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育人使命

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育人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阐释的教育家精神,六个方面相互依存,彼此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六个方面辩证统一,才能将教育家精神理解好落实好。首先,努力实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要鼓励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努力掌握所讲授的“经”;同时必须利用好课堂,“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航向引领者”。其次,努力实现“言传”与“身教”的统一。鼓励广大教师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先“正其身”再“正其人”,做到言行一致,做到守正如一,做到身体力行,守好为师底线,不断升华人生境界,真正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传道示范者。最后,努力实现“良师”与“益友”的统一。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育人智慧与本领,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关爱他们、倾听他们、成就他们,与他们交谈交心,既要成为他们的良师,也要成为他们的益友,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终身守护者”。(范振伟)

“萝卜刀”热销有隐忧

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育人使命0

9月开学以来,玩具“萝卜刀”火了。有媒体记者走访多所中小学门口的文具店发现,“萝卜刀”均被摆在显眼的位置,商家们一致表示销量可观。但有家长反映,中小学生聚在一起玩耍“萝卜刀”,喜欢比划着戳来戳去,模仿刺、捅等动作,甚至有学生将玩具带进学校扎堆玩耍,令人担忧。

专家提醒,玩“萝卜刀”的一系列举动,可能增加孩子使用真刀时做出同样举动的风险。“萝卜刀”的流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孩子的学习可能有些枯燥辛苦,建议学校多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果孩子喜欢“萝卜刀”玩具,应在家长监护下玩耍,不应让孩子将此类玩具带进学校。(薛红伟)

家校社同心同力防治校园欺凌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并开展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发生率虽总体呈降低趋势,但仍旧偏高。为此,应从源头上治理中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首先,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反校园欺凌法治教育,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中小学要进行深度普法宣传,引导青少年自觉预防违法犯罪,推动反校园欺凌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其次,扎实推进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创造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在给予子女足够关心和支持的同时,要有适当的限制和约束,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道德观、法律观,树立法治意识,引导子女遵守基本法律法规,学会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最后,构建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防治校园欺凌,社会各界要绘就守护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同心圆”,要建立权责清晰、权威高效的校园欺凌治理体系。司法机关可以发挥优势,发布校园欺凌典型案例,编制普法读本,增强师生反校园欺凌意识,提高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地方政府要积极承担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具体工作的协调职能,联合公安、文旅、教育等部门,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及时做好校园欺凌者尤其是被欺凌者的心理干预。(阙明坤)

编辑:徐春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