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负迁移对高中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 王雅楠

【摘要】英语书面表达作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高中英语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母语的迁移大多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母语可以推动学生学习英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正迁移;当母语阻碍学生学习英语,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母语的负迁移。本文首先对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语用这四个层面分析学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各种影响,并从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减少母语负迁移产生的不良影响,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英语教学环境中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母语负迁移;英语思维;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9—0048—04

语言迁移是指语言学习者将母语的语言规则和使用习惯用于英语习得中。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语言迁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一般是在掌握了汉语之后才开始学习英语的,母语的使用规则和习惯在其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母语势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造成影响。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起促进作用,其效果是正向的,被称为正迁移;起干扰作用时,其效果是负向的,被称为负迁移。这一点可通过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作文的研究结果得以证明。Kaplan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书面表达模式,这种现象由于母语的负迁移所致。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应尽可能促进母语的正迁移,遏制负迁移现象的产生。英语写作体现了英语教学从输入到输出过程的能力迁移程度。母语负迁移是影响学生英语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具体错误,从语言的各个层面探究母语如何对英语写作造成负迁移,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语言迁移的涵义

当我们学习外语或使用第二外语的时候,第二语言与母语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结合母语的发音、词汇理解、语法结构、句式规律、语言表述习惯等方面产生语言迁移现象。同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言迁移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语言的正迁移和语言的负迁移。学习第二语言时,如发现所学外语与母语具有一定相似特征时,就会产生一定的正迁移,同时可以加快学生对外语的掌握速度。

二、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表现

1.词汇负迁移方面。首先,高中阶段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对于词汇的运用往往容易受到母语思维的干扰,产生负面词汇的迁移。在写作中对于词汇中所蕴含的意思产生混淆不清、固定搭配的短语产生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对于较为简单的短语“我喜欢看书”,学生经常出现依据汉语习惯将看书翻译成为“I like looking books”,产生语法表达错误问题,但是正常的翻译应是“I like reading books”.上述就是受到母语习惯影响下导致的搭配错误而产生的负迁移。

其次,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可以发现一定的规律性。如,在英语词汇中,只有名词才有复数形式,同时还可以细化地将这些名词分为单数(sing)、复数(pl)、可数(cn)、不可数(un)。此外,在学习英语的比较级时,如何去区别比较级、最高级具有的差异性。(注:我们母语中,副词是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但是在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都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在英语学习中以比较级为例,比较结构的动词后可以加“a little、a lot、much”等形容词或副词;在母语习惯里“比”字句中如果谓语是动词,动词后面可以加“一些、一点儿、得多”。例如,“He plays much more than I.”的意思应该是“他比我玩儿得多”,而不是依据母语习惯翻译成为“他比我玩的多一点儿”,这种差别容易造成错误表达。

最后,用词累赘是英语学习者都会碰到的问题。汉语注重文采,写作时往往反复强调以加深所表达的意思,而英语则主张言简意赅。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容易将中文逐词逐句翻译成英文,因此,在用词上很容易出现重复,例如,Although I learn English very hard,but I believe I will speak English fluently in the future.在这个例句中,学生很自然地套用中文句式“虽然......但是......”运用在英文写作中,造成用词累赘而出现错误。

2.语法负迁移方面。受母语习惯的影响,两种语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时出现语法负迁移的现象。

首先,学习英语时可以发现,英文中可以描述时间或是与时间有关的词汇种类繁多,英语中表达时间含义的词汇主要体现在动词上;而在母语中时间的意义多数情况下是指时间副词,如,经常、将要、一些等表达的含义。现阶段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间语法中,往往会依据汉语语法的规则,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搬硬套,发生负迁移现象[1]。谓语动词一般也有多种不同的时态,在表达时间之间关系的时候,英语为凸显整体一致性需要将语句中所有动词变成相同的时态。例如在翻译“我年轻时,想成为一名小提琴手”中正确的英语翻译应该是“When I was young,I wanted to become a violinist.”但是在汉语中并没有这一说法,所以容易翻译成“When I was young,I want to be a violinist.”这就是典型的学生只是大概理解句子的意思。选择适合的词汇结合语境后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英语在表述时间语法时,动词与名词短语中是否采取相同的时态和正确的表述形式导致的语法负迁移。同时根据主谓一致的规则,谓语动词应该是want,还有I am watch? ing TV and my sister plays the game.这个句子就违反了平行结构这一规则。这也是简单句中存在的语法问题,我们必须打好基本功,才能对以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

其次,是分析母语与英语之间语序上的负迁移,结合我们母语习惯中,陈述句中的状语一般均是在谓语之前。这一点上极少数学生会因陈述句产生负迁移。但是在英语的疑问句、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的位置,因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较为容易产生负迁移现象。

最后,主语缺失问题。英语注重主语的语言,每一个句子都不能缺少主语。而汉语在表达中,时常会有省略句子主语的情况。因此,在写作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句子的主语。例如,This semester want to get a better grade.受汉语“本学期想要取得好成绩”句子的影响,将“this semester”用作主语。而在英语中,“this semester”无法做主语,本句的主语应该是人。

3.语篇中的母语负迁移。汉语与英语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会造成两种语言之间在语篇的衔接方式上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学习英语不难发现,语篇是通过合理运用,如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词汇进行衔接的,而汉语语言习惯则是运用语义进一步实现语篇中词语和短句之间的连接。同时受汉语习惯的影响,学生在实际写作中不难发现,整个语篇中缺乏一定的过渡词,进而促使整篇文章阅读起来不连贯、拗口等问题凸显出来。且母语与英语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因素,导致了高中阶段学生英语写作中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影响。

母语之所以会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产生如此严重的负迁移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中文与英文分属不同的语系,且母语与英语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因素,导致了高中阶段学生英语写作中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影响。其次,由于课程内容太多,很多教师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因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错误。所以学生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最后,在学生学习英语之前,他们已经有一个完整的母语体系,而且生活在纯母语环境中的他们缺乏足够的目标语输入[2]。本文最后就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给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帮助高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减少母语迁移,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4.语用中的母语负迁移。掌握汉语一定要熟悉中国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但因为对西方文化认识不深刻,中学生常常会不知不觉把本民族的文明习惯和文明模式套用在英文中。从而形成语用层次的不迁移,例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里的“龙凤”是我国文学中指明出类拔萃的角色,而在西方文化中却明显不同,西方传说中。 Dragon是一种凶残暴虐的怪物,而Phoenix象征复活和再生。

三、应对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策略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者大都认为处理语言迁移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克服第一语言的习惯[3]。高中生在英语写作时,由于语言知识有限,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受到母语的干扰,母语负迁移的现象频繁发生。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协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从而降低母语负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1.培养学生语感,转换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英语语言思维认知。“中国式英语”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英语语感。一个语言的语感是后天通过大量的训练培养出来的,若可以通过阅读大量英语原版名著,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训练能力,使得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语感[4]。学习者的英文阅读应该是全面的,所有语言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英文也同样如此,语言的沟通能力就决定了我们接收消息要读,口头沟通要说,传达文字消息时也要读,而要了解文字消息的时候要读。学习者只有通过读英文、讲英文、写英文才能产生英语思维方式。

2.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语原版材料,积累常见表达。高中教学普遍只注重背诵文章和扩大词汇量,然而阅读英语原版材料如阅读英文小说同样能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英语原版材料,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推荐英汉双语英文小说,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推荐英文原著小说。通过阅读英文原版材料,学生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还能增加对英语相关文化的了解,培养英语写作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利用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英汉差异能力。英汉对比分析作为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写作所表现出的不仅是学习者的汉语掌握和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习者学英文的社会语用能力。因此,对英文学习者而言,学习英文既要在语言之中来学习,又要在语言之外来学习。在进行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比较分析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二者在单词、句型以及语篇方面的区别,同时又要使学习者了解二者的文化与思考模式方面的差异。

教师在课堂中要尽量避免负迁移效果的产生,同时利用对比语言学的知识点进行英汉比较,使学生了解英文与汉语在思想与表现方面的区别,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英文语言思维[5]。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将两种语言以汉语为左、英语为右的方式相比较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更加直观,会促使学生明白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区别。比较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习惯、名词形式、短语解释、语言文化特点等多角度、多样化地加以分析比较。然后再做出有效的书面整理,在发现错误后及时改正,并整理到一起,可供学生今后复习使用。

4.鼓励学生开展多样化的作文训练,规范写作表达。高中学生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在课后布置阶段中,重点针对那些易发生问题的难题、重点,从而达到加强课堂实效性的效果;而课下练习不但能够达到巩固课堂成效的效果,还能够使学习者的语言练习与其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者体会到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理念,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5.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英语思维能力。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运用一种语言就要了解这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中国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在生活方式、习惯、价值观念、思想模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这些差异是造成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不能准确而简洁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原因之一。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深受汉语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用中文思考而非英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要强调语言的文化背景,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避免用汉译英的方式来写作。

母语负迁移,是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为了应对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转换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英语语言思维;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英语原版材料,积累常见表达;提倡学生进行多样性的写作练习,规范写作表达;培养学生的英汉差异意识,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助于高中生训练英语逻辑思维能力,进而解决语言负迁移的影响,从而提升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顾雪迪,项蕴华.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的母语负迁移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02):75-78.

[2]赵春霞.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与对策[J].课程与教育研究,2014(04):89.

[3]马晶.攀枝花市高中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2(08):53-55.

[4]孙旭红.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浅浅析即教学理论与实践[J].中学生英语,2012(02):38.

[5]吴丁娥.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2011(01):19.

编辑:赵玉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