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作者: 尹晓军

身穿藏蓝色的工作服,穿梭在数控车间各个机床间,一会儿在数控机床旁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要领,一会儿在电脑前和学生一同分析零件图样的绘图工艺……这是永昌职专数控铣工实训教师刘世攀和数控车工实训教师张长存指导学生进行数控实训操作的场景。

职业教育打造工匠摇篮,技能大赛提升工匠技能。永昌职专不断厚植工匠文化,在大力培育“工匠精神”、筑起“人才长城”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砥砺前行,把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大力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行业需求的技能型紧缺人才,这也是金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金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甘肃”建设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意见》,着力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技能甘肃”工作任务,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成效逐步显现,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推进,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周密设计职业教育有方向

金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党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市县(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2021年以来,先后召开11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抢抓“技能甘肃”发展机遇等事宜。市委主要领导专题调研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对全市职业教育发展从优化体制、强化班子、统筹资源和深化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技能甘肃”建设的若干措施》《金昌市中高职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文件,推动金昌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同时,不断完善领导运行机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金川集团公司总经理、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金昌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和打造“技能甘肃”工作,并持续加强对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检查。

此外,建立与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地位待遇。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机制,通过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通道,加大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据统计,2021年发放就业创业补贴37.8万元,并常态化开展职业院校校园开放日、企业开放日,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面向社会的便民服务、职教成果展示等宣传活动,讲好金昌职教故事,传播金昌职教声音,打造了一批金昌职教宣传品牌。

丰富内涵人才培养有质量

“你演奏的《幻想曲》,要联想到美轮美奂的风景,清清的河水静静地流淌,五彩的蝴蝶翩翩起舞……”“你练习的时候要有舒畅的心情,不能有复杂的情绪干扰,课后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精力的充沛……”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朱发雄和他邀请的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教师刘芳对正在琴房准备省级技能大赛的任梦晓同学作心理辅导。

在日常备赛中,针对任梦晓同学的视唱练耳弱项,朱发雄采取多种训练方式结合,邀请古筝专家指导,在不同场合多次表演,以帮助其轻松应对省级大赛。在2022年甘肃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职学生组中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中,任梦晓最终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近年来,金昌不断夯实中职教育发展基础地位,扎实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提升”项目,永昌职专和市理工中专办学条件均已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指标。其中,永昌职专已建成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并立项为省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与此同时,实施“3+2”衔接培养模式,2021年59名中职学生转段升入专科层次高职院校。2所公办中职学校积极联合辖区内中小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共同研学、劳动实践体验等形式,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并整合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建成永昌县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形成“一县一校一中心”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框架。

此外,加快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对全市职业院校资源进行整合,冶金学院托管市理工中专和金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并积极推进与金昌技师学院、八冶技工学校资源融合发展。在金昌开放大学设立冶金学院成人教育分中心,建立符合金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运行模式,实现中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管理和教师、教学、实训、培训资源的共享互补。紧密对接金昌市“2+ 4”产业链人才需求,科学调整设置专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制造及电池研发等产业急需的紧缺学科专业,支持学前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领域专业发展,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的专业。

金昌市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综述0

据介绍,金昌市还将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纳入全市人才工程,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推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在人才招录、中层班子配备调整、绩效考核等方面,充分赋予学校自主权。2021年,安排专项培训资金156.8万元,先后组织199人次专业骨干教师赴省外参加培训;落实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中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达61.8%和57.6%;在企业已建成教师实践基地29家,2021年以来共派出6批144人次赴企业实践。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并支持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和参加技能大赛。据统计,2021年,中职学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32项,高职学生参加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74项,中高职教师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省级教学能力比赛获奖41项,其中永昌职专计算机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职专业组第一名,代表甘肃省参加国赛;2022年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7项。

此外,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将1+X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探索“培训包+核心素养通用技能+岗位技能”整合路径,实现了“岗课赛证”融通。2021年建成1+X职业等级证书考核站点21个,试点证书35个,试点人数达2800余人,教师获取培训师、考评员资格42人,中高职本年度共有235人完成考核,取证率达94%。2022年中职高考共上本科线16人,其中理工中专上线11人。

产教融合服务振兴有保障

近年来,金昌市着力打造高水平职教园区,以冶金学院、理工中专为基础,引入金昌技师学院部分专业培训功能,打造集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社会培训、企业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并将示范园区建设纳入金昌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健全产教融合激励机制,金川集团等公司、八冶建设集团金昌康颐医养置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金昌化学工业集团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第二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金昌市还积极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八冶集团公司等企业兴办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36个,先后有1万多人次到金川集团公司见习、3000多人次到金川集团公司顶岗实习,1758人在金川集团公司等企业就业;中高职开设现代学徒制订单班39个,共累计培养新型学徒3100名;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业态,围绕“2+4”产业链,主动调整专业结构,中高职形成了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数字信息、现代农业、文旅赋能等特色专业为主的布局,并成立金昌市产教融合联盟,金川集团公司获批省级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冶金学院成立“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入驻梅花氨基酸、和山巨力、信发、蓝山屯河等4个分院。

同时,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冶金学院2021年与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院地合作框架协议,与23家企业开展联合招聘,面向社会投放岗位936个,通过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目前已录用42人。金昌技师学院支持临夏积石山县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三年来招录积石山籍学生近百名,免除这些学生所有学杂费用,帮助推荐就业,助力他们实现家庭脱贫。

此外,围绕“两区两城两融合”,紧密对接聚力打造镍铜钴新材料产业创新聚集区、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中高职开设有色金属职能冶金技术、应用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装备技术、现代农艺等特色专业5个;围绕文旅赋能开设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运营、健康服务与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等文旅类专业5个。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协同创新基地1个,省级天然产物资源化利用与开发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高职“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子舞的校园传承”等3个项目被确立为省级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

另外,职业院校充分发挥金昌市陇原工匠、产业工人、基础教育师资、学前教育师资、职业农民、退役军人等培训考试基地作用,积极承接企业社会培训业务。2021年先后为甘肃瓮福、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中石油、甘肃省烟草公司、邮储银行等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鉴定5845人。

“金昌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新《职业教育法》,立足职业教育新发展阶段,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持续强化沟通协作,加快打造‘技能甘肃’,全面推动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金昌市教育局局长贾有忠说。

编辑:张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