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须在兼顾“两需要”中求成效
作者: 许朝军全民国防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国防教育确实意义重大,其不仅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其对于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言,更是毋庸讳言、不可或缺的载体和成长课程。
但在现实中,国防教育的实施与落实,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是国防教育脱离学生成长实际。现实中很多从普及国防教育常识、提升青少年国防教育素养、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角度出发的国防教育,确实符合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但常常只是一种输入式教育,脱离了青少年喜欢什么样的国防教育这个实际,因而也就无法获得青少年学生的认同,参与不积极,效果自然打了折扣。另一方面,现实中也确实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学校从青少年需求角度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载体渠道多样的国防教育,比如野营训练、模拟弹药枪械射击、动漫军事对抗、网上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结果是参与活动皆大欢喜,但实际上坠入一种游戏式、活动式运行的窠臼,失却了国防教育严肃性和科学性以及教育性的原则要求。
事实上,严肃、科学、规范且充满思政意义的国防教育,不是一种“我要你怎么做”的被动接受,也不是哗众取宠失却严肃规范的趣味活动,更不是脱离实际失却国防教育本质内涵而就事论事的专题教育。它应是一门严肃科学的国防教育课程,不仅应该有载体、有途径、有过程、有评价,更要有丰厚的思政内涵和成长主旨,能得到广大青少年的认可与接受。从这个角度而言,高质量的国防教育应该是兼顾国防教育需要和青少年成长需要的“两需要”专业化成长课程。课程不仅要体现出国防教育自身的严肃性、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充满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性,还应充满着专业课程的可操作性、可评价性和可求成效性。
高质量的国防教育,更应该兼顾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成长实际,从娃娃抓起,结合不同年龄段、级段的青少年成长特点,坚持专业化国防军事教育与常态性国防训练、多样性国防教育内容相结合,动手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专业课程与多课程相融入的多元化、常态化、专业化且贴近学生的现代化国防教育,这样的国防教育,才会为青少年所喜欢和接受。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