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实践研究

作者: 高文平

【摘要】课后服务是学校正常放学之后,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以巩固学习成效、启发智力情感、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能力为指向的一种课后托管教育服务,它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重要举措。为了满足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作为教师,就要利用课后服务助力于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学校课后服务的现状,然后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双减”;初中生;课后服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5—0033—03

近年来,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升教育质量,2021年秋学期开始,国家要求在全国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实行的方案。通过开展课后服务能够降低家庭育儿成本、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细致探讨课后服务质量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下面,笔者就“双减”背景下初中学校课后服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谈几点体会。

一、开展课后服务的价值

1.开展课后服务,能够更大化地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去,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依然严重,片面地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其实,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能衡量学生的某一方面,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他们的健康状况、思想状态和品德修养等,而课后服务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1]。首先,课后服务安排的课程一般为美术、手工、兴趣小组活动等,这些课程的开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流畅。学生只要对生动有趣的手工活动保持了积极的学习热情,求知欲强,就会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逐渐养成爱动脑筋、爱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课后服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很多都是涉及小组活动或团队协作,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也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的天性得到了释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也很快乐和享受。最后,课后服务兴趣小组都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和需求,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更有动力和热情。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材施教,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压力。一方面,让家长直接摆脱了低龄学生放学无人接管的难题;同时,能让学生有效缓解家长们的辅导压力,能让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2]。另一方面,课后服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展课后服务,并不等同于给学生补课,更不是直接在教室上课。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一些完成作业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的学生,也能得到教师的专门辅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3.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从家庭方面来说在学校没有开展课后服务之前,大部分家长都将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学习各种知识或者托管服务。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相当昂贵,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现在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对于家长来说实际上减轻了经济负担;同时,学生在学校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活动,这样能缩小因家庭经济能力差异而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差距,能保障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二、初中学校课后服务实施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校组织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不够。课后服务的目标不是单纯的“托管”,更不是变相“增负”,而是通过“照料”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但在具体落实中,一些学校由于场地、经费以及认知不足等问题,参与的积极性不够[3]。有的学校名义上开展了课后服务,但在实践中仍以填补时间空白为目的,只承担“看管”之责,而无“育人”之实;有的学校仍通过布置习题、讲评试卷等方式变相开展学科教学,造成课后服务功能异化。这两方面都与学生期盼获得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需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工作权责不清晰。教师每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非教育教学任务也有很多,工作时间被无限延长,令很多教师身心俱疲,而课后服务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有的教师对课后服务的认知存在偏差;有的认为课后服务的主要意义在于解决学生课后看护问题,保障学生的安全;有的则认为是增加辅导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对课后服务的曲解,导致一些教师忽视了在课后服务的教学工作,致使教师职责的异化。

3.课后服务的着重点不清晰。课后服务应该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开展好丰富多样的实践性课程,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如果把课后服务仅仅局限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层面,就完全背离了开展课后服务的初衷,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非常不利的。对此,作为学校,应从校本课程开发入手,建立起一系列科学可行的特色课程,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不断地做实做优。比如,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组建国粹传承、艺术素养、动手实践、语言人文、智慧创客、运动健体等俱乐部和社团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

三、提升初中学校课后服务有效性的策略

1.加强教师团队专业化建设。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后服务相关文件及政策,提升教师思想认识,让政策理解、内化、推进。在做好减负工作的基础上,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为了帮助教师开阔教育视野,拓宽教育教学思维,学校可分批派教师外出参加一些培训和学习;也可邀请一些专业教师来学校开展讲座,就围绕课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适合课后服务的相关教学模式作一探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双减”,初中生,课后服务,有效原版全文

2.完善课后服务管理体系。为落实好“双减”政策,我校秉持“质量为根、文化为魂、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办学思路,积极培育“国学创新、外语创优、艺术创精、体育创强”的办学特色,专门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政策宣传小组、作业管理小组、课后服务小组和检查考核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专人负责。政策宣传小组负责双减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定期向家长推送双减政策问答,下发告知书,开展问卷调查,举办双减政策专题讲座等。作业管理小组负责各学科作业设计的审核、作业布置的研讨和作业反馈的分析,组织备课组集体研讨,要求每天布置的作业必须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内容和统一作业时长。课后服务小组主要负责课后服务课程的开放、安排、调整和优化,同时负责辅导教师调配、学生课间管理和晚辅常规督查。检查考核小组主要负责双减工作的落实情况,对各小组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科学性评价,督促“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3.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在孩子成人成才的外在因素中,家庭与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正面积极的引导是居于首位和最基本的。所以,要想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家长对政策的认知,理解课后服务对学生成长和家庭发展背后的真正意义。对此,学校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首先,学校可以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其他表现定期告知家长,家长也可将学生在家的学习表现与学校及时沟通,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又能让家校教育紧密交融,达到共管共育的目的。其次,学校也可以邀请有意愿、有条件的家长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让家长根据自身专业和特长,为学生讲授更多才艺知识,同时也能对课后服务项目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

4.不断反思,持续改善课后服务质量。要想课后服务得到学生家长、社会认可的效果,关键在于切实落地实施。我们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纠正和完善,不仅要控制好教师的负担,还要避免学生出现疲惫的现象,在有效利用好社会资源的情况下防范安全风险,提高服务质量。纵观每一次教育改革都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在实践中也会出现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破解障碍,解决难题。

总之,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有效措施,也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的现实需求。因而,如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动“双减”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是我们应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潘辰午,任娇旸.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学校管理的角度[J].教育观察,2021(04):21.

[2]白羽.课后服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2022(03):01.

[3]曹灿.对学校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思考[J].青海教育,2021(11):25.

[4]尹嘉慧,彭勃.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06):01.

(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双减”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有效性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X210)

编辑:郭裕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双减”,初中生,课后服务,有效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