高中。而今天,他站在了我的面前,我们师生共聚在这个培训班。

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他,我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和感动。可没想到更让我高兴和意外的是,第二天培训刚结束,文清就带着一个年轻小伙过来,一开口就让这个年轻人叫我“师爷”。在文清激动的讲述中,我又知道了一个“读书造就出彩人生”的故事。

这个年轻人叫俊祥,是文清同村堂侄子,也是他的第一届学生。俊祥是个读书的好苗子,从小学习优秀,同村所有人都非常看好他,怎奈家境贫困,初三一毕业的他,就跟着村里的人去兰州打工赚钱。文清对堂侄子的这个选择十分痛心,火急火燎地就买了车票亲自去兰州把俊祥“抓了回来”,还自己贴钱资助他完成高中学业。好似一个轮回,俊祥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大学。去年刚毕业,就通过“特岗计划”被州上的重点中学招录,成了一名高中老师,而且还是这次培训最后两天的信息技术培训专家老师。“优秀!真的太优秀了!这不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不禁感慨万千并笑道。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奋斗的过程中,国家对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大力资金支持,对我们临夏这样的“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陆续推出了“两免一补”“控辍保学”等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撑,越来越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花样年纪就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为他们的家庭注入信心、带去希望,进而拔掉了穷根。

(作者单位:广河县回民第一中学)

编辑:郭裕嘉

上一篇: 中学历史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