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 文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基于此,陇南全市上下以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教育,向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不断奋进。
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舵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发挥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在具体落实中,陇南市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和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全市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落实教育系统党建主体责任,靠实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全面推行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升中小学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水平,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决筑牢教育系统安全稳定防线,为每个孩子打好人生出彩的底色。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陇南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用足用好国家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着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立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进“四史”教育;构建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落实“五育并举”,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规范教育系统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加强教育系统党员教育管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立足优质均衡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基
面对新的使命和责任,陇南市坚决扛起发展教育的重大使命和责任,优先发展教育,聚焦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目标,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在更高水平上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构建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陇南市积极完善普惠性幼儿园的布局规划,落实县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实施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积极增加城区公办幼儿园、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村级幼儿园办园条件和质量,加快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陇南市积极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快主城区、城镇中心区和人口聚居区的学位扩容,建好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打造乡村小规模特色学校,大力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序扩大城乡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优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保障,保障农村留守儿童、适龄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接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城乡中小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实现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建立健全督导方案,规范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和治理。
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陇南市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积极扩大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抢抓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等机遇,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和特色高中,推动市一中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各县一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大力推进职普融合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升级发展。陇南市紧盯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发展职业教育,紧抓“技能甘肃”发展机遇,大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持续加强校企对接,开展订单式培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巩固全市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积极创办陇南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支持陇南师专升本,努力确保其建设成为服务陇南发展的人才基地。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加强校园建设管理。陇南市积极创建法治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平安校园,培育积极向上、严肃活泼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
加快教育数字化赋予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能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能更好地建立适应智能时代的包容、公平、绿色、高质量和可持续的智慧教育体系,完善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终身持续学习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重大改革。陇南市实施教育数字化提升工程,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智能时代的智慧教育体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共建共享。
抓好教育数字化新基建。陇南市围绕学校和师生的教育教学需求,根据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需要,持续倾斜加大教育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同步推进学校网络建设、设备配备、教育云资源建设和平台应用。重点抓好全市教育专网建设与升级,全面建成由市、县(区)城域网和校园网构成的全市教育专网,实现万兆到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实现数字教育资源“一点接入、全体系共享”,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和引领陇南教育现代化。
开展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陇南市持续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者、校长、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指导、鼓励教师通过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和信息素养。同时,积极推进“5G+教育”应用,不断拓展网络学习的空间应用广度与深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大陇南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培训、注册、应用力度,深入有效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这三个课堂;积极创建市级优秀网络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质增效,解决陇南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固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本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陇南市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基础,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抓好管理、培训等环节,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打造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陇南市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进一步健全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考核、监督一体化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深化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当好“信仰导师”“教学名师”和“厚德仁师”,筑牢教师的思想根基。
抓好师资队伍培训。陇南市按需设训、科学培训,积极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和培训者团队建设,依托国培、省培和东西协作项目,开展以师德师风教育、新理念和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分级制定、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五年培训规划;树立教师现代化教育理念,提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教育教学的技能,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业务水平和信息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提高教师待遇。陇南市通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通过市级人才引进、市级事业单位招聘等渠道,引进高层次急需教育人才,想方设法解决中小学非教学岗位以及公办独立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缺口,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补充新教师,改善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结构。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实施好教师安居工程,加大激励表彰力度,大力弘扬关心教育、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健全教师从教保障激励机制,激励支持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深化综合改革破解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问
陇南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快解决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改革的指挥棒作用,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引领,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陇南市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方案》实施,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快关于新高考改革必需的师资、校舍、仪器设备等资源的补充工作,平稳有序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与此同时,陇南市积极探索推进校长职级制管理,打破校长交流体制壁垒,改革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培养培训校长优秀人选,建立市、县(区)校长队伍后备人才库。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交流轮岗机制,市、县两级财政筹措专项资金,以同工同酬的方式聘用一批合格教师,突破教师编制总量的制约,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激发教师队伍发展活力。持续加强学校管理,探索推进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积极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陇南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三抓三促”行动为载体,凝心聚力推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实,加快汇聚起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