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陈春花【摘要】知识源自于生活实践,生活是知识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教师逐渐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针对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6—0101—03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初中语文课堂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都与以往大不相同,知识的传授不再是唯一的目标,教师需要把重点放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让学生成为会学习、能进步的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此,教师要建立起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应用,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助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最终满足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众所周知,初中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很容易把知识点混淆,给听课质量和自身成绩的提高带来不利的影响[1]。这时,如果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把现实生活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起来,从生活中的事物出发构建知识体系,能够增强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让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活跃教学氛围,学生也能直接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之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2]。
2.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把大量的知识点摘录下来要求学生反复记忆,然后通过做练习题深化理解,这种教学方法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仅局限在表层,时间久了就会忘记,很多学生经常会在考试中因为忘记某个知识点而丢分,慢慢就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严重的还会导致恶性循环。新课改给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生活化教学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整合,结合自身的经验来理解问题,这样既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也可以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提升[3]。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与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进而学会借助语文知识有效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进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活化教学落实不到位。虽然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活化教学的实际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具体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方法落实不到位,生活化教学仅仅停留在表层,实质来看教师应用的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仍旧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去联系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弊端,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被大大抑制了,更不会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只想着把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套用到教学中来,为学生设置固定好的范围,要求学生在这个小的范围内进行探讨和学习,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能力的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只是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重复,没有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没有意识到实际生活与知识的联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素质教育的开展受到很大的阻碍[4]。
2.教学举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很远。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很多教师都会向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可是初中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课外知识拓展的时间比较少,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作用,需要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可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有的时候会介绍超过学生认知的事物,不但不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增加学习难度,影响生活化教学的持续开展。
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巧妙设计生活导入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一堂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新颖、有趣的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然投入到新课学习的氛围中,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丧失学习的动力。传统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和重难点,以教师的想法为主,这就会导致学生存在依赖心理,很难达到思维水平的进步。更有甚者,直接跳过这一环节,这就会加剧课堂沉闷、枯燥的氛围[5]。而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课堂会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增强学生的生活化学习体验为目的,这样不仅有助于拉近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还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降低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度。生活化的课程导入带给学生强烈的生活体验,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6]。
2.结合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但却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增强对学生地位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具体来说,学生需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查阅资料,也可以和他人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打造高效课堂,同时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助力教学效率的提升。
3.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语文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想要促进生活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要依托现实生活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形式也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7]。也就是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为学生打造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明确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欲望。
4.应用生活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想要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学科素养,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材料,这一点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来实现。众所周知,初中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下能够更主动地去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也会处在较高的水平。所以,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课前准备,把生活中的元素引入课堂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在合适的节奏下完成学习任务[8]。
5.加深感受体验,课外学习生活化。知识和能力都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让教学知识能够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如,我们在讲授《苏州园林》时,就可以让学生在闲暇时间参观本地的建筑物,并通过对比,总结其与苏州园林的异同点,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我国园林的艺术成就,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此,作为教师,必须要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现实生活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熟悉程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董亚梅.初中语文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4).
[2]黄相如.例谈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30).
[3]王让珠.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语文,2016(12).
[4]史晓艳.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1(09):20.
[5]许多庆.语文走向生活——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1(05):18.
[6]陈凯鑫.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学周刊,2021(03):15.
[7]王树娟.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探讨[J].新课程,2021(02):10.
[8]郝春红.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索[J].考试周刊,2020(01).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