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杨海

【摘要】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用途广泛,应用形式丰富,将向着个性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增效。基于此,本文以优化初中体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体育游戏为教学切入点,从体育游戏的主题、规则、类型和空间四个维度出发,探究分析游戏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发展前景和有效策略,旨在以游戏优化课程建设,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重要性;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9—0058—04

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合作游戏为基本模式,以增强体质、锻炼体育技巧、促进心理健康为目标的特殊体育活动。体育游戏的融入能有效活化课堂氛围,游戏的独特性质能为学生带来趣味体验,体育运动技巧、游戏形式的融入则能有效锻炼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简言之,体育游戏的应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多重意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深度开发体育游戏在课程中的应用功能,注重游戏氛围的营造,使体育游戏充分发挥教学优势,创造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游戏融入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从人际交流的角度出发,体育游戏普遍具有互动性、竞技性特征。学生能在游戏规则的指导下与小组的伙伴合作,在与竞争伙伴的比拼中把握互动分寸,深度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从体育情感角度出发,游戏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身心感受。学生接受游戏的吸引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情感为驱动力,享受教学的过程。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游戏作用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理包含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游戏中蕴含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关的运动技巧或运动方法,能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学生运动技能,促使学生深度掌握教学重点;另一方面,游戏能唤醒学生运动热情,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使学生身心获得锻炼和培养,帮助教师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前景

(一)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现行体育游戏应用形势来看,传统游戏类型占据主流,体育游戏尚存在个性发展的空间。体育教师可以将创意游戏、适用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游戏作为课堂设计侧重点,以创意游戏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二)体育游戏将成为常态化项目

在未来体育课程中,体育游戏将成为常态化项目。体育游戏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与体育课程目标的适配性强,能助力课堂轻松达到多元化教学目标,营造活跃欢乐的学习氛围。将体育游戏长期融入体育课程中,使之成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三、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依托目标设计游戏主题,提升游戏教育性

提升游戏的教育性,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目标、运动主题与游戏主题相结合,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适配性强的体育游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技巧类教学目标的训练阵地,设计包含运动技巧性动作的游戏内容或规则,以此激发学生自主训练的意识,帮助学生深度掌握游戏技巧;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理论类教学目标的渗透阵地,运用游戏氛围、指定动作,增强学生对于相关体育文化、心理教育、体育精神、体育常识的体验感,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的学习印象;教师还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实训类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设计规则严谨、竞技性强、具备一定挑战性的传统类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运动爱好,深度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将多元教学目标融入游戏主题与游戏内容中,能有效开发体育游戏的多元教育功能,为课堂增效[1]。

例如,在以“乒乓球运动”为教学目标的体育课堂中,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发球、接球技巧,初步掌握简单的组合动作,了解乒乓球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将发球技巧训练目标融入体育游戏中,设计“定时发球”游戏,以20秒为时限,请学生参与竞技比拼,规定时间范围内正确发球最多的学生获得胜利。该游戏能集中锻炼学生发球技巧,促使学生深度掌握乒乓球运动的发球动作;教师还可以将体能训练目标融入体育游戏中,设计小组合作式闯关游戏,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限定空间内依次完成绕台滑步、交叉换腿跳、左右滑步前进、交叉步等游戏动作,锻炼乒乓球运动需具备的肌肉力量和位移速度。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渗透体能运动常识,使学生了解几个游戏动作训练对于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还可以依托兴趣爱好,为学生设计“双人一组接发球”“六人一圈接力传球”等游戏,考核学生的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丰富的游戏项目能使多元教学目标在游戏中获得深度落实,依托教学目标设计体育游戏,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依托学情修改游戏规则,提升学生参与性

学生运动习惯、个性爱好、体能基础不同,课堂运动上的表现也存在差异。差异化表现可能使学生运动情绪、运动参与性受到影响。为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唤醒学生课堂运动热情,教师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即结合实际学情灵活调整体育游戏的规则,弹性设计游戏难度,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制订差异化游戏目标和评价方式。这一分层性游戏方法要凸显出体育教学的适度性、人文性特征,能给予每位学生情感关照,促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收获成功的体验。此外,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会呈现逐渐下降的发展趋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兴趣变化适当调整游戏规则,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运动热情。以规则的调整提升体育游戏与课堂学情的适配性,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2]。

以初中体育教学“掷实心球”一课为例,本课教学活动旨在引领学生接触“实心球”运动,了解投掷实心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掌握蹬地、满弓、挥臂、拨指等技巧性动作和组合动作,了解投掷类运动有关的体育文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分层式训练游戏,为学生准备轻重不同的实心球,并让两人一组相互投掷空心球,用规范投掷姿势逐渐提升球的重量的运动难度。为保护学生运动安全,照顾每位学生的运动情绪,教师可以将掷球游戏分为若干小组。按照对学生学情的了解科学分组,并将掷球游戏分为5个难度等级,其难度规则如下所示:

1.一级难度:请学生正确投掷排球至12米外的指定区域。

2.二级难度:请学生投掷篮球至8米外的指定区域。

3.三级难度:请学生投掷实心球(2公斤)至指定区域(男7米,女5米)。

4.四级难度:请学生投掷实心球(2公斤)至指定区域(男8米,女6米)。

5.五级难度:请学生投掷实心球(4公斤)至指定区域(男9米,女7米)。

上述游戏难度由小及大,呈阶梯状分布。小组学生可以在实践尝试环节按照个人体能水平进行分工,由体能较弱的学生完成难度低的任务,体能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挑战难度高的任务。如此,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分层,为集体荣誉做好自己,在体育游戏中获得成功的运动体验,缩减能力差异。

(三)依托课标创新游戏类型,提升活动趣味性

游戏的分类可以按照其游戏性质产生不同分类,如按照人数分为独立游戏与合作游戏;按照运动形式分为投掷、跳跃、奔跑游戏;按照教学目标分为体验类游戏、训练类游戏、技巧类游戏等。丰富的游戏形式能在体育教学中指向不同的教育功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给出的指导意见设计指向性强的游戏类型,使课堂体育游戏呈现百花齐放、和而不同的教育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体育游戏的参与兴趣[3]。

例如,在以锻炼学生灵敏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找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基本运动技能”“水平四目标要求”章节,该章节指出:“理解并运用发展灵敏性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跳跃障碍、方格跳、十字象限跳、绳梯练习、‘T’形跑、曲线运球、格斗和躲闪等。”教师可以依托此教学指导设计课堂体育游戏,如下所示:

1.趣味障碍跳游戏:用绳子、跳栏架设置不同障碍高度,请学生完成独立障碍跳和双人跳(手拉手)游戏,计时最短的小组获胜。

2.跳房子游戏:请学生在指定区域绘制不同颜色的方格,玩高难度“跳房子”游戏。要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按照制订规则跳格子,跳错则出局,用时最短的同学获胜。

3.扔沙包游戏: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按照传统规则玩“扔沙包游戏”,小组同学全部淘汰则游戏失败,反之则胜利。

4.曲线运球游戏:四人一组进行曲线运球游戏,先完成者为胜利方。

5.格斗游戏:两两一组,进行擒拿游戏竞技,要求在不攻击对方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擒拿防身术尝试放倒对方,注意人身安全。

这一组游戏既包含课程标准中的游戏指导意见,又具有多种类型,能满足初中生灵敏性运动发展需要。依托课程标准设计体育游戏类型,能有效丰富游戏活动形式,增强学生游戏体验。

(四)依托兴趣延伸游戏空间,提升运动普及性

依托学生的游戏兴趣延伸游戏空间,能有效提升体育运动的普及性,为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促使学生体能、心理均获得持续性训练。体育游戏对初中生来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传统球类游戏和竞技类游戏,能使学生维持恒久的运动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依托学生兴趣适当延长体育游戏时间,提升体育游戏的指导力度,锻炼学生游戏技能。课后,可以进一步延伸体育游戏空间,为班级学生组织竞技比赛或体育兴趣小组,使学生自觉、自发地展开体育游戏活动,化学习为爱好,在周期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自发的游戏能形成班级良好运动风尚,提升运动项目的普及率[4]。

例如,在“羽毛球”体育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羽毛球运动爱好,引导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要领,锻炼学生发球、接球的能力,训练学生肢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原地颠球游戏,锻炼学生接球、控球能力;可以设计双人、四人对打游戏,以竞技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可以将羽毛球运动器材放置在公共游戏区,鼓励学生课下积极练习。羽毛球游戏简单易学,适合短时间内展开游戏[5]。学生能在课余时间自发展开游戏活动,使羽毛球运动成为班级课余时间的新风尚。教师还可以为喜欢羽毛球游戏的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定期组织羽毛球对战比赛,以比赛激励学生积极训练,提升自我。依托学生学习兴趣延伸体育游戏的时间与空间,能有效提升体育运动普及率,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的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体育游戏的发展前景,在课堂上引入创新游戏类型,使体育游戏成为常规化教学项目,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学生的情绪反馈、学情的差异和课程标准要求,灵活调整体育游戏规则、主题、类型与空间要素,使体育游戏更贴合学生兴趣爱好,更符合学生发展水平、与课堂教学目标更匹配。如此,能寓教于乐,全面调整体育教学格局。

参考文献

[1]叶晨阳.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1):29-30.

[2]姚小军.关于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前景探讨[J].学周刊,2021(08):159-160.

[3]安毅.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新课程,2020(41):36.

[4]苏可军.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家长,2020(18):15-17.

[5]陈佩佩.浅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4):47.

编辑:王金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