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杨志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革新,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来完成。但由于在观念以及教育方法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导致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由此使得学生的发展轨道出现一定的偏颇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5—0036—0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一个孩子能否较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往往取决于孩子是否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思想,还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他会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要重视优化家庭教育,要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会为人处世之道,进而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论述。

一、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目标单一化

现如今,素质教育已经覆盖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这与以前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也逐渐凸显出来,教师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学”,改变了教学方式,但是我们反观家庭教育,却依旧延续着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很多父母仍把分数看作是第一位,分数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孩子的根本。殊不知,父母一味地追求分数,不注重孩子的个性与全面发展,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偏离了学习的目标。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是教会孩子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往往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有限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这就在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1]。

(二)家庭教育过于功利化

据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家庭教育的内容也存在功利化倾向。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在孩子步入学校后,总是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一味地挖空心思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恨不得塞满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让孩子全天无休地去学习,过分强调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其他特长和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长此下去,就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

(三)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

1.重养轻教。养育孩子“养”与“教”是分不开的。“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物质基础,而“教”则是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把自己所认可的社会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在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能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却对孩子规则意识、行为习惯、怎样做人等方面的培养极其忽视。他们将教育子女的家庭责任转嫁给了学校及教师,认为自己只需要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至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都归咎于学校和教师[2]。

2.重智力轻德行。每一个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培育,都以孩子的聪明和成绩的优异为傲,却对孩子诚实、善良、仁爱等品德极其忽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摆正成才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先成人后成才”是教育的规律,本末倒置,终将误入歧途。但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孩子所发生的行为含糊不清,没有一个正确判断的标准,随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决定,所以大多时候家长都会觉得孩子的行为没有什么,面对外人的批评和建议的时候,家长表现出来的是护短行为,而不是虚心的接受,教育自己的孩子[3]。

3.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现如今,很多父母都比较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重视孩子的饮食营养,但却忽视了心理健康。在竞争激烈、学习负担过重、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比如,有的孩子任性、偏执,这样的孩子一旦接触社会,由于不能适应或受到挫折,又会产生自卑感,而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超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在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往往苛责、惩罚孩子,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4.忽视亲子教育,亲子关系淡漠。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上班族父母基本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有些父母即使有时间也只顾逛街、应酬,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对孩子不管不问。有的父母虽然有时间陪同孩子一起玩,但缺乏耐心,孩子玩得枯燥而又索然无味。还有的家庭夫妻关系不和,经常吵架斗嘴,这样会使孩子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极为不利,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就会变得胆怯而自卑。

二、解决策略

(一)提高父母的道德修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初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良好的榜样胜过单纯的说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以父母为榜样,不断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因此,作为父母,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道德修养,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氛围,发挥自己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孩子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比如,互联网时代很多孩子都沉迷于手机中无法自拔,面对这一现象,作为父母就要放下手机,可以看一些书籍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样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也能督促他们独立完成家庭作业,进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二)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1.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首先,我们要美化家庭居住环境。风格优雅、整洁美观的家庭居住环境,能使家庭成员心境舒适、陶冶情操,并能成为子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外在刺激,其教育作用不能低估。其次,父母应尽力为孩子专设一个学习和活动的空间,以便孩子能有一个施展自我的空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家庭教育,问题,对原版全文

2.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1)做好父母的角色。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起到带头作用,要给予孩子多些正能量,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还要让他们懂得如何尊敬父母,尊重他人。(2)注意亲子沟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照自己的话做,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购必然越来越深。所以,作为父母,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3)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对未来的憧憬,作为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鼓励孩子,并给孩子设定阶段性的期望值和目标,让孩子有相应的阶段性目标和持久的期望。但需注意的是,期望值切忌要求过高。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的学习是有差别的,不可能以相同的速度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同一水平,而且学习的方式也不相同。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如果超过了孩子的潜力,反而对孩子的发展和自我认知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而是要针对孩子的成长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5]。

(三)学会沟通,尊重孩子的个性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是沟通和交流之后开出的“花”。只有互相交流,才能了解对方的想法并达成共识或者提出建议。成年人如此,小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大家都需要沟通,需要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变化不一样,表现也就不同,父母要善于观察并把握孩子的这些变化,设身处地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沟通,换位思考,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其次,理解他的一些“出格”言行并能耐心引导,这样就缓解了亲子矛盾冲突,为以后的常态交流打好基础。

(四)坚持家校合作理念,推进家庭教育革新

信息时代带来的文化多元和人的观念更新使学生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催生了家校合作教育新理念,家庭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而学校要依靠家庭来完善育人质量。只有学校、教师和父母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保证产生最佳教育效果。当父母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时,便可借助学校的力量改进自己落后的教育方法,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拓展与延伸。而作为学校,也可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教育场所,比如学校可组织丰富的亲子活动,通过互联网在线沟通的方式,为家长解疑答惑,帮助其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让家庭教育更具有效性,推进家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总之,家庭教育是直接影响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作为父母,就要改变过去传统陈旧的观念,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从品德、习惯、个性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尽心尽责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倩倩.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西榆次区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5):105-109.

[2]田秀莲.农村小学之家庭教育剖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114-115.

[3]倪闽景.构建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大格局的四个建议[J].中国教师,2019(06):05-06.

[4]张海艳,宋士奎,段梦杰.新媒体时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3):84-87+107.

[5]刘影.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积极心理品质教育[J].速读(中旬),2020(09):244.

编辑:郭裕嘉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家庭教育,问题,对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