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作者: 焦富顺 李渭华 杨小霞 郑金虎【摘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文章以职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为例,从思政内容的选取、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重点以“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为切入点,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融合“思政”相辅互促方法,包括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优秀案例赏析和校园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努力做到情景契合、内容融合,从而不断地点醒和触动学生的灵魂,进而内化成学生的能力和品质,提高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文化自信;工匠精神;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8—0019—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学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以此为指引,教育行业课程思政全面启动。笔者以职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为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与学习技能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原则,充分挖掘学科文化协同育人的思政资源,积极创设学习活动任务序列,使思政内容融合、沉浸在学习过程中,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插花艺术”课程思政内容选取
(一)培养文化自信
学习中华传统插花文化不但是确证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也是融合和发展优秀插花文化的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插花承载和延续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智慧,是中华文化的宝藏,也是世界插花艺术中的璀璨明珠。学习“插花艺术”课程,必须要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汲取智慧和灵感,使他们不断地被点醒和触动,才能产生“情感共振和认知共鸣”,进而获得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不断坚守插花艺术学习,推动中国花艺文化走向世界。
1.中国传统插花历史悠远璀璨,光芒闪耀。中国插花艺术从起源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在时代更替与文化的发展中逐渐积淀与成熟。它萌芽于先秦,经过了汉魏南北朝的初级阶段,在隋、唐、五代时期,文化发展进入了兴盛时期,插花艺术也不例外,当时宫廷插花极尽奢华,民间插花自由欢快,形式多样。唐朝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的“花朝节”是个很隆重的日子,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赏花活动。宋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插花文化进入精雅全盛期,插花艺术也成为四大生活艺术之首,花器形式多样,花材的姿态和意境被赋予人的精神,花篮、理念花非常盛行,插花、赏花渐成习俗,以素雅为美,讲究高雅韵致,文人插花也逐渐兴盛,将花器文化和插花艺术融合起来,插花技巧技法应用行云流水,并突破了花器空间的限制,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就成为梅花插作意韵的一种新高度。在元、明及清中期的时候,插花技艺和理论逐渐成熟,形成体系,涌现出了一大批插花著作,在构图、创作、技巧、欣赏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全面的理论支撑,重在意境,妙在精神,艺术造诣达到巅峰,如国画的留白技法应用在传统插花中就是删繁就简,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作品顿然格调高雅、意韵清新。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发展欣欣向荣,插花艺术逐步再度繁荣。2008年,中国传统插花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传统插花已进入校园,不但被列为花艺课程的必修内容,而且已成为职业技能大赛花艺项目比赛的内容。中国花艺人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这一切都源自中国深厚的插花文化的积淀和滋养。可以说,中国插花事业的春天已经来临。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学习中国插花的信心,努力研习插花技艺,彰显中国文化精神气韵,让中国插花艺术在世界花艺文化领域重现辉煌。
2.中国传统插花是东方式插花的典型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插花是东方式插花的典型代表,内容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它扎根于中国大地,是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一种生活趣味,创作师法自然,隐喻生活哲理。中国人种植、栽培花卉的历史悠久,花卉种类繁多,被称为花园之国。人民以花为友,饱含对生活的感悟和期望。重大节日在厅堂或活动场所利用花材进行插花作品创作,展现植物的自然美和线条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达生命的契机与缘合的美妙。崇尚自然、注重意境创设是传统插花的灵魂,作品中常常融入中国诗词的意境,“简约明澈中散发着深邃悠远的哲理”[2]。作品的命名往往是神来之笔,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欣赏者产生联想和画面代入感,烘托作品的主题,从而表达出中华民族深厚的人文历史与固有的民族精神。“以花悟道”“天人合一”“器以载道、物以传情”等中华传统文化及思想在插花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尊重与表达,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插花对日本花道的创立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研习花艺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史料事实:日本插花历史最早由日本谴隋使节小野妹子随佛教文化传入日本,自此开创了日本插花起源——佛前供花,起初称为华道,也有中华思想之寓意,后续融入了本土文化,才逐步发展、成熟。日本将它作为国家文化来弘扬,逐步形成了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花艺形式——花道。于是,许多著作中都这样表述: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作为插花文化的起源国,不能丢失话语权。文化兴则国运兴,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渐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其学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优秀的传统插花文化遗产,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插花历经近三千年的发展,留下了许多文化典籍和遗产,如明代袁宏道的《瓶史》、张谦德的《瓶花谱》;清代李渔的《闲情偶记》、沈复的《浮生六记》等著作,都对中华花艺乃至世界插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瓶史》传到日本后,引起了轰动,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流派——宏道流插花。这些插花著作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进步中孕育出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中华花艺文化的根脉和精神力量,承载着独特的中国印记和符号。古圣先贤关于“撒”与“花插”的创造与发明,就是中国插花艺术思想的典型代表,它使中国传统插花的花材固定进入了新境界,进一步拓展了插花艺术创作的空间和无限可能;二十四节气与传统插花都是宝贵的非遗文化,其融合性的研究,在今天依然是花艺人不断研习精进的内容与方向,这一方面来自传统插花选用时令花卉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和文明积淀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浸润着插花艺术的未来和发展。
随着传统插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的插花活动逐渐兴盛起来,连端午节插花活动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故事和意韵表达。借花悟道,弘扬经典,这是中华民族节日文化与插花艺术融合发展的例证,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插花文化的独特魅力。
4.积极讲好中国花艺故事,推动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精神,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成为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资源。“插有意韵的花,营有深度的美”“多多许不如少少许”“意态天然,全得画趣”,这些思想和观点都源于对传统插花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精致呈现。作品常常饱含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期盼,花卉的特征和精神也被赋予思想与情感,融入了民族审美和意趣,令人赏心悦目,畅情达意,成就了中式插花作品清新秀丽、意境深邃的气韵和特质,变成了一种珍贵的文化产品。
现在,在花艺大师和花艺爱好者的推动下,全国著名的、有影响力的花艺培训学校和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传统插花方面有中国撒艺插花、东方自然风、吴越流插花、海派插花、汉楚插花等诸多流派领衔走在前列;在现代插花方面有鹿石花艺、媞亚花艺、良友花艺等紧随其后,各种花艺流派相互学习、融合发展。在世界花艺项目技能大赛中,中国花艺人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来自上海城建学校的潘沈涵和陆亦炜同学分别荣获第44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的金牌。连续两次蝉联世界花艺比赛冠军,这是中国花艺人的荣耀,也是中国花艺文化自信的展现。年轻的职校学子用大国工匠精神将中国花艺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这是中国传统花艺最好的叙事方式,也是中国花艺走向世界的新契机。自信有光芒,才配得上追逐的星光。花艺人要树立职业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积极传承好中华花艺文化,用鲜活的事例讲好有温度的故事,让花艺成为沟通交流的桥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二)积极培养工匠精神
“插花艺术”课程是一门技术型课程,因此“工匠精神”就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立足花艺行业的共识和责任。教师要引导学生“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花艺设计服务”[3];对作品要有工匠精神和品质担当;对待花艺职业保持初心和敬业精神,努力走好每一步。要及时告诫学生,这个世界,没有坐享其成,所有技术的学习都不可能只有聚光灯下的光鲜亮丽、轻松惬意,那是千万倍的努力后才能拥有的高光时刻,脚踏实地、努力向前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姿态。要引导学生明白,坚定就是最好的状态,努力的过程最美,只有精益求精,锲而不舍,才能闯出一片天地。细节决定成败,技能成就人生,这就是“插花艺术”课程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花艺课程学习过程中,要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平时积极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实践锻炼,从细节着手,诸如花材的选择、弯曲与固定技法等,不但内容深厚,技巧细节多变,还要展现花草的“表情”,必须精准指导、言传身教、不断地激励与反馈,方能获得深刻的感悟和坚定的信心。困难和挑战对强者是一种历练,它会使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聪慧。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多多历练,努力培养自己的严谨思维和良好的职业习惯,并积极向同行向大国工匠学习,在花艺朋友圈与文化氛围中获得更多启迪,锚定目标,锲而不舍,逐步培养良好品质。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本课程就业方向是花店零售和花艺装饰,技术技巧特质明显,品质服务特色浓厚。优秀的花艺产品与服务就是实力的体现,因此练好技术、积极开拓新品和提供优质服务就是行业出彩的生命线。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拓展知识视野,积极与学生分享花店业发展的前景和痛点,探讨职业方向,明晰工作定位,引导学生坚定追求匠心匠艺,不断创新花艺产品,持续提供优质服务,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认可和超高人气,逐渐行稳致远。
在互联互通时代,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直播卖花渐成热点,线下终端销售也日趋多元化,例如网红花店、品牌连锁营销、个性定制、社区花屋、家庭花艺工作室等销售模式已经成为花店零售的新业态,个性服务、精细化服务市场占比迅猛增长。互联网催生了技术变革,新的高端花店对自媒体和策展活动都搞得很专业,不管是从产品的视觉成像,还是对时尚元素的捕捉等方面都比较到位,花艺产品也很有审美和格调。未来花店经营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与服务,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运营能力,开展自媒体营销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这些都给花艺学习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挑战。
教学中,教师要坚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勇于尝试,敢想敢干。比如练习现代花艺创作技巧、学习世界花艺大师的架构思想等,只有勤加练习,积极研究探索,方能获得灵感,从而获得新的思路或想法。要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能力,及时捕捉新的市场信息,开发创新新品,追求极致,如此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新的时代蕴藏着新的机遇,新的时代也呼唤新的担当。创新创业虽然艰难,但成功的人总是先积极行动起来,幸运总是眷顾有想法的人,要鼓励学生在创新与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插花艺术”课程融合思政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教师在确立了课程思政内容后,还必须结合课程学习目标创设与之配套的育人活动内容及实施载体,做到情景契合、内容融合,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来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感悟和发自内心的认同,推进铸魂育人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抓好课堂教育主阵地,画好思政育人同心圆
教育就是用一颗心守护另一颗心,不断地坚守,才能期待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这里面就包含了传授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此才能加强育人的针对性,避免空洞说教,因此,思政育人的内容必须融入课堂教学,有效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适时导入,才能有效触动灵魂,实现协同育人的最优效能。教师要及时找准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例如在手绑螺旋花束这一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强调螺旋技巧是花艺师的基本技能,要详细解析螺旋花束的技巧要点和色彩搭配方法,并要让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有自己存在和展现自信与美的空间;花束完成之后,要及时做好保水,将美好与规范精致地呈现给顾客,突出职业岗位要求,尊重花材重要性。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适时引入省级花艺比赛花束项目的评分规范及作品评价细节,或顾客买花等情境要求,师生平等热烈地交流,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氛围,做到因景生情,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铸魂育人,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他们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