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集体优良班风建设思考

作者: 巨有福

【摘要】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单元。良好的班风对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优良班风的形成需要班主任长期不懈的努力。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文章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对初中班集体建设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立德树人;班集体建设;优良班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8—0051—03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发展情况,因而,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有效加强初中班集体建设、推进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发展,就成为每一位班主任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身作则,创新班风建设形式

1.班主任要加强导向作用。班主任在班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班级的整体素质。首先,班主任应展现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班主任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1]。此外,班主任还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例如开展班级团建、主题班会和专题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2.加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举止。习惯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对此,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好“做文明中学生”系列主题活动[2]。如,开展“我能行”“我今天进步了吗”等主题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布置教室,在活动中增强动手能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用语,如“您好、谢谢、再见”等。

二、立足班风建设,树立集体意识

对于每个初中生而言,班级集体意识是其必备的重要素养,在当前初中教育发展中,部分初中生存在严重的集体主义意识缺失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会导致班级整体凝聚力不足、班风建设效果不佳,还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教育阶段,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要重点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1.培养集体荣誉感,落实良好班风建设。集体荣誉感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精神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集体目标的实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能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集体荣誉感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一是教师的引导;二是学生的自我认识。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参与外部竞争的同时,也时刻体现着集体的力量[3]。通过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参加,是最能培养学生凝聚力的时刻,此时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远超于课堂教师言语性的授课。所以,作为教师,不能只注重课堂及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每一次集体性的活动,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班级精神文明建设,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合作,进而更好更快地成长。

2.实施差异管理,培育良好班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点关注班内学困生的学习,以便有效地推动整个班级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以及优良学风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通过认真观察和深入了解班内学困生的情况,如性格特点、知识基础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通过有效帮扶措施,能使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成绩,养成良好习惯。一是与学困生进行谈话。班主任在进行谈话时,要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在谈话中,班主任要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并告诉他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他没有其他的优点和潜力。二是制订个人计划。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制订个人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红五月、科技节等,帮助挖掘学生的潜力[4]。三是提供额外帮助。班主任发现学困生在某科方面的成绩比较薄弱时,在课后要为他们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指导。四是做好激励和表扬工作。班主任针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给予激励和表扬,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了认可。

3.参与班级活动,培养学习自觉性。作为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及主动性,通过有效督促促进班集体学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参与班级集体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后,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复习功课。

三、建立班干部管理机制,落实优良班风建设

班集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由于其管理形式较为特殊,如果找不到能够让班级学生信服的班干部管理班级,就会导致班集体的有效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管理形式,有效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是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了解和分析,根据学生自身情况以及特点,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二是班主任应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三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对班干部进行合理任命,帮助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5]。

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一支好的班干部队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班级。而在选择班干部时,班主任要充分考虑班干部的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明确职责。同时,还应对他们进行培训,如班会课上安排他们主持会议,让他们在班级中树立威信和产生影响力,指导他们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等。通过学生自我管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约束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四、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正确三观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育人理念,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有用人才,是摆在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一定要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形成良好的班风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开展班集体建设的基本前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强化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意识、有良好思想品质的人,从而确保其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针对学生群体,还可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所必须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其在今后成长与发展中不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所影响和误导[6]。

五、重视家校共育作用,加强家校沟通联系

对一个新班集体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班风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当学生在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因此,要把与家长沟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1.主动与家长联系,做好家访工作。学生犯了错误后,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并说明情况,让家长也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遇到家长对自己有成见或有误解时,要及时主动找家长做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于问题少年,一定要和学生家长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不能随意采取“棍棒”战术,这样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7]。

2.采用灵活形式,保持高效沟通。作为班主任,每学期应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或进行电话联系两次。在与学生家长见面时,要介绍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并及时向其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用粗暴的语气和带有责备性的话语来和家长交流;在与学生谈心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以朋友的方式与之谈心;二是在谈话中提出一些要求或希望;三是在谈话中指出他不能做的地方;四是谈话时不可涉及学生个人隐私问题。

总之,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方法不一,形式多样。但只要班主任因班而异,精心谋划细致落实,就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的人格,那么,良好的班风学风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吴昊文,吴志敏.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创新策略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8(05):38-39.

[2]骆舒洪,周卫红.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06):26-29.

[3]郭颖.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有致的班级管理[J].学周刊,2022(22):179.

[4]赖瑞德.浅析如何构建和谐的初中班集体[J].读写算,2018(09):25.

[5]覃海燕.刍议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激励策略[J].广西教育,2021(11):08.

[6]钱杜平.浅谈小学班集体班风建设[J].小学教学研究,2021(08):15.

[7]汤生刚.优良班风建设的设想[J].西部素质教育,2020(04):25.

编辑:郭裕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