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微作文教学探究

作者: 陈晓芳

【摘要】小学是发展学生语言与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时期,微作文命题灵活、短小精悍,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写作习惯。文章主要围绕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的原则展开探讨,从仿写、补白、续写、扩写、构思、感悟这六种微作文类型,论述了微作文教学的具体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原则;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8—0094—04

微作文短小精悍、命题形式灵活多样,能够给学生提供课堂习作短时训练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微作文教学的原则,立足语文教学目标和学情,积累作文资源,开展形式丰富的微作文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微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从而彰显微作文教学的实践价值,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

一、微作文及其教学研究情况概述

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小作文。它短小精悍,贵在精炼,能用较小的篇幅,写出质量相对较高、遣词造句要求更高、说明或者描述事物特点更形象生动的微型作文。对于微作文教学,国内教研同行进行了深入而持久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在《微写作:回归童年精神的永无乡——基于童年精神视野下“微写作”的思考与探索》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小学语文新课标视角出发,从素质教育本质出发展开研究,认为“微作文”这种短小精悍的作文形式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更为吻合,这种写作方式更倾向于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给予儿童自在发挥的空间,对儿童的自我表达需求给予宽容和尊重,更容易满足儿童的写作需求[1]。在《小学语文“微作文”研究评述》一文中,作者从系统化角度,从小学语文微作文的研究现状、教学价值、实践应用、教学反思四个角度指出了当前微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教学建议,文章中表明了当前小学微作文教学存在重视度不够的情况,仍旧以传统的“套路式”作文教学为主,无法凸显学生的自主表达意识。因此,应培养学生的微作文写作兴趣;以课堂随文式、拓展延伸式、生活体验式等方式启发学生写微作文;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以期从多元角度提高微作文教学效率[2]。《小学语文课堂“微写作”的实践和思考》这篇文章的着眼点在于从教师视域出发,强调对学生开展持续性的微作文写作训练,并以针对性评价的方式指出学生的写作优势及不足,进而不断修正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微作文”表达能力[3]。

二、小学微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读促写原则。在语文教学领域,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微作文教学,教师必须始终遵循以读促写的原则,立足于教材文本的语言、结构、情节和情感等,设计仿写、续写、扩写等形式的微作文任务,引导学生在赏析文本语言、探析写作技巧的基础上,从阅读理解迁移到写作运用,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融合、统一,确保语文微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2.循序渐进原则。对学生而言,微作文是一种陌生的写作训练方式,教师如果从初期就设置较高的难度和标准,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其写作信心的树立。为此,在实施微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所处的学段和实际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地设置微作文要求。

3.联系生活原则。从本质上来说,文学创作就是表达对社会生活主观感受和诗意认识的过程,虽然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处于形成期,但是对生活还是具备一定的经历的,这些都能为学生写微作文提供宝贵的素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时,教师必须贯彻联系生活的原则,增强语文微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三、小学微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1.立足文本语言分析,引导学生仿写。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选编的,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是绝佳的微作文仿写范例。对于学生来说,仿写的难度也不高,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教师应该选择教材文章中的优质句段,采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的遣词造句和写作技法,包括优美词汇、修辞手法等等,创设相应的微写作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仿写型的微作文练习,使其经历从模仿到创造的写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熟练度。例如,《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美丽姿态,教师把“荷叶挤挤挨挨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独摘录出来,并提问:“同学们,这句话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学生交流后回答:“运用了比喻法,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特点。”教师认同后,在白板上出示荷叶的图片,引出仿写型微作文任务:仿照这个句子,结合图片观察,写一写你心目中的荷叶像什么?学生思考并创作:荷叶像一块精美的圆形玉石;荷叶像一把绿色的大蒲扇;荷叶像一张大大的绿色地毯;荷叶像一顶绿色的草帽,为鱼儿和蝌蚪遮风挡雨……教师赞赏学生比喻得巧妙,通过实施仿写型微作文训练,学生就能自主地在作文中运用比喻修辞[4]。

2.利用文本留白资源,引导学生补白。留白是文学创作中的常用技法,作者在细节、心理、场景、情感描写等方面巧设留白,给人以想象之余地,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用。教材文本中的留白资源,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参与情景的空间,进而激发写作灵感。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开发和利用文本的留白资源,引导学生补白。比如,作者在场景描写中设置了留白,教师可以出示对应的场景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给文章增加一段场景描写,使学生的思维根植于课文、想象于书外,从而得到写作和思维能力的锻炼。

3.借助文本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续写。在语文教材中,不乏情节曲折、奇趣的故事类文本,学生在读完故事后,常常会产生意犹未尽之感,不由自主地联想故事的人物结局和情节发展。续写是开展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的常用手段,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也能开发学生想象、创造、逻辑思考等方面的思维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借助语篇的故事情节,实施续写型微作文训练,比如从故事的结局出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合理地设想、编创后续情节,并以微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使微作文的内容妙趣横生。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课文的结尾小鸟对青蛙说:“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有学生提出质疑:“老师,那后来青蛙跳出来了吗?”教师抓住时机,发布续写的任务:假如青蛙来到井外,它会和小鸟做什么?会见到哪些事物?对外面的世界会产生哪些新的认识?以“青蛙奋力地跳出井口”为开头,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给故事续编情节。接下来,教师出示田野、天空、害虫、小动物等图片,辅助学生续写创作,几分钟后,学生汇报丰富多彩的微作文成果:小鸟带着青蛙到处飞翔,它们飞过了田野、小溪和森林,青蛙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来这么大啊,它再也不想回到狭窄的井里生活了。青蛙来到附近的花丛中,浓郁的花香使它感到沉醉,天空是那么蓝,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它结识了小兔子、小蜜蜂、小蜻蜓等新朋友,青蛙决定以后要经常到外面玩,井里的生活太无趣了。小鸟把小青蛙带到了稻田,这里生活着青蛙大家族,它们负责捉害虫、守卫稻田,小青蛙也成为了它们之中的一员。每到夜晚,青蛙们还会在稻田里开演唱会,美妙的蛙声此起彼伏,小青蛙终于在井外找到了自己的新天地……教师赞扬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通过实施续写型微作文训练,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坐井观天的含义,也感受到了创意习作的乐趣。

4.翻译古典诗词篇章,引导学生扩写。古典诗词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语言唯美精炼、意境深远,选题形式十分广泛,包括写景、叙事、抒情、状物等,把诗词扩写成现代文,能够扩充学生的文化和语言储备,促进书面表达。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扩写教材内的古典诗词篇章,并采用情境创设、语言揣摩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步入诗词的美好意境,然后融合自己的理解,将诗词扩写成短篇的现代文,从而深化学生对诗词内涵的品悟,培养再创造的写作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课时,教师播放庐山瀑布的短视频,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合作使用工具书,赏析、理解“生紫烟、挂前川、飞流、落九天”的含义,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随后,教师引出扩写型微作文任务:结合瀑布视频和诗歌解析结论,想象古诗所描绘的奇秀景象,把诗歌扩写成80字左右的微作文。在学生参与扩写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尽量不改变古诗的原意,突出对瀑布意境和气势的描写。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组织交互评价,推选优秀的扩写作品。通过实施扩写型微作文训练,学生就能灵活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领略到古典诗词的诗情画意和无限魅力[5]。

5.借鉴文本精巧结构,引导学生创作构思型微作文。现阶段,学生在写作中构思能力和框架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行文时经常出现逻辑混乱、主题模糊等情况。归根结底,是学生对作文的结构、内容缺少宏观的预设,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容易导致作文的构思不够合理。教材课文具有疏密得当、严谨有致等优势。因此,教师应该借鉴文本的精巧结构,实施构思型微作文训练,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梳理并划分文章的结构,然后出示微作文的话题或描写对象,让学生参考文本的行文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脉络,确定写作顺序和重点,形成内容完整、主题突出的微作文,从而增强学生写作中的构思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大家合作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学生探究后回答:“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结构脉络是春雨姑娘呼唤→雷公公呼唤→竹妈妈鼓励。”教师顺势布置了微作文任务:假如你是一粒春天的小草种子,请模仿课文的结构特点和写作顺序,构思小草破土而出的过程,写成60字左右的微作文。学生踊跃地参与写作,教师点拨:“大家在构思时,要注意体现出小草发芽的过程。”有的学生写道:“我是一粒埋在地下的草种,春雨落下来,我尝到一丝甘甜。春风吹啊吹,我感到一丝温暖。终于,我长出绿色的嫩芽,破土而出了!”还有学生写道:“我沉睡了一整个冬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我听到它们的歌声,一声春雷轰隆隆地响起,我努力地拱出土壤,给春天增添一抹绿意。”从学生的微作文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按事情发展顺序的行文和写作技巧,从而通过实施构思型微作文训练,促进学生的构思能力和框架意识更上一层楼[6]。

6.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创作微作文。开展小学微作文教学,应该坚持联系生活的原则,生活是语文写作的灵感源泉,也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能够使学生言之有物,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因此,在语文微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文本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经历和见闻等,进行感悟型的微作文训练,从而促进微作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育学生用写作表达生活感悟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教学《争吵》一课时,课文讲述了两个小朋友发生矛盾又和好的过程,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后,教师布置感悟型微作文任务:同学们,回忆以前的生活经历,你是否也曾经和朋友、伙伴发生过争吵?你是否犯过和课文中安利柯一样的错误?请大家用微作文的形式,把争吵的原因和自己的感想写出来,要求100字左右。在学生写作期间,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真实的生活事例,同时结合课文中克莱蒂的优秀品质,详写与朋友相处的正确方法和态度,以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学生完成微作文任务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阅、互评作品,从评价反馈来看,学生基本都能联系生活中的争吵事例,阐释宽以待人、珍惜友情的思想主题,语言表达也比较通顺。这样,通过实施感悟型微作文训练,学生就可以结合生活抒发心得体会,写出情感浓郁、富有感染力的作文。

综上所述,微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习作兴趣、创意思维和写作信心。开展微作文教学,教师必须坚持以读促写、循序渐进、联系生活三个基本原则,利用教材文本的优质语段、留白资源、故事情节、古典诗词和精巧结构,实施仿写、补白、续写、扩写等形式的微作文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关联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在微作文中表达见解和感悟,多角度培育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助力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从而发挥微作文教学的实践功用。

参考文献

[1]刘亚华.微写作:回归童年精神的永无乡——基于童年精神视野下“微写作”的思考与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5(Z2):52-55.

[2]曲丹妮.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的研究述评[J].试题与研究,2019(19):181.

[3]徐伟荣.小学语文课堂“微写作”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观察,2019(11):75+79.

[4]杨双双.小学生“微作文”的创意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9(02):40-42.

[5]程永超.见“微”知著问诊作文——温州二中“微作文”校本课程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2018(08):41-43+89.

[6]张鹏,李传训.生态化写作视野下初中微作文设计与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8(13):58-60.

编辑:张慧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