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作者: 周玉梅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影响着每一位在校园里的人。中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将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能够促进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提升人文情怀。文章从校园文化建设下的渗透模式入手,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8—0054—04

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而美术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开拓学生的色彩视野、丰富学生的经验,更有利于弘扬和建设校园文化、打造美术特色校园。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关系

课程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要素,而课程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成果对于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内容结构和反思评价等都产生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决定着校园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1]。中小学美术作为学校课程之一,不仅是课程知识教学中的一部分,更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代表着学校教育的目标与方向,具有引导学生走向未来、塑造人生目标的重要功能。且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联作用,把握二者的融合点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2]。这具体体现在物质文化中校园容貌、园林景物、建筑设施、视觉传播过程的实践;行为文化中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培养;制度文化中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建设,这些校园文化成为美术教育教学的核心文化来源,能为学生的艺术创造提供动力。与此同时美术又实现了重点打造校园文化的作用,在学校精神理念的构建中加入美育元素,倡导融入美育的素质观念,可展现校园精神品质。当然在美术教育中融入良好的价值观念,可促进教与学的相互影响。因此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又能进一步促进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齐力并进。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育人为辅。以人为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3]。在美术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就如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人的精神价值与健康价值得到体现是教育的核心,这是使人的才学、行为等融为一体的过程。其次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担当“主人”的身份。最后在课程设计中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情感、抱负、志向仔细规划,学校或教师不能立足于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某种固定格式或规范的标准物件[4]。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培育学生的创造性。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树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是决定美术教育活动发展前景的重中之重,二者间的良性关系是美育在校园文化传承中要遵从的基本前提。学校要拒绝各种形式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着重树立个性化与特色化的校园文化。在教学时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即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敏感期,美术教育的开展要遵循其身心发展特点,要明确其在不同阶段所能接受的学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同时美术教育过程应当秉持“扬弃”的文化传承思想,要将有利于影响学生成长的优秀校园文化作为美术教学和相关美育活动宣扬和实践的首要来源,树立批判继承的思维,在积淀的基础上遵循创新的原则。

三、美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作用

美术教育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形成正确的心理品质。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不免受到与成人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表现在外观衣着不合学生年龄特征、行为举止不合乎礼仪规范等[5]。而通过审美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美术与形象设计、服装搭配教学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符合自身的衣着服装,展现属于自己年龄阶段的精神风貌,让美术教育实现外化于形的作用。其次美术教育属于情感教育[6],美术中的不同色彩衬托着学生不同情绪的感受,诸如红色会使学生体会到阳光一般的温暖,蓝色会使学生体会投身于天空一样的宁静与美好。美术课堂上学生用不同颜色勾勒出不同样式的作品,会表达出当下的心境状况,调节自我情绪,排解心理压力。在接触身边景物的同时更能培养学生善于捕捉美的眼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

(二)美术教育对教师的作用

美术教育能够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7]。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意识行为能力不足,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表率,应极力树立教育者形象,重在塑造个人外表、注重行为言论;其次教师的德行品质是感染学生学习的必要之举,教师要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从内心深处影响和感化学生。美术教育并不是独立与学校教育而存在,它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诸如美术与语文结合能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术与数学结合能使学生描绘出事物形状的层次结构等,这也进一步开拓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让美术教育充满活力。

四、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打造校园文化美术氛围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构建而成,美术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8]。探索开发美术教育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校园文化作为中小学美术课堂的素材来源,能打造更加具有美术教育的浓厚氛围。中小学在校园文化资源的研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应当弘扬具有美术气息代表性的特色校园文化,这与中小学校园的教学方针与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其次,在校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要注重素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校园文化的形式多样,涵盖了物质、精神和制度文明,具体表现在校园的风貌、办公建筑、教育设施等方面。当然,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的传统、仪式及规章制度等也包含在内[9]。最后,校园文化的具体作用在中小学学生身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要突出这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要注重个性文化的塑造,同时在开发和利用校园文化的同时,以优秀的美术作品为基础,不断挖掘最具代表性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资源。

(二)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交流变得迅速且高效,资源共享平台频繁增多[10]。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与时俱进,准确将网络计算机知识融入美术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要能利用媒体辅助工具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美术课程的学习,带领学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启发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并激发学生想象力。同时美术教师可借助电子设备将代表校园美术文化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更为直观、具体地欣赏和品鉴。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时,利用电子设备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校园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当然,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校园内艺术作品的实物参观,近距离地观摩与感受,再在课堂中进行作品的创作。教师应注重细节的描述,要简单且深刻,使学生明白作品所代表的校园文化内涵,发挥美术的教育价值。

(三)教师转变观念,将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有效贯彻教育目标的重中之重[11]。首先,美术教师自身要熟知所处的校园文化,要深层次理解校园文化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为美术教育教学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其次,美术教师应在备课中将校园文化与课堂教学目标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1.美术教学设计应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在提高备课教学设计质量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定时的诊断,从而巩固知识。

2.美术课堂上及课下要加强指导环节,积极主动帮助学生解答疑惑并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3.应在课堂中拉近学生与美术课程的距离,以校园美术为课堂教学主题,给予学生创作的方向。

4.学校的美术教育活动是学生传承和学习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艺术节等活动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最理想的途径。

(四)发挥美术课堂的文化感染作用

美术课堂作为美育工作的阵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及进行课程教学的深化是实现美育目标的前提[12]。美术教师应当以课堂为主抓手,以教学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审美以及触发感物感事为主要的课堂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中小学学生的基础美术认知为前提,创设属于学生特点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感受美和创造美。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和启发,对于学生所熟知的知识要丰富和提升,对于学生所不知的知识要逐步渗透,重复讲解。最后,要让学生敢于分享、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要不断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学习,让学生抒发自我感受和想法,提高作品的再创作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教导学生积极评价、合理评价,让学生的创作兴趣不断蔓延和积淀,最终养成审美素养。

五、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注意点

(一)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树立文化理念要从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等多方面去引导。基础设施、设备作为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中小学应当按实际需要和发展需求来增加基础设备的储备,为教学的开展打造校园教学环境,促进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平稳发展,也为树立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打造美丽的校园环境

学校作为中小学生日常的活动场所,在校园物质文化的设计打造上必须使得学生具有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让其不自觉地接受艺术的熏陶。校园中的每一处景致都可能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启发学生不断创造的能力。校园环境的打造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优良的校园环境会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美术教育需要教学与文化双重促进,更需要打造美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能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文化感染之中,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情绪管理、意志品质培养、行为习惯形成都具有帮助。有效地利用资源是完成教学的必要手段,可使得资源更为丰富和出彩、让校园文化更具特色。美术教学不应当只存在于教室,应当在优美的教学环境中不断衍生开展,置身于校园的各处,让学生全面去感受和接触。同时要在校园环境的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和规划之中让学生参与进去,让学生成为校园环境打造的主人。

(三)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实施

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理解和体验。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美、生活美。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把学校环境作为一个载体来进行渗透与美化,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去体会大自然带来的美好。

校园文化在中小学美术学习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基础保障。为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应不断加强校园文化的塑造,加大校园文化教学资源开发,促进校园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扩展和延伸,为建设和弘扬校园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让美术教育成为塑造校园文化的基石,让校园文化成为引导美术教育的灯塔。

参考文献

[1]石俊.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美术教育研究,2022(22):81-83.

[2]郑焕娥.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要点[J].新课程,2021(34):220.

[3]郭艺涵.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德育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20(09):101-102.

[4]葛金婷.中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J].戏剧之家,2020(23):176-177.

[5]王嘉楠.浅谈提高中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20(06):222-223.

[6]吕敦盛.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J].艺术科技,2018(05):275.

[7]李永艳.以美术为载体的美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8]龚波.民间美术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D].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2017.

[9]项雷,王莉.美术教育对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的作用[J].农家参谋,2017(20):113.

[10]王静婕.校园文化艺术节对提升中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7.

[11]戴仲达.让美术教育助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05-06.

[12]施拥军.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J].理论导报,2013(01):45.

编辑:王金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