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及优化策略
作者: 王首霞【摘要】语文是初中教学阶段的重点学科,也是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学科之一,是学生发展自身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启示,促使初中语文教师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加速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然后重点研究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以及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理论;意义;教学启示;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8—0058—04
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指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通过教学过程掌握知识内涵,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身,认识自身的兴趣点等,以此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数活动都在校内进行,因此,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十分重要。一直以来,传统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因此对学生的智力培养有所欠缺。当前,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发生改革,并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开展教学。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形成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初中语文课程以发展初中生多元智能为主要教育目标,为不同学生寻求适宜的智能开发,设置不同的教育项目,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使之与初中生的智能开发需要相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建立了因材施教的课程观念,以最大程度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语言差异,在学校统筹安排的教育课程和教学目标基础上,对学生开展不同的课程,以调动不同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教师可以更好地意识到并处理好学生之间的语言差异,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
2.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学生观。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情感不断因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的成长而发生变化,若是仍然以传统的教育理念和眼光对待学生,无法意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对于学生观念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观,更加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教育现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式和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1]。并且,以积极的学生观应对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挖掘和激发学生潜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陷等个性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评价观。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都是围绕考试成绩进行的,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也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评价相当欠缺,这对于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在多元智能理论下,能有效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以更加公平公正的评价促使学生多方面培养,避免评价的片面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1.教学目标方面的启示。传统的教育目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这就导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始终将语言智能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将语文学科知识以固定的方式手段传授于学生,学生只能片面地了解语文知识,使得学习流于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更缺乏对知识的应用技能。而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下,教学目标更加强调培养的多样性,指出语文教育不能进行单一的智能教育,而是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知识运用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目标,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教学对象方面的启示。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把班级整体看作教学对象,而忽视了其中每个学生的个体,这就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能发展受到忽略。而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下,教师将教学对象细化为每一个学生主体,了解并发现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学生的多方面智能,使得学生整体能够得到充分发展[2]。对此,教师也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不能轻易对学生下定义,而是要多加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间的差异,应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多加鼓励,给予学生信心,使其更加积极地面对语文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教学内容方面的启示。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几乎全部基于教材,这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乏味,而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开放,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将更多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上,并结合多媒体等工具的利用,使得语文课堂呈现出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并设计出更具个性化、创新性的课堂,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融入其中,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开拓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找到自身的价值,发展自身多元智能。比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中,在学习《水调歌头》一文时,教师便可将《明月几时有》这一歌曲节段引入课堂,并鼓励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感受,在整个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加强思考和交流。在此基础上,以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出明月的图片、视频等,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留给学生交流的空间。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适当融入历史知识,介绍苏轼的相关事迹,以此加深学生理解记忆,使学生在发展语言智能的同时,多方面发展其他智能。
4.教学评价方面的启示。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启示在于其将教学效果与实际应用相挂钩,将学生能否发展综合能力、解决生活问题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在多元智能理论及智力定量化智商测试提出之后,判断学生发展水平的重点逐渐集中在学生的语言和数理智能标准上。但经过实践和发展发现,仅从这两个方面去评价和培养学生,学生的发展并不全面,甚至评价不够准确。比如,爱因斯坦语言发育较晚,直到五岁还不会说话,以语言智能对其加以评价,是很难发现其他能力的,而其在之后的发展中实现了很多伟大的发明。还有不少著名人物事例都可以证明,我们要想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不能仅仅依据于其某一方面的发展和成长,而忽略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在多元智能理论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应更为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在语言智能的基础上评价其多方面智能发展情况[3]。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1.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要想优化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和综合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教育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号召,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方向和发展的目的。对此,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教学目标设计当中,充分展现课堂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价值观目标等多层教学目标,并在多元智能理论下确定具体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知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之上,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教学目标上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在教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分别设计学生掌握奥林匹克运动知识以及具备演讲技能的第一层目标,学生热爱体育、热爱演讲的第二层目标以及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第三层目标等,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接触并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能力。对此,教师应做到深度研究教材内容,加强对教材内容中德育的分析,并针对教材内容寻找相关拓展内容,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搜索相关信息作为教学素材,使学生能够通过一节语文课程的学习,了解到更加丰富的其他内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发展[4]。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通过查阅课外资料等方式,多加了解其中的背景信息和人物形象信息等,并以多媒体或讲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营造出语文与历史结合的学习世界,全面了解文章背后的历史信息,使其对文章内容更感兴趣,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将各科的学习内容相互融合,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3.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初中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其内容相对固定,学生常会感到枯燥,整体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丰富语文课堂,打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文时,考虑到古诗的学习本身对初中阶段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很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因此,教师便可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音乐文化,以音乐作为背景使学生沉浸于古诗氛围当中,感受诗中的内涵和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诗中的情景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沉浸于诗人出猎的场景,感受诗人的“狂放、豪情壮志”等豪迈精神。教师还可安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项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组织、表达等各方面能力,更好地体会诗中情感。
4.积极开展个性化教学。学生的个性培养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也是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在新课改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分析学生间的不同情况,对学生个体实际进行充分分析和了解,针对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还应多加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对于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5]。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基础性任务,帮助其练习和巩固知识;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布置更加开放性的任务,拓展其多方面能力,以此培养不同学生的能力素质,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
5.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也应加强多样化,以更为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面考察,以此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比如,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文字组织、语言表达、情感特征等多方面加以考查,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等相关因素,对学生的综合智力加以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多加过程性评价,将每节课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为评价考核中的一部分,以此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此外,教师应多加组织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对自身加以反思,以此实现高效全面发展。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对象、方法等都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因而,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多层次教学目标、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等,以此发展不同学生的多方面智能。
参考文献
[1]杨丽娟.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35):57-58.
[2]何静妮.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79-80.
[3]姜有洪.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分析[J].学周刊,2021(14):137-138.
[4]范培渊.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知识文库,2021(08):181-182.
[5]吴连标.论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课外语文,2017(01):26.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