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

作者: 岳凤兰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情怀和文化担当,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赓续历史文脉、汲取文明智慧,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事业提供了行动指南,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肩负着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宏伟事业中,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力量,为大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校不仅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场所,也是知识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机构,要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走在前列,作好表率。充分发挥文化优势,发掘文化潜能,积极弘扬革命文化,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强化大思政课建设,为大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重点阐释了“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内涵,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要把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以文化育、以教兴文,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教育力量。

秉持开放包容,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大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从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到现代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互鉴,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新征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题中应有之义。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敞开胸怀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学校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积极推动中华文化面向未来、走向世界。新征程上,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大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创新活力。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行全员导师制要抓好重点环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