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应对学龄人口高峰
多措并举应对学龄人口高峰
近年来,由于人口生育高峰和生育政策调整相叠加,城镇地区学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学前教育学位需求增长。为了化解学位供需矛盾、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学位需求预测,建立学位预警机制。政府要加强统筹,加大教育、发改、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多部门的协同力度,确保中小学学位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各地要千方百计挖掘存量教育资源潜力,通过增开班级和扩大班级规模等多种方式,扩大学位供给。此外,考虑到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学位需求增长是错峰的,各学段之间的教育用地和教育设施可以错峰共享。各地可以加强一贯制学校建设,方便学段之间统筹利用校舍。还要加强学区、教育集团(集群、联盟等)内部不同学段之间的学位共享。引导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到郊区办学,通过寄宿制、跨区招生等形式,招收城区学生,优化郊区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吸引郊区生源留在郊区。(曹浩文)
综合发力全面改善乡村教师整体面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虽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举措,却依然存在乡村教师工作动力不足、发展内驱力不强、教学改革活力不够等诸多现象,需要进一步解决。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在继续实施各种优惠政策,建立健全“越是偏远,越是艰苦,待遇越优”的激励保障机制的同时,明确界定乡村教师范畴,规定流动到城市学校的教师将不再享受相应的职称和工资待遇。另一方面,建立优质学校、乡村学校所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乡村学校“三位一体”的内涵提升机制,全方位打造乡村学校,给予乡村教师发展肥沃的土壤和多元的平台。同时,发挥好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在乡村教师能力提升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专题培训、主题教研、科研驱动等方式,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此外,社会各界应给予乡村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要让老师们感受到工作的尊严,出现师生矛盾、家校纠纷、意外情况时,学校不能为了消除舆论的负面影响而盲目惩罚教师,各媒体不能为了流量而不分青红皂白丑化教师。应该分清是非曲直,敢于为教师撑腰,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宣传积极向上的教师正面形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李新翠)

警惕视力矫正机构的误导性营销
随着暑期来临,不少家长四处奔波,试图矫正孩子视力,这直接推高了近视防控和矫正市场热度。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视力矫正机构缺少诊疗资质和专业人员,常常利用口头承诺误导消费者。大量儿童青少年接受各种各样的治疗近视产品和方法后,并没有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更没有恢复视力。
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家长要警惕一些机构或个人在营销中使用“康复”“降低度数”等表述进行误导性营销。近视虽不能治愈,但可防可控,家长应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进行近视防治,切勿轻信市场上的视力矫正机构。除了配合开展治疗之外,家长要尽可能地督促孩子减少“读屏”时间,每天保持两小时以上的课外活动时长。(王琪)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