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新体制机制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尹冬苟
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把稳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吉州区紧紧抓住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个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全区教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是聚焦“培养什么人”,明确教育方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吉州区结合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为抓手,聚焦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围绕“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的育人目标,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培养更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二是聚焦“怎样培养人”,找准教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吉州区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度挖掘庐陵文化、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用好用活吉安城革命历史陈列馆、江西省苏维埃历史陈列馆、舒行故居、李家坊调查旧址等红色资源和钓源古村、庐陵县学等庐陵文化资源,在全区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创评活动,4所学校获评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5所学校获评市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三是聚焦“为谁培养人”,把握教育本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工作的光荣使命。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发挥党组织在办学治校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确立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担当使命、维系命脉。吉州区坚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高标准完成全区31所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推动构建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学校党组织功能,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各学校得到贯彻落实。
增强办学治校力量,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基
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学校建设的带头人,也是新制度运转的“关键少数”,选好用对党组织书记、校长,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吉州区坚持系统施策,全链条加强培养、使用和管理,努力建强学校发展的带头人队伍。
一是注重多元“优选”,蓄足源头活水。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从思想政治、专业素质、综合修养、岗位历练等方面综合培养党组织书记、校长,结合招才引智人才集聚攻坚战,出台《吉州区名师名校长双引双培实施办法》,刚性引进名校长1名,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28人,打造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6个、区级名师工作室18个。
二是注重精细“优培”,锤炼过硬本领。办学质量如何,治校水平如何,取决于党组织书记、校长。吉州区坚持党组织书记抓、抓党组织书记,常态化举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创新开展“书记(校长)讲坛”活动,通过“以讲代训、以讲促学”方式,全面提升党组织书记、校长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水平,共培训校级党员干部1500余人次。全面实施党员教师“双培计划”和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坚持把各学科的业务骨干发展培养成党员,把学校青年党员培养成教学能手,6所设党委、党总支学校所属12个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书记中“双带头人”比例达50%。
三是注重道德“优育”,铸牢立教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吉州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录用、评优首要条件,出台《吉州区教体系统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十严禁)》,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和师德师风建设职责,引领“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同时,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肃查处教育领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常态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警示教育等活动,引导党组织书记、校长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始终聚焦人民满意,厚植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吉州区坚持教育为本、教育优先,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健全教育体系。吉州区聚焦教育有人气、校园有底蕴、师生有精神、办学有实力、品牌有影响的“五有”标准,强化顶层设计,相继推出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校+农村校”等形式,组建5个教育集团,有效实现集团内、学区内校际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是提升教育质量。吉州区大力实施教育首位工程,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近十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行动”,近三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8所,新增学位1.7万个。深化职业教育多元现代发展,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投入10.8亿元建设金樟职教园。
三是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吉州区聚焦群众“上学难”“入园难”等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实施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让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实现应上尽上。加快落实学前教育扩容提升计划,在全省率先实现2000人以上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全覆盖。扎实推进“阳光招生”“阳光分班”等系列政策落地。经过多年努力,全区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教育公平得到充分彰显。(作者系中共吉安市吉州区委书记)