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作者: 他全祖【摘要】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无数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因此,古诗词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4—0106—03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1]。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传承下,才得以流传至今!近年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逐渐得到重视,但教学过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兴趣来调动,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就愿意多听多看,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不愿意去学!尤其是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古汉语语言深奥,隐晦难懂,学生很难产生兴趣[2]。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调节情绪的能力,学习中越遇到困难容易知难而退。古诗词本身从字面意思就不好理解,背后还往往会隐含着更深的内容和含义,这就更增大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自然会影响到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2.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氛围沉闷。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依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直至背诵。课堂教学侧重于讲解诗词内容和每句话的含义,而不是交待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也就不能把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出来。古诗词的内容固然重要,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更为重要。此外,课堂氛围过于沉闷,主要是由于学生害怕出错不敢发言,也可能是由于平时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导致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地听,缺乏思考的空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懂得营造课堂氛围,给学生思维跳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切不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而过分约束学生。
3.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凸显。传统的语文教学围绕“温故知新”开展,即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又布置作业和讲解作业,教师始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更重视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以及理解古诗词的表层含义,而非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这样就让学生陷入了被动的学习中,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一些教师还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设定“标准答案”,其实诗词的魅力正是在于其理解上的多样性,设定“标准答案”的做法就无形中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切不可主次颠倒。
二、提升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读文章时,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样,精彩的导语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对此,教师在学习一首古诗词之前,教师通过导语介绍古诗词创作的年代,让学生自己想象作者写作的背景;也可以简单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还可以通过描述性的导语创设一个与所学古诗词联系紧密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词的万能钥匙。
2.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同样适用,即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古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更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意图。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到符合主体的音乐,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放松心情,自然而然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音乐的渲染,教师再引入主题,就可以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回归到古诗词本身的教学上,这样的教学也必定会事半功倍。
3.分组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教师不能强行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注重启发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再派一名代表把探究的结论分享出来,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而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仔细分析,适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表达。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比较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相对于古诗词教学,比较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教学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即比较同类型古诗词,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表现手法,有的借物喻人,有的直抒胸臆。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写作背景,表现的情感也就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首同类型古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修辞等,让学生深刻感受不同表现手法和修辞所呈现的不同效果,这样不仅能提升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也能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而纵向比较是指比较同一个诗人的诗词,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鉴赏一首古诗词时就可以根据诗人的特点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古诗词的储备量,拓展了知识面,还系统地了解了诗人的写作特点。
5.理念转变,重视古诗词教学。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也更进一步证明了古诗词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小学生除了掌握小学语文课本必背的古诗词外,还应掌握更多的古诗词。掌握并不仅仅是背诵那么简单,还要让学生在斟词酌句上下功夫,明白诗人用词的恰到好处以及表达效果,这对现代文学的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同时,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决心与行动。我们只有加强教师对古诗词的钻研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古诗词教学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6.渲染意境,感悟诗情画意。意境是古诗词特有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通过自然景物和思想情感的融合,能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美妙境界。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还不丰富,社会阅历欠缺,单纯地依靠诗词很难领略古诗词的意境,感悟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对此,教师就要结合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景物描写,让学生进行想象,构建诗词与现实场景的联系,将诗词语言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领略诗词意境。教师也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的作用,将诗词的意境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以烘托诗词氛围,渲染诗词色彩。学生将多媒体画面与诗词有效结合,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和精妙的语言,理解诗词构建的意境,深入诗词意境中赏析诗词的优美内涵,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古诗词解读能力。
7.鉴赏名句,品味诗词内涵。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知识,多为精简语言展现多元化意象、真情实感的诗词,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但通过开展鉴赏名句的方式,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使之能够深入品味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名句本意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等方式,全面剖析古诗的含义,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指鹿为马”的现象,又能帮助学生品味诗词内涵,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还可以从名句中的字词入手,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字词的古今异义,再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最后联系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来进行思考,让学生真切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从而在鉴赏的过程中全面解析名句,促进鉴赏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在鉴赏名句的过程中,鼓励其自主分析诗人的情感,以意境和内心活动视角为出发点,精准把握诗人的所思所想,品味名句中的精神内涵。
8.拓展延伸,开阔学习视野。由于古诗词创作年代距离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生活年代久远。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困难、难与诗人产生共鸣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有关诗人故事、创作背景、诗词典故等课外资料,鼓励学生通过提炼课外资料中的信息,对所学古诗词有更全面的了解,在降低古诗词理解难度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应当围绕古诗词教学内容,呈现创作背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古诗词所产生的年代、社会背景,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开阔自我学习视野,加深对所学古诗词知识的印象。在教学收尾阶段,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典故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诗人引经据典的用意,为鉴赏教学活动提供不同的切入点,使学生可以感悟诗词中的传统文化魅力,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总之,古诗词是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艺术的传承,有效诵读诗词、学习诗词,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更能够让学生理解诗词语言的精妙,领略诗词的意境,深入理解诗词和内涵和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宏云.浮现背景、展现意境、回荡情感刍议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05):66.
[2]赵小朝.读中悟,悟中创,创中读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12):82.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