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土资源巧妙融入学前教育
把乡土资源巧妙融入学前教育
近日,有媒体报道,山东日照通过建设乡土资源库、生成主题课程、打造专题工作坊、构建自然生态环境等方式深挖乡土资源,充分发挥大自然的教育价值,助力乡村学前教育振兴,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儿童与自然环境、社会接触愈多,其知识就愈丰富,能力发展也越充分。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亲近、接触、了解、体验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玩具教具的材料是由制造商生产的,以往那些取材于大自然的材料逐渐被工艺化的产品所取代。因此,幼儿园要根据现有条件和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设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操作材料等,营造安全的、自然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教学环境,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愿望。
(高丙成)
合力整治低俗直播
一面是低俗直播屡屡“刷新下限”,一面是儿童触网年龄不断降低。近年来,网络监管环境与内容生产要求趋严,但不少低俗直播仍然屡禁不止、频频“钻空”。调查结果显示,在100个直播带货体验样本中,有33个涉嫌存在言行低俗等违法违规问题。
低俗直播不仅扰乱网络环境,更容易给已成网络“原住民”一代的儿童带来不良影响。对此,必须从监管、法律、社会等多层面整治低俗直播,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教师和家长也应尽量协调线上线下的学习与娱乐时间,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制力,避免其对网络过度依赖。
(薛红伟)
综合实践课应是一道“成长大餐”
按照制度设计,中小学综合实践课应列入必修课,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学习,并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凸显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性特征。但在很多地方,综合实践课远没有达到要求,学分和课时评价也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应景性。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足,即综合实践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而且,在实施和落实过程中没有做到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专业指导、科学拓展,没有激发起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校须高度重视课程设计和氛围创设。教师要注重内容选择、过程设计、专业指导、链条跟踪、成果转化、评价跟进。学校、教师还要积极与家庭、社会科学衔接,围绕综合实践的实施落实、成果转化、跟踪评价、意义拓展等方面深入对接合作,将综合实践课上成一堂学生成长大课,把综合实践课创设为助力学生素养提升和健康成长的综合课堂,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成效,结出诱人硕果。
(许朝军)
编辑: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